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媒体报道

媒体新闻

文字大小

2010年8月13日《健康报》:王国春——为患者24小时开机

来源:健康报 张灿灿 发布时间:2010-08-13 15:21:00

(记者张灿灿)王国春医师简介: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副主任、风湿免疫科主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博士生导师。2010年荣获国务院 “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动给患者留手机号,24小时接听患者电话咨询,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王国春有这样的职业习惯。他说,善待病人的医生才是好医生,为病人着想的医生才是先进分子。为此,他一再压缩自己的业余时间,和曾经的“至爱”——围棋说“Bye-bye”。用勤勤恳恳的劳作,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对风湿科医生来说,多说一句、多做一点都是应该的

  在中日友好医院,王国春对病人的关照是有名的。科里的外地病人占了一大半,很多病人都是千里迢迢“奔着”他来的。有的手上拎的片子足有好几斤重,来回奔波于多家大医院,苦于没有明确诊断,经人介绍找到王国春,就把他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

  有一位来自黑龙江佳木斯的老大妈,因为症状不典型,肺部症状比较突出,在当地医院按肺炎进行了3个月的抗感染治疗,可病情一点也不见好转。后来,她找到了王国春,被诊断为多发性皮肌炎。治疗不到两周,症状就有了明显改善。带着王国春为她制定的治疗方案和药品,老大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佳木斯。

  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国春每个月都要和老大妈通电话,了解她的病情有没有好转,并指导她用药。不久前,老大妈给王国春寄来一个小邮包。在电话里,她告诉王国春:“我知道您从来不收病人的红包,可我实在想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情。邮包里是我亲手采摘、晾晒的蘑菇,不值什么钱,请您千万要收下。”

  李大爷因四处求医花掉了所有积蓄,到王国春面前时,身上只剩下回家的路费了。王国春非常同情他,为其制定治疗方案后,先让病人回家,然后自掏腰包为李大爷买药并寄给他。李大爷是个朴实的东北农民,说不出什么感谢的话,每每逢年过节,他都记得要打电话问候王国春一声。

  王国春觉得自己只是做了“分内之事”,患者的感激与问候都是“意外之喜”。在他看来,做医生就要学会将心比心。如果医生能把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就肯定会替他们考虑,用最经济的办法尽快把病治好。“这也和风湿病的特点有关。在基层,风湿病专科医生太少了,很多县医院甚至都没有风湿科,而风湿病又需要长期治疗,如果病人在我这里治得好好的,一回去就停药了,病情就会反复。下次治疗还得从头再来,既浪费钱,又折腾人。所以对风湿科医生来说,多说一句、多做一点都是应该的。”王国春说。

  一般都是患者感谢医生,其实医生也要感谢患者

  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王国春始终坚持一点,就是医生一定要懂得尊重患者。在检查和治疗前,他都要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选择这种治疗方案基于什么考虑?这些问题他说了一百遍了,但每次面对新的病人,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一说再说。在他看来,只有病人先明白了,医生的检查、治疗才能产生效应。

  王国春给科里定了两条规矩:医生出门诊时不能迟到,衣着不能邋里邋遢,要让病人觉得这位医生是有涵养的人,然后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医生;医生接诊住院病人时一定要告诉病人:“我是你的主治医生,有什么问题尽管随时找我。如果我处理不了,还可以咨询我的上级大夫。”制定这两条规矩,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医生多费点“口舌”,病人就会觉得受重视了,内心的焦虑感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科里的年轻医生经常听到王国春讲,加拿大的住院医师得到病人的奖状就不用考试了,因为这证明病人认可你;如果发生医疗纠纷,这样的住院医师肯定要被“pass”掉,因为这说明你的能力有欠缺。在王国春的鼓励下,10多年来,风湿免疫科从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倒是病人送来的锦旗已经多得放不下,这让王国春倍感欣慰。

  “病人是和我们平等的人。如果医生总是居高临下地对待病人,对他们不尊重,那么医患关系肯定处不好。一般都是患者感谢医生,其实医生也要感谢患者。是他们为医生提供了那么多的病例,对我们的科研工作贡献非常大。我们没理由不善待病人。”这就是王国春一直秉持的“医患关系观”,也是他带领科室发展的秘诀。

  能否在你的领域“领跑”,全看8小时以外肯不肯用功

  1991年,王国春以优异的成绩从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日友好医院风湿免疫科工作。4年后,他前往德国攻读博士学位。那时,发达国家对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普遍不太认可。至今他还记得,他第一天上班时,德国导师淡淡地说:“你先在这里试用一个月,不行就回去。”这句话对王国春是一个强烈的刺激,他愈发努力,整天“泡”在实验室里,拿出了翔实的实验数据,很快就让严苛的德国导师意识到,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伙子“不简单”。

  毕业前,德国导师极力挽留王国春。权衡再三,王国春还是决定去加拿大攻读博士后。没想到加拿大导师同样非常器重王国春严谨的治学态度,希望他留在加拿大工作。当时,王国春的爱人和孩子都在身边,国内并没有太多的牵挂。但是,想到中国风湿病专科医生那么少,风湿病患者又那么多,王国春还是毅然决定回国,用所学为同胞解除病痛。

  在王国春看来,优秀的医生必须做到临床、科研两条腿走路。风湿免疫专业是一个科研与临床联系紧密的学科,风湿免疫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还没有搞清楚,在治疗上也只能是控制病情,而不是彻底治愈。这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吸引着王国春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他在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风湿免疫肌病实验室,且实验室24小时灯火通明。

  回首求学路,王国春感慨:“医生的成长没有捷径,也不能靠耍小聪明。能否在你的研究领域‘领跑’,全看你8小时以外肯不肯用功。勤奋是通向成功最笔直的路径。”

  医生每攻克一个难题,就意味着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中日友好医院是全国最早建立风湿科的医院之一,经多年努力,在国内医院“第一梯队”的学术地位已经确立。所有的特殊检查,在风湿免疫肌病实验室都能开展。王国春担任科主任后,为科室发展设定的目标是以常见风湿病诊疗为基础,以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为主攻方向,争取和国际领先水平“平起平坐”;以内科疑难病为特色综合发展,既要有扎实的内科基本功、诊断水平高,每位高年资主任医师又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一名年轻医生组成一个团队。2008年,风湿免疫科成为中日友好医院的重点学科。王国春非常自信,再经过5~10年,风湿免疫科的发展还会迈上新的台阶。

  美国风湿病年会、欧洲风湿病年会和亚太风湿病年会是风湿病领域3个最重要的学术盛宴。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国春从来都不会错过这些与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他开玩笑说,医生这个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他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在网上浏览专业网站,捕捉新知。一天不上网检索,他就担心漏掉有用的信息。

  王国春每周要出4次门诊,其余时间要查房、组织业务学习,还承担着10个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时间在他那里总是稀缺的。这些年,他干脆取消了中午休息时间。上午看完20多个门诊病人后,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清醒一下就继续工作。周末,他不是去给基层医生讲课,就是研读学术论文。他早就意识到,再“牛”的医生也解决不了所有患者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做好对基层医生的培训,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不至于东奔西跑、延误病情。

  出于对工作的热爱、对病人的仁心,王国春一直像一个陀螺一样不停旋转,在医疗事业的跑道上全力加速前进。他坚信:“医生每攻克一个难题,就意味着给患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音。”

相关链接:风湿免疫科 王国春

上一篇: 2010年9月3日《健康报》:王国相——“拾柴老人”的快意人生

下一篇: 2010年8月12日《人民日报》:中日友好医院肺癌诊疗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