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生活与健康

文字大小

食补更比药补好--我院中医肿瘤科主任李佩文教授谈饮食食疗养生系列知识(五)

来源:李佩文 浏览次数:
[pic1] 俗称“民以食为天”,天之大包罗万象,饮食不单是吃饱,而应吃好,吃出健康,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所尝之物是药也是食物。古往今来,“药食同源”已奠定了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基础。正如《金匮要略》所述“所食之味,有与疾相宜,有与疾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人体有虚实寒热之分,致病因素也有风寒暑湿之别,所吃之物也有寒凉温热、酸甜苦辛、清浊补泻之不同。素来虚寒的体质又遭风寒侵袭,则应吃温热的食品,如吃黄瓜、西瓜等寒凉之品则会有损健康,所以饮食也应辨证摄食。现代营养学也十分讲究食谱的调配,如主副食的搭配,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的配比,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的互补。这些多样合理的科学编排与中药处方的严谨结构也有相似之处。可见吃喝非小事,应注意辨别,当吃则吃,适量则止,防止病从口入。 食疗和药膳是应用食品防病治病的方法,一般是在祖国医学的指导下,通过食物匹配和烹饪加工达到祛病强身的目的,其中包含了诸多中医治则,以补益的方法居多,注重调理脾胃。以补虚为例,民间早就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并形成药膳食疗的诸多配料方法和烹饪技术。 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称“民以食为天”,它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著《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蓄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古代名医张景岳亦称“益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食补可有如下特点: 1.疾病较轻,虚证不严重者可用食补,而不必去求医问药。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说“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2.食补可以维持长期进补。药补一般作用强,用量小,价格贵,且有“是药三分毒”之说;食补不具备这些特性,从而可以长期应用。并且是动员自身的生理功能主动消化吸收,有别于注射营养剂的被动补充。 3.食补的补益范围广泛。药补作用较单一,针对性强,多由医生决定;而食补具有多种成分的综合作用,广摄博取,补阴助阳,益气养血,可根据本身情况自行决定。因此强调“食不厌杂”、“辨证论食”、“平衡饮食”、“合理配伍”。 4.食补更适于年迈体弱者。食补所用食品多在性味上较平和,久用无明显毒副作用,能补充老人“精、气、神”的衰退,对益寿、延缓衰老有好处。 5. 可在饱享“口福”和“眼福”中防病治病。俗称“良药苦口”,食补可把食品精心烹饪成美味佳肴,香甜可口,把美食和保健融为一体。药补往往在形象中给人以“恐惧”的感觉,如西药的补益支持药物脂肪乳、白蛋白等药静脉输入,用中药汤剂补益常是一取一大包,一煮一大锅,一喝一大碗,令人不快。食补常在形态上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往往一看就大开胃口,如红色的西红柿、白色的白萝卜、绿色的芹菜、黑色晶莹的木耳、紫色的茄子和形态各异的辣椒等等,五彩缤纷,绚丽多彩,还没有入口便给人以美学欣赏。 以蔬菜为例,内经中称“五菜为充”,有补充营养的含义,也是食补的重要部分。《说文解字》一书称“菜者,采也”,说明古人为了生存采摘果菜以补充食物的活动。蔬菜有疏通、充实、完善机体营养的功能,从而使补充的营养达到均衡。正像一个整天吃大米白面、大鱼大肉的人可能会面临维生素C和纤维素缺乏等营养失衡的毛病而表现为肥胖、便秘、高血脂、心脑血管梗塞等,这时补充蔬菜显得尤为重要。 食补在民间也有诸多讲究,如按地理特点,中国西北方有各自的习惯。各民族也有各自的食补方法。一年四季也各有不同,如冬季气候寒冷,阳气内藏,阴气内守,北方注重补肾养精助阳,多用温补以预防寒证。不同的体质和疾病也有不同的补法,如手术后、孕产妇、大病初愈等。食补还经常利用当地特产发挥优势,如延边的狗肉、宁夏的枸杞、山东的大枣、吉林的山蛙等。食补贵在持久,一次进补量不可过大,更不应急于求成,造成“生火助热”的后果。 药补不如食补好,寓补于食有医道; 寒热温凉当分辨,平衡膳食不过饱。

上一篇: 专家提醒:美白祛斑应注意4大问题

下一篇: 百果之宗吃雪梨--我院中医肿瘤科主任李佩文教授谈饮食食疗养生系列知识(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