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医政信息

医院规章

文字大小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译文2:成人基础生命支持

来源: 浏览次数:
基本生命支持(BLS)包括识别突发心脏骤停(SCA)、心脏停搏、中风和气道异物阻塞(FBAO);心肺复苏(CPR);使用体外自动除颤仪(AED)除颤。本节为普通施救者(lay rescuers,LR)和卫生保健人员(healthcare providers,HCP)概述BLS指南。 导言 正如Part 3: “Overview of CPR”指出的,SCA是美国和加拿大死亡的首位原因。起初的心律分析表明,院外SCA者40%为室颤(VF)。VF以无序的快速除极和复极为特征,导致心脏颤动而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似乎在SCA病人刚倒下时更多的是VF或室速(VT),但当开始作心律分析时已恶化至心脏停搏。 许多SCA病人在VF时,目击者立即进行复苏能够存活,但当恶化到心脏停搏时再复苏,就不太可能复苏成功。SCA病人VF的处理是,目击者即时的CPR加除颤。创伤、药物过量、淹溺、和许多儿童的窒息的是心脏骤停,对这些病人作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是复苏的关键。 AHA用4个链接(“生存链”)证明时间对SCA病人VF的重要性(图1)。3个或全部4个链与窒息停搏相关。这些链是: 早期识别急症产呼叫EMS或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911(国内为120”)。 早期目击者CPR:立即CPR可能使VF的SCA成功机会提高2到3倍。 早期除颤:在3-5分钟内对SCA病人作CPR及除颤,其存活率可达45%-75%。 早期ACLS是HCP进行复苏后支持。 目击者能做4个生存链中的3个。 当目击者发现急证并呼叫EMS后,应立即回现场做基础和高级生命支持。在大多地方,众呼叫EMS到其工作人员赶到大约要7-8分钟或更长。这意味着从目击病人倒下的第一时间起,病人存活的机会是握在目击者手中。 缩短EMS反应时间就增加SCA病人存活率,但如果EMS反应时间(即从接报到抵达现场的时间)超过5-6分钟,这种机会就极少。如果可行性和资源充足的话,EMS应评估对SCA的应急预案,并缩短反应时间。每个EMS应监测SCA病人的存活出院率,并用这种结果去评估程序对预后的影响。 心脏骤停病人需要立即CPR,而CPR只能提供心脏及大脑少量但极为重要的血流。CPR延长VF存在的时间,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性,终止VF并恢复有效心律机会增加,乃至有效的全身灌注。SCA后,在除颤4次之前或更长的时间,CPR极为重要。除颤本身并使心跳重新开始,而是打断颤动,暂时使VF和其他心电停止,如果心脏仍存活的话,其正常起搏点会重新占领心脏,产生有效的足以恢复充足血流的心电节律。 成功除颤的最初几分钟,可能是心脏无效收缩或心动过缓,心脏可能不能有效地泵出。在最近一个SCA VF的研究中,只有25%-40%的病人在除颤后60秒产生规则的心律,其中更少能产生有效泵出。因此除颤后几内钟内应继续CPR,直到产生再灌注。 应培训LR使用一种计算机化的叫做AED的装置来识别病人的心律,并在病人VF或快速VT时除颤。AED有语音和视屏指导,能自动分析病人的心律,并会提示LR是否需要除颤。AED极为准确,只有在VF(或其前身----快速VT)时会除颤。AED的功能和操作在第5部分:“电疗:AED、除颤、心脏复律和起搏”中介绍。 成功的救助者面对SCA注重时间极为重要。几项研究证实,立即CPR极为有益,而延迟除颤则有决定性的影响。面对VF的SCA者,每延迟一分钟其存活率降低7%-10%。如果目击者作CPR,从倒下到除颤,每分钟存活率下降变慢至3%-4%。如果目击SCA行CPR至除颤几个周周,存活率提高2-3倍。 公众除颤和第一反应除颤计划,目击者CPR和早期除颤计划,可增加院外SCA病人的存活率。这些计划要求对施救者进行组织培训、配备装置和启动EMS系统,进行CPR和除颤。LR AED计划要求在机场、飞机、公共场所配备AED。在***中实施的第一反应计划,即对院外目击VF的SCA,在3-5分钟内提供立即CPR和除颤,已经取得高达49%-75%存活率。如此高的存活率,不可能在那些延时除颤的计划中获得。 心肺急症 急诊医疗派遣 急诊医学派遣是EMS反应的组成部分。派遣者应接受受理CPR电话呼叫的正确培训。观察必和随机研究表明,派遣者对目击者作CPR的指导增加其进行CPR的可能性,但不清楚增加指导是否提高心脏骤停者的存活率。 派遣者提供电话指导,提高目击者对儿童和成人窒息(如淹溺)所致心脏骤停先作胸外按压后作人工呼吸的可能性。对其他病人(如突发心搏骤停,SCA),电话指导单独作胸外按压即可。EMS系统质控包括定期对派遣者对特殊呼叫的电话指导作考核。 当派遣者询问目击者是否作人工呼吸时,目击者常误以为偶而一次叹息是病人有呼吸的表现。这种错误的信息常常会导致延误对心脏骤停病人开始CPR。派遣者指导计划应确立帮助目击者确认病人偶而一次叹息表明病人可能已经心脏骤停,这样会提高目击者对心脏骤停病人CPR的可能。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冠心病一直是美国首位致死原因,每年心肌梗死(AMI)者120万,其中有50万以上死亡。院外死亡大约有52%是AMI所致,大多数在症状发生后4小时内死亡。 早期认识、诊断、和处理AMI能减少心脏损坏改善预后,但有效的治疗应在症状发作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内进行。应教育有ACS危险因素的病人和家庭成员,使他们认识ACS的表现,一旦发生后应立即呼叫EMS,而不是先找家庭医生或直接送到医院。典型的ACS症状是胸部不适,但症状也包括上半身的其他地方不适:呼吸短促、出汗、恶心、头晕等。AMI的特征性表现是症状超过15分钟。典型的ACS症状多出现在老年人、妇女和糖尿病人。 为改善ACS的预后,所有派遣者和EMS成员均应接受培训并熟知ACS的症状。EMS人员能识别ACS发生的症状,稳症病人情绪,告诉病人一些相关性息,并正确地将病人送到合适的医疗机构。 EMS人员应能建立气道,用氧气、阿斯匹林和硝酸甘油。如果病人未服阿斯匹林而且没有该药过敏史,应给病人160mg-325mg的阿斯匹林嚼服,并预先通知医院。移动医务人员应配备心电图机,并及时描记12-导联心电图,并将心电图移送至医院或告知接受医院心电图结果。此主题的更多内容请看第8部分:“稳症ACS病人的情绪。” 中风 中风是美国第三位疾病杂手,也是首位严重、长期功能障碍的原因。症状发作后的几个小时内,对选择性的急性缺血性中风病人进行溶栓,能减少神经功能障碍、改善预后。但溶栓时间窗极短。有效治疗要求对中风的症状早期识别,及时启动EMS,及时派遣EMS人员,快速转运到有急性中风处理能力的医院,并预后告知相关信息,医院医务人员应立即组织处理,正确评估和检查,对有适应证的病人快速溶栓。 有中风高危因素的病人和家属应学会识别中风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呼叫EMS。中风的征象包括:突然呆滞,脸、手臂、腿无力,特别是一侧肢体出现此表现;突然意识不清、语言障碍、或理解障碍;突然单眼或双眼视力障碍;突然行动困难、头昏眼花、平衡失调或缺失;突然不明原因的严重头痛。 EMS派遣人员应接受培训并能识别中风表现,并快速派遣对院外中风有处理能力的医务人员。确立病人此时病人是意识清楚的最后时刻的观念,ABC支持,预先通知接受医院可疑中风病人将送到,考虑中风单元/病区处理病人的措施。转送过程中家属陪同并提供确切发病时间很重要。如果得到医疗机构授权,EMS人员应在转运过程中测血糖,以排除因低血糖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如果确认为低血糖则应给予葡萄糖。 一旦中风病人送达ED,处理目标是进行一系列评估,而这应在10分钟内完成,然后送做CT扫描,并能在25分钟内出结果。一旦有适应证,应在病人抵达ED的60分钟或症状发作3小时内给予溶栓。有关中风评估的中风积分和处理,请查阅第9部分:“成人中风”。 成人BLS顺序 BLS的步骤包括一系列的评估和行动,这在BLS程序图(图2)中已有说明。图表的目的是让这些步骤能直观、简单、易学、易记、易操作。以下的框数是指图中的方框序数。 CPR培训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防护屏障装置,已在第3部分讨论。在接近病人前,施救者应确保现场安全。普通施救者(LR)只有在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搬动创伤病人(即受伤者在危险场所,如房在着火)。 检查反应(框1) 如果施救者确认现场安全,应检查病人的反应。检查方法是:拍病人的肩膀并问:“你还好吗”如果病人有反应但受伤或需要医学处理,赶紧去呼叫911(国内为120),然后尽快返回,并再次检查病人的情况。 启动EMS系统(或呼叫EMS)(框2) 如果只有一人发现一个成人没有反应(即没活动或反刺激没反应),目击者应启动EMS系统(呼叫911,国内为120),如果可能应取AED,并返回做CPR,如有需要,进行AED除颤。2人或更多目击者在场,一个立即开始CPR,另一个去启动EMS系统并取AED。如果现场有医疗反应机构或人员,应立即通知现场的医疗机构人员,而不是去呼叫EMS。 医务人员应根据最可能引起心脏骤停的病因最大可能,灵活使用救治顺序。如果只有一个医务人员,看见病人突然倒下,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心源性的,施救者应呼叫911,去取AED,并返回作CPR,进行除颤。如果仅有一个医务人员,面对淹溺或其他窒息(主要是呼吸)引起的心脏骤停任何年龄病人,施救者应先给5周期CPR(约2分钟),再去启动EMS。 如果呼叫911,施救者应准备回答派遣者的询问,包括:地点、发生了什么、病人数、病人情况、救助情况。呼叫者只有在派遣者问完这些后才挂电话,并应快速返回现场作CPR,如有必要,进行除颤。 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框3) 准备CPR时,病人应仰卧位置于硬地上。如果病人是俯卧位的,将其翻正至仰卧位。如果院内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如气管插管、喉罩或食管气管导管),不要翻正(如脊柱外科),医务人员可以在病人俯卧位进行CPR,见下面。 开放气道:普通施救者(LR) 施救者开放气道时,应将病人头侧转并抬起下巴,无论病人有无损伤。抬上颌不再要求LR操作,因为对LR来说无论学习还是操作均很困难,而且常常不能有效开放气道,并可能引起脊髓损伤。 CPR程序(2005) 确定 脉搏 无脉搏 可除颤 不可除颤 图注:成人BLS医务人员操作程序。虚线框内的步骤由医务人员完成,非普通施救者操作 开放气道:医务人员 如果没有头或颈部损伤的证据/表现,医务人员开放气道时,应使其头侧抬下巴位。尽管这种位置是针对意识障碍或瘫痪者的,并非对心脏骤停者的。但临床和放射学证据,和一系列病例资料证实是有效的。 大约2%的钝性损伤有脊髓损伤,如果病人有头面伤或GCS积分在8分以下或两者均有者,其风险增加了3倍。如果医务人员怀疑其有颈椎损伤,开放气道时应用抬上颌法而不拉伸头部。由于CPR时开放气道和保持足够通气是最优先的,因此,在抬上颌法无法保证气道开放,则应用侧头-抬下巴法。 怀疑有脊髓损伤时,应用手固定头部,而不用固定装置。用手固定头部比固定装置更安全,而且固定装置可能影响气道通畅。CPR时使用颈套会给气道管理带来麻烦,它会增加合并头颅损伤者的颅内压。转运时使用脊柱固定装置是必要的。 检查呼吸 假如气道通畅,应看、听、感觉呼吸。如果你是一个LR,并不能确定正常呼吸,或者说你是一个医务人员,而且在10秒钟内没能准确确定呼吸,应给2次人工通气。如果你是LR,而且不愿或不能做人工呼吸,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医务人员在面对没有反应的病人,也LR一样,可能也不能准确确定病人有无呼吸,或者呼吸正常与否,因为气道不通畅,或SCA的前几分钟内病人可能偶尔会有一次叹息,这种情况会混淆正常呼吸。偶然叹息并非有效的呼吸。对偶尔叹息一次的病人当作没呼吸处理,并予人工呼吸。CPR培训时,应强调如何识别偶然叹息,并告诉受训者应做人工呼吸,对偶然叹息的病人应继续CPR。 人工呼吸(框4和5A) 做2次人工呼吸,每次1秒以上,应有足够容量使其产生可见的胸廓上抬。这种持续1秒钟的呼吸要求适合各种通气时,包括口对口呼吸、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的通气,不管用不用氧气的情况。 CPR期间,通气的目的是保持氧合,但理想的通气频率、潮气量和吸入氧浓度尚不明确。可根据下面的一般要求进行: 1.在SCA的起初几分钟内,人工呼吸的重要性不及胸外按压,因为在心跳刚停止的几分钟内血氧水平乃较高。在心脏停止的早期,心肌和脑氧供有赖于已降低的血流而不是缺乏的那部分氧。在CPR时,血流可因胸外按压产生。施救者应确保有效的胸外按压,并尽量减少中断按压。 2.在较长时间的VF的SCA者,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同样重要,因为血中的氧气已耗尽。通气和按压在窒息者如儿童和淹溺者也一样重要,因为这种病人的心脏停止是由于低氧所致。 3.在CPR期间,到达肺部的血流明显减少,因此低潮气量和呼吸频率能够保证恰当的通气-血流比值。施救者不应给予过度通气(呼吸过快或潮气量过大)。过度的通气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它会增加胸内压,减少静脉回流到心脏,减少心输出量,并降低存活率。 4.避免通气过大或太用力,没必要这种通气,并可能引起胃扩张及由此导致的并发症。 ECC2000指南中要求有各种潮气量、呼吸频率和呼吸间期。但要求施救者区别半秒的呼吸差异,或判断口对口通气或气囊通气的潮气量是不现实的。因引本指南只对施救者在心脏骤停人工呼吸时做以下简单的要求: 人工呼吸超过1秒; 给予足够的潮气量(口对口/面罩或面袋,无论有无氧气)以产生可见胸廓抬起; 避免过快或过大压力通气; 在2人抢救的有高级气道CPR时,通气频率每分8-10次,不需要在胸外按压时同步进行。通气时不需要停止胸外按压。 麻醉的成人(正常灌注)研究表明8-10ml/kg的潮气量可维持正常氧合并排出CO2。在CPR期间,心输出量约为正常的25%-33%,肺摄取氧和CO2相应下降,因此CPR时低通气(低于正常的潮气量和频率)能够维持有效的氧合和通气。在CPR时潮气量在500ml-600ml(6-7ml/kg)应该足够。尽管施救者不能估计潮气量,但这对机构通气的设定是很有帮助的,而且有助于人体模型的参考。 如果你用气袋和面罩通气,用成人通气袋(容量1-2L),而儿童通气袋不能保证成人通气潮气量。 在进行人工通气时,给予足够的潮气以保证可见到胸廓抬起。在一项观察性研究中,用麻醉、插管、瘫痪人员中培训BLS人员时测定潮气量,发现400ml潮气量足以引起胸廓上抬。这表明,在对无高级气道的病人做CPR时要求更大的潮气量。因此我们推荐500-600ml潮气量,但更强调足够引起胸廓上抬的潮气量。对窒息和心律失常者用相同的潮气量是合理的。 普遍的人体模型显示要达到可见胸廓上抬的潮气量应达700-1000ml。为适合施救者练习,应设计500-600ml的潮气量的模型。呼吸机和机械通气在本节末尾和第6部分:“CPR技术和装置”有简短的介绍。 在没有高级气道行人工通气时,胃扩张是很常见的。这会引起返流、误吸、横膈抬高、限制肺活动和降低肺顺应性等。在作人工通气时,如果吹气压力超过食道下段扩约肌开放压力就会产生胃扩张。随着通气压力的增加或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胃扩张的风险增加。吹气时间过短、潮气量过大、吹气峰压过高、气道开放不完全、肺顺应性降低这些情况均会增加通气压力。为防止胃扩张及由此产生的并发症,在没有高级气道时延长吹气时间至超过1秒,潮气量则以看到胸廓抬起即可,不要用过多的潮气或用过大的压力吹气。 口对口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提供氧和潮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应通畅病人气道、捏住病人鼻子、并要用嘴封闭病人嘴巴。给予1次超过1秒的吹气,正常呼吸(不是深呼吸),然后同样地吹第2次气。正常呼吸吹气而非深吸气,可防止你自己不要因此而头昏眼花或头晕。最常见的通气困难的原因是不正确的开放气道,因此在第1次吹气后如果病人胸廓没抬起,应将使病人侧头抬下巴,然后再吹第2次气。 口对屏障装置吹气 尽管口对口吹气是安全的,一些医务人员和LR并愿如此,而情愿用屏障装置。屏障装置并未降低传染的机率,而有时会增加吹气阻力。使用屏障装置不要延误吹气。 屏障装置有2种类型:面盾和面罩。面盾是一种塑料或硅片,减少病人与施救者接触,但并不能防止其边缘对施救者的污染。 使用面盾代替口对口作人工呼吸者,如有条件,应尽可能更换可口对面罩或气袋对面罩。使用面罩作口对面罩人工呼吸时,应只有单通道阀面罩,即可使吹气者所吹的气直接进入病人口中,面病人的气只经此道呼出。 有些面罩包含氧气口以利供氧。如果有条件供氧时,施救者应给予最少10-12L的氧流量供氧。 口对鼻和口对气孔通气 在病人嘴巴无法通气(如口腔严重损伤),嘴巴无法张开,病人在水中,或施救者嘴巴无法包紧病人嘴巴时,要求进行口对鼻通气。一系列病人研究表明,口对鼻通气可行、安全、有效。 口对气孔通气是施救者通过一个小孔向病人吹气,用儿童圆面罩在小孔上吹气,似乎是合理的选择方法,但没有公开发表的资料证明其安全性、有效性或可行性。有一项表明经气管造口用有良好密封性的儿童面罩吹气比标准气囊通气更佳。 用气囊和面罩通气 施救者可能空气或氧气作气袋通气。气囊面罩装置可以在没有高级气道时产生正压能气,因此也可引起胃扩张和相应并发症(见上面)。用囊面罩通气时,每次应吹气1秒以上并应有足够潮气量产生明显的胸廓上抬。 气囊-面罩装置 气囊面罩装置应具备如下条件:没有阻塞的入气阀;没有减压阀,或不通过减压阀;有标准的15mm/22mm接口装置;有储氧袋以供高浓度的氧气;没有呼气阀阻挡,允许30L/min的氧气通过;在常温和极低温下能正常工作。 面罩应用透明材料,应利及时发现返流物。应与面部有较好的吻合能力,能同时罩住鼻和口。各种面罩应有关接氧的接口,能与标准的15mm/22mm接口吻合,应有成人和各种儿童专用型号。 气囊面罩通气 气囊面罩通气是一种挑战性的技能,要求有熟练的实际使用经验。单人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时应同时抬下巴开放气道,面罩与病人面部完全吻合并压紧不致漏气。每次吹气时,使用者应注意观察胸廓上抬情况。 2位训练有素的施救者使用气囊面罩通气是最有效的通气方式,一人开放气道并压紧使之不漏气,另一人挤压气囊,两人都应该注意胸廓抬高情况。 施救者应用成人型(1-2L)的袋,并挤入足够的潮气气体以保证达到明显的胸廓抬起。如果气道通畅并没有漏气(即面罩与口密闭),在用1L气囊时所需容量为1/2或2/3,而2L气囊时为1/3。在没有高给气道前,胸外按压与呼吸比为30:2。挤压通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吹气时间应大开1秒。 如果有条件,医务人员应给予加用氧气(O2>40%,最少流量为10-12L)。理想的充气囊有纯氧储袋。 高级气道装置如喉面罩气道(LMA)和食管气管导管在许多地方的BLS中使用(有医疗机构授权)。这种装置对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来说,是可接受的作为气囊面罩的替代装置。还不清楚这种装置比气囊面罩的并发症多还是少。要安全、有效地使用气囊面罩和各种高级气道装置,必需经过正规的培训。 通过高级气道通气 CPR时,假如病人已有高级气道,两位施救者就不需要交替作工作了(即吹气时不需停止胸外按压)。相反,按压者应该按100次/分的频率持续不断地胸外按压,即使通气时也不必停止按压。通气频率为8-10次/分。按压者和通气者应每2分钟交替一次,以免引起按压疲劳,导致按压质量和频率下降。如果有多人在场,应每2分钟换一位按压者。 施救者应按指南推荐的频率和产生胸廓抬起的潮气量通气,以免引起过度通气。一项研究发现,在做CPR时,如果通气频率大于12次/分,就会导致胸内压增加,影响胸外按压时的静脉回流。静脉回流减少就会产生按压时的心输出量下降,冠脉和脑再灌注降低。在做CPR时,保持8-10次/分的通气是极为重要的,并应避免过度通气。 自动转换通气机和手动触发、气流限制人工呼吸器 自动转换通气机(ATVs)对有脉搏并有高级气道的成人来说,无论在院内还是院外,是十分有效的。对于没有高级气道的心脏骤停病人,如果潮气量是受流量控制、时间切换的无呼气末正压(PEEP),ATV也是有效的。 手动触发、氧驱动、气流限制的人工呼吸器,在没有高级气道的病人行CPR时,考虑面罩通气。此装置的详细信息请参阅第6部分。 挤压环状软骨 挤压病人的环状软骨,使其向后压迫食道于颈椎骨上,能防止胃胀气,减少返流和误吸。环状软骨挤压一般要求不负责胸外按压和通气的第三人操作。环状软骨挤压仅用于深昏迷的病人(即没有咳嗽或呕吐反射者)。 检查脉搏击(适用医务人员)(框5) 普通施救者(LR)不能识别10%原本无脉的病人没有脉搏(即对心脏骤停缺乏敏感性),不能识别40%原本有脉搏的病人有脉搏(特异性差)。在ECC2000指南中,对LR不要求作脉搏检查,对医务人员培训也不强调。也没有证据表明检查呼吸、咳嗽、运动优于循环检查。为简化培训,要求LR推定没有呼吸的无反应病人就是心脏骤停者。 医务人员(HCP)也可能会花较长时间检查脉搏,而且很难确定到底有没有脉搏。HCP检查脉搏应不超过10秒,如果10秒不能确定有无脉搏击,即进行胸外按压(见下面)。 人工呼吸不做胸外按压(仅适用于HCP---框5A) 如果病人有自主循环(即能触及脉搏)要求进行通气支持,人工呼吸频率为10-12次/分,或每5-6秒通气一次。无论有无高级气道,每次吹气应超过1秒,而且每次吹气应可见胸廓抬起。 进行人工呼吸时,每2分钟应检查一次脉搏,但检查脉搏时间不超过10秒。 胸外按压(框6) 胸外按压包括对下半胸骨略下处进行有节律的挤压。这种按压通过增加胸内压和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流。尽管正确的胸外按压可产生60-80mmHg的峰动脉压,但舒张压低,且平均颈动脉压很少超过40mmHg。 由按压产生的血流能给心脏和脑输送少量但极为重要的氧气和养分。在VF的SCA病人,胸外按压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性。胸外按压对倒下≥4分钟后进行第一次除颤的病人显得优为重要。 很多有关胸外按压的生理学、各种按压频率的效果、按压-通气比、按压周期(即按压时间和允许胸廓回复时间)的资料来源于动物模型。2005年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有关胸外按压问题达成几点共识: 1.CPR期间“有效”胸外按压极为重要。 2.为作“有效”胸外按压,应“用力压和快速压”。成人按100次/分按压,按压深度为1.5-2英寸(约4-5cm)。按下后应让胸骨回复,按下与松开的时间相等。 3.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 4.还需深入研究确定最佳的通气和胸外按压方法,即从存活率和神经预后角度,确定按压-通气比。 技术 为确保按压的最大效果,病人应置于硬平面上(如挡板或地面),施救者***于病人胸旁。单人的头顶CPR(over-the-head CPR,OTH-CPR)和双人的骑跨CP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确定。但这些技术在狭窄的地主可能是有利的。对在放了气的气垫上进行的“友好的CPR(CPR-friendly)”也作过研究,但这不能提供充分的作胸外按压的平面。 施救者应在乳头间中点的胸骨中段略下处作胸外按压,用一手的掌根置于按压点(区),另一手置于其上,两只手平行重叠。 将胸骨压下1.5-2英寸(约4-5cm),然后放松让其回复。胸廓完全回复,允许静脉回流,对有效的CPR是必要的,这在培训时就应强调。按压和胸廓回复/松驰的时间大致相当。在院内/外胸外按压的研究中发现,40%胸外按压深度不够。施救者应练习以确保有良好的胸外按压,应每隔几分钟休息一下,以防按压疲劳,保证胸外按压的深度和频率(见下面)。 没有足够的人体研究证据证明单一的理想的频率。动物和人体研究支持,在CPR时,按压频率>80次/分可以获得理想的促进血流的效果。我们推荐按压频率100次/分左右。 两个人的观察性研究显示,中断按压很常见。在这份研究中,HCP行CPR时,未作胸外按压的时间占总的心脏骤停时间的24-49%。 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中断胸外按压与冠脉灌流压下降相关,而且中断或延时按压越频繁,平均冠脉灌注压越低。在3个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频繁或延长按压中断时间,与ROSC恢复降低、存活率下降、复苏后心梗相关。一些动物研究表明,持续胸外按压或不中断按压比标准CPR的存活率更高。本指南推荐所有施救者尽量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去检查脉搏、分析心律、或做其他工作。 LR应持续做CPR,直到AED就绪、病人开始活动、或EMS人员接管CPR。LR不应中断胸外按压去检查有无循环或反应。HCP应尽可能减少中断胸外按压,尽量缩短中断时间至不超过10秒,除非做高级气道或使用除颤器。 我们强烈建议在CPR时不要移动病人,除非病人处在危险环境中,或创伤病人需要外科干预。CPR最好在发现病人的地方进行,并最少地中断。 每次按压后应让胸壁回复。在人和猪的CPR研究中,胸壁恢复不完全很常见,特别在施救者疲劳后。BLS CPR时,胸壁恢复不完全会产生胸内压增加、冠脉灌注减少、脑灌注降低。 人体模型和动物研究表明,在下压时间周期(压下时间/总时间)为20%-50%,按压频率增加到130-150次时,冠脉和脑灌注增加。推荐按压/松驰时间相当,是因为这样容易操作。 施救者疲劳可能导致按压频率和深度不充分。在CPR开始的1分钟后,可见明显的疲劳和按压过浅,尽管施救者按压5分钟以上乃然否定疲劳。如果有2个或以上的施救者,应每2分钟(或5个按压与通气比为30:2的周期)交换一次。如果两个施救者分别在病人的两侧,其中一个应在每2分钟做好准备,等待正在“按压工作”的那个停下。 过去,胸骨按压力量充分与否的评估标准是,按压时能否触到颈或股动脉搏动。但在CPR期间,缺乏有效动脉血流时,可能会感觉到静脉搏动。已有的证据表明,血流在推荐的大约100次/分的频率、按压力量和持续时间时最佳。 按压-通气比 胸外按压-通气比推荐为30:2,本指南还需进一步实践证实。如婴儿和儿童(见第11部分:“儿童BLS”),两人施救应为15:2。推荐的30:2是专家们的共识而非明确的证据。设计提高胸外按压次数,减少可能的过度通气,尽量减少按压中断,简化培训。人体模型研究表明,30:2的按压通气比,比15:2更易使人疲劳。CPR时胸外按压和通气间的理想配比,还需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无论有无高级气道者,何种按压-通气比最有利于存活和最少神经功能影响。 一旦高级气道建立,2个施救者不再周期工作(即因吹气而暂停按压)。相反施救者应保持100次/分的频率不间断地按压,即使通气也不停止按压,此时应给予8-10次/分通气。两位施救者应每2分钟轮换按压者和通气者角色,以免引起按压疲劳,影响按压质量和频率。多人施救时,也应每2分钟交替按压者。 按压频率是指按压速率,而不是每分钟的实际次数。实际按压次数取决于按压频率和开放气道时间、人工呼吸时间、和AED分析时间。施救者必需尽量减少这些间断时间。院外一人按压研究表明,施救者间断按压频率为100-121次/分,但由于频繁中断,实际按压次数降至平均64次/分。 CPR提示 两个成人研究表明,无论院内还是院外,无提示的CPR胸外按压频率是不充分的。人、动物、人体模型研究显示,如果使用CPR提示装置,则无论院内还是院外,呼气末CO2和/或CPR质量持续改善。院内、外CPR时,CPR提示装置可能有用。 仅胸外按压的CPR 在心脏骤停的成人患者,做了胸外按压不做人工呼吸的预后比不做CPR更好。在对HCP和LR的调查表明,对不认识的心脏骤停者作口对口吹气是勉强进行的。 在成人心脏骤停的观察性研究表明,在LR进行的仅做按压不作人工呼吸的SCA者存活率高于不做CPR者,但有按压与通气者最好。一些动物试验和临床推断证明,在成人VF的SCA者CPR中,前5分钟并非必需做人工呼吸。如果气道通畅、有偶然叹息,被动的胸廓回复能够提供一些气体交换。另外,低分钟通气也许能在CPR时必需维持正常通气血流比。 应鼓励不愿做人工呼吸的普通人进行只做胸外按压的CPR,尽管最好的CPR方法是胸外近压加人工呼吸。 替代性胸外按压的进展 传统的有关替代性CPR的技术和装置请参阅第6部分。 “咳嗽”CPR “咳嗽”CPR对无反应病人来说没有作用,因此LR做“咳嗽”CPR无用。已经报道的所谓的“咳嗽”CPR,仅在有监护的清醒病人的发现VF或VT,详细信息参阅第6部分。 背向CPR 当病人不能放置于仰卧位进行CPR时,可以考虑进行背向CPR,特别是对于院内有高级气道的病人。一项6个病人的断面研究和3个病例报告显示,住院插了管的病人背向CPR与正位CPR相比,能获得更高的血压。6个包含22例插管病人的住院病人,接受背向CPR,结果有10人存活出院。 除颤(框8,9,10) 所有BLS抢救人员应接受除颤培训,因为目击的非创伤SCA成人,最常见的是VF。这些病人在3-5分钟内接受目击者的立即除颤,存活率最高。 立即除颤是对短期VF,如目击的SCA进行的除颤。 对延时的VF的SCA病人除颤前作CPR时有益的。在一项前后对照研究和一项随机试验证明,当EMS派遣后,4-5分钟急救人员赶到现场,除颤前先做短时(1.5-3分钟)的CPR,能提高ROSC和院外VF/VT成年病人的存活率。但另一项随机试验发现,对院外成人VF/VT做除颤前行CPR,并未提高ROSC和存活率。 因此,对院外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病人,EMS医务人员赶到时,检查心律和除颤前,应先进行短时(即5周期或大约2分钟)的CPR。在实施LR的AED(如果附近有AED并可用)培训计划,或院内,或EMS人员目击病人倒下,施救人员应尽可能作除颤抢救。除颤的详细情况参见第5部分:电击治疗。 特殊情况复苏 淹溺 淹溺是一种可预防性的死亡。缺氧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是决定淹溺结果的唯一重要因素。对刚从水中救出的无反应病人,施救者应马上进行CPR,尤其是人工呼吸。在单一医务人员抢救任何年龄组的淹溺病人,在去启动EMS前,应先进行5周期(约2分钟)的CPR。 如果施救者是训练有素的人员,在水中给予口对口呼吸是有效的。在水中进行CPR很困难,而且是无效的,并可能对病人和施救者本人产生危害。没有证据表明,水会作为阻塞气道的“异物”。不要求对淹溺病人作异物气道阻塞(FBAO)方面的处理,因为这种操作是不必要的,并会引起损伤、呕吐、误吸和延误CPR。 施救者应以最快的方式将淹溺者从水中救出,并迅速进行CPR。只有在有明显损伤征象,或酒精中毒,或有跳水、滑水史,或创伤时,才考虑按“潜在的脊髓损伤”处理,使用固定和可能的固定装置,保护颈和胸椎。 低体温 在对没有反应的低体温病人,医务人员应评估病人的呼吸和心率,大约耗时30-45秒,以确定有无呼吸和/或心脏骤停,或极慢的心动过缓,因为此时病人的心率和呼吸极慢,这取决于低温的程度。如果病人没有呼吸,立即进行复苏抢救。 如果病人没有脉搏,立即进行胸外按压。不要待到病人复温后再行CPR。为防热量继续丢失,应脱去其湿衣,隔离或置于防风、热、冷的地方。如果可能,用温湿化的氧气通气。 避免粗鲁搬动病人,应将病人尽快送至医院。如果是VF,与非低体温心脏骤停病人一样进行除颤。(见第10.4部分:低体温) 对于低体温的心脏骤停病人,应持续进行复苏,直到有专业医务人员评估。在院外,可行被动复温,直到有条件进行积极复温。 防御体位 防御体位用于有自主呼吸和有有效循环的成年病人。这种体位主要设计用于维持气通畅和减少气道阻塞和误吸风险。将病人置于他或她的侧卧位,以一只手垫于头下。 防御体位有多种方式,每种各有其优点,没有哪种体位对所有病人均有用。这种体位应是稳定的,几乎完全侧位,随头而定,胸部不受压,以免影响呼吸。尽管健康志愿者报告,手压在头下会压迫该侧手的血管和神经,但这种体位对病人的好处超过压迫手的血管和神经造成的危害。正常志愿者研究表明,抬起一手臂放于头上,然后侧翻病人,使头压在该手臂上,同时使腿弯曲,对于不知道或怀疑有脊髓损伤的病人是可行的。 异物气道阻塞(FBAO,窒息) FBAO引起的死亡不常见,但是可防的。大多数报道,成人发生FBAO是因硬食物和病人进食造成。大多婴儿和儿童窒息发生于进食或玩耍时,常有父母或看管儿童的人员在场。窒息常有人看见,施救者常会在儿童有反应时马上处理。 识别FBAO 因为识别气道阻塞是预后的关键,及时识别不省人事、心脏骤停、惊厥或其他紧急情况,如呼吸窘迫、紫绀、意识丧失等,十分重要。 异物可能引起轻度或严重气道阻塞,如果有严重气道窒息表现,施救者应及时处理。这些征象包括:呼吸表浅、进行性呼吸困难,如无声的咳嗽、紫绀、不能说话或呼吸。病人抓自己的勃子,常常是窒息的表现。赶紧问:“你噎着了是吗?”如果病人不能说话,用点头表示“是”时,表明病人是严重气道阻塞。 处理FBAO 一旦病人产生严重气道阻塞征象时,施救者应立即处理。如果病人是轻度阻塞表现,并有很强的咳嗽,不要干预其咳嗽和呼吸。只有在严重阻塞征象时须马上处理:咳嗽越来越轻、呼吸困难越来越明显、呼吸有响声、或病人无反应。如果病人呼吸困难,立即呼叫EMS。如果有两人,则一人去呼叫911(国内为120),另一人看牢病人注意其变化。 窒息的临床资料大多是回顾性的和没有对照的。对有反应的成年和1岁以上的严重FBAO病人,病例报告用叩背或拍背、腹部冲击和胸部冲击是可行和有效的。病例报告和1外共229例的大规模病例分析表明,对FBAO的病人,单独使用某一种技术,只有大约50%的病人有用。在叩背或拍背、腹部冲击和胸部冲击综合使用,成功率会增加。 尽管胸部冲击、拍背和腹部冲击,对有意识的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均是可行和有效的,为简化培训,我们推荐首先使用腹部冲击法,直到病人阻塞解除。如果腹部冲击无效,施救者可考虑胸部冲击。对1岁以下的婴儿不推荐用腹部冲击法,因为这会起损伤。 胸部冲击适用于施救者无法环抱腹部的肥胖病人。如果窒息的病人是孕妇,也应使用胸部冲击法而不是腹部冲击法。由于腹部冲击法可能引起损伤,因此,接受了腹部冲击的FBAO病人应去医院作腹部检查。 没有有关首次发生FBAO的意识清楚病人与首次发生FBAO的意识不清病人的致命性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但未怀疑FBAO引起的心脏骤停或意识不清的可能性是比较少的。 如果成人发生FBAO后无反应,施救者应小心扶着让其平躺于地,并立即呼叫EMS,然后开始CPR。一个对尸体开放气道的随机研究,和两个前瞻性的志愿者麻醉研究表明,胸外按压产生比腹部冲击更高的持续性气道压。每次CPR气道开放时,施救者应检查病人口中有无异物,并及时取出。仅仅看看口中有无异物,不要增加试图通气的时间,并继续进行30次的胸外按压。 只有在无反应的病人发现有硬性异物堵在气道时,医务人员才用手指去勾出或取出。没有研究评估常规用手指去清除看不见的气道阻塞。过去的指南中推荐用手指去清扫气道异物,是基于非对照性研究,认为用手指清扫对气道阻塞有效。但4个报例报告显示,这(指常规用手清扫气道)对病人和施救者均是有害的。 总结:BLS的质量 应该继续研究更多的有关提高医务人员和LR在抢救心脏骤停的CPR质量的方法。这包括教育、培训、生物医学反馈或辅助、机械CPR、心电监护。CPR组成方法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包括:通气频率和持续时间、按压深度、按压频率和按压次数、胸廓完全回复和松手时间。 专业人员指挥派遣系统,不断提高CPR质量,包括:现场心脏骤停CPR质量监测、其他抢救措施(如起始心律、目击者CPR、反应间期)、和病人存活出院率。应用这些证据达到产生最高效的CPR质量。

上一篇: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译文1:急救(First Aid)

下一篇: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译文3:电学治疗--自动体外除颤仪、除颤、电复律和起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