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实践”征文:论医生的自我修养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常自诩为一个爬阶梯者。恰好前些日子党办开展了“读书与实践”活动,号召大家“当读书,多用书”。借此机会,结合自身工作,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在读书与实践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书柜里有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著,他主张演员应该对角色所属阶层、职业等特点,做深入的研究,加强自我修养。这本书虽不是我最喜欢但是却让我很有感触,因为它讲述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指出人在磨砺品性、塑造性格方面的基本要求。医生和演员虽然职业不一样,但是万法同源。对于一个医生,最终能做出多大贡献,在技术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自身人格和思想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其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不断地自我激励与约束。
医生,是高尚神圣的职业——“医生是白衣天使,是生命的守护神”。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关系也日趋复杂,医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受到了冲击,医患关系也显得有些突出。这些情况的出现固然有体制、社会伦理等问题,但最不能忽视的因素是医生自身的修养问题。“欲行医者,必先正其身”,医生担任的是救死扶伤的工作,这就要求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超的自我修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念灵之苦!”这是《大医精诚》里面的一句话,对于医生而言,提高自我修养的第一步就是立德。
无法想象一个素质低下的人,如何赢得患者的信赖,一个道德缺失、修养贫乏的人,如何承担救死扶伤之重任?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境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医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来到你们医院,我就把我这百十斤交给你们啦!”病人表面好像是说着玩,内心其实是无可奈何的。对于医生而言,这种话无时无刻不是对自己医德水平的考验,临床医务人员必须时刻自觉地以高尚的医德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对每一个直接和间接与病人有关的细微环节,都应该极端负责,认真对待。
医生的自我修养还要讲究一个“慎独”。所谓“慎独”,就是说一个人在单独处事的时候非常谨慎,能够做到自我约束和规范行为,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情况下,严格进行自我监督,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平日巡视病人时是走过场、搞形式,还是一丝不苟注意病情改变”、“在做心肺复苏时,是装模做样只图省劲,还是真正把每个动作都做到准确到位”……作为一个临床医师,“慎独”的机会很多,我们应该时时处处自觉要求自己,把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最好,当你说出“我尽力了”,你的内心是坦荡的。
提高自我修养的第三个途径是学会关怀。门诊特别是在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往往是初来乍到,在一个紧急的情况下及陌生的环境中,他们的心情显得焦虑而烦躁,尤其需要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关怀。试想如果是你,焦急的询问换来的却是爱理不理、甚至恶语训斥,心里又会是什么滋味呢?
疾病的突发性、恐惧性,会使某些患者出现心理失衡,从而产生情感紊乱的表现。而医生,正是要用健康、积极的情绪去影响他们,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安全感,同时也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好的医生即使不穿白大褂,也能一眼看出他是个医生。”好的医生,他们的气质能给患者一种安定、恬静、淡定和睿智的感觉。这是内心世界善良和平静的气质体现,它能得到病人的信赖与尊敬,使医患的交流更加融洽。
“自天子而庶人,皆当以修身为本。”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的修养决定着做人的走向,体现着人生的价值;作为一名医生,我们的修养代表着医院的形象,影响着人民的健康。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自身修养。“漫漫长路其修远兮”,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坚持不懈,必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急诊科党支部 杨建萍)
上一篇: “读书与实践”征文:《和谐中国》读后感
下一篇: “读书与实践”征文:三读《资治通鉴》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