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周易》在中医前史的作用和地位
一、中医与“道”及《周易》的密切关系
现代中医学者的启蒙教材当推《中医基础理论》,其中所涉及的内容不跃四大经典,即《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极致名医、上工当需穷毕生之精力以会其髓意。
四部经典中当属《黄帝内经》成书最早,但具体时间存有争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经选读》认为该书成书时间应在《史记》之后,《汉书.艺文志》之前,即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32年,为西汉中后期。它的主要内容形成于战国,并自秦汉以来代有补充。而《周易》的成书时代应为春秋至战国中叶〔1〕。因此该书内容对《内经》的影响是于理之中的。
《内经》是一部强调、探讨阴阳辩证、天地人三才一体的中医古籍。它包含了中华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如阴阳和天地人的概念属于哲学范畴的二元论与三元论。而在中华文化起源发展的过程中二元、三元论之前还包含了一元和道的元素。
先秦之时的中国社会土壤孕育出了道和道家。而道家和道教是有区别的,道家是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哲学派别,而道教乃是在东汉中后期出现的一种宗教〔2〕,此时中医的理论体系早已成熟,在此对道教不作论述。道家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言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处的“一“包含了太极和易的内涵。太极:无极,整体意也;易:简也,变也,不变也。具体以《周易》为代表。道教认为宇宙的创始和发展是一个整体,两面表达:阴和阳,阴为体,阳为用。古圣伏羲、神农氏、轩辕氏、周文王、周公、及后圣孔子所创作、传承和发展的《周易》无不以此为根基。
简又为一元论,任何事物基于“一体”,如《梅花易数》所言:“一物从来有一身,一身还有一乾坤。”“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 变概括了宇宙变化的无尽形态;不变强调了万变之中的根本因素和分析方法是不变的。通过卦象给人直接的感官印象,使其所述更易于理解和接受,而它强调的“象、数、意”之间的关系更是平等的,同步的,立体的,人们可以从任何一点作为切入,而帮助理解其它两项所涵盖的内容,当然在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中为医生提供了比较广泛的分析角度。
二、由“周易”演化出来的学科
天是宇宙的一部分,地是宇宙的一部分,人也如此。故把《周易》放在天的研究层次上就产生了天象学(星占学,Astroloogy)而不是天文学(Astronomy)。天象学区别于天文学的主要方面是前者是通过研究天体的相对运动和规律来探讨其对我们居住星球的影响并从而对我们人类直至每一个体的影响,而天文学是研究宇宙空间天体、宇宙的结构和发展的学科。内容包括天体的构造、性质和运行规律等。把《周易》放在地的研究层次上就产生了风水学,而不是地质学(Geology)。风水学是通过调整自然因素的方位、比重和关系来改善人体的负面感受和影响,在当今科学日新月异的今天,风水学在全世界家喻户晓,趋之若鹜,无需翻译成“Wind-Wateroloogy ”,直言其声,皆了其意,值得深思。而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把《周易》放在人的研究层次上就产生了中医学。《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常久。”而此条文的原出处来自《周易》里的《上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曰:“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内经》还提到:善言天者必及于地,善言地者者必及于人。字里行间除了表达出浓厚的道家思想外,还反复提及《周易》的内容和强调《周易》的重要性。试想在当时科技落后,信息难通的时代,人们如何做到即通天文,又晓地理,更知人事?又如何做到旷世全才?只有通过《周易》之路,方可成事。《周易》的精华又是通过对人们周围事物的象、数、义的研究,探讨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从而揭示相关学科的奥秘。
三、《周易》象、数、义指导中医养生及治疗举隅
《周易》与季节相关的十二消息卦为:复、临、泰、大壮、夬、乾、姤、遯、否、观、剥、坤卦分别代表了阴历的十二个月。复卦( )代表阴历的十一月份在此月份中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分析它的卦象其上面有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根据图像(象)阴爻中间的空隙就好像是一消化道,为中空脏器,下面一阳爻代表肛门括约肌。阴爻的意义(义)包含:收藏和运载,而消化道的功能正是主收藏和运化。阳爻的意义为功能,肛门括约肌的功能是把体内的废物暂时控制在体内不使其任意排出。由此可知“冬至一阳生”的说法即与此图义相关。此阳在人体即寓意为大肠功能。中医的养生和治疗在阴历十一月份特别是冬至这天具有特别的意义。因该卦卦辞诠注:初九,不远复,无祗诲,元吉。六二,休复,吉。六三,频复,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以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反君道也。其现代释译为在初九(最下爻),也是唯一的阳爻强调不可以远行而使身体疲劳;六二爻意:还要进一步休息;六三爻意:休息太过,也是不利的;六四爻意义:体力和理智得到恢复,可以不偏不倚行大事。六五爻意义:只是体力上的修复还不够,还要精神上的休复。上六爻意:不知所措,而反君道,应休十年。所以整体卦爻辞意义在中医养生里强调大肠在冬至前后的充分修养。我个人的意见是应少食为适,在冬至这天如能戒食一至两顿最佳。一旦大肠出现问题,总是有犯君之嫌,在中医里君代表心脏功能。后世医家所注《正体类要》中的归脾汤就是根据此理来调整心脾气血两虚之证,其用药味数恰好是十,也符合了《周易》所强调的“数”意义。方剂中的小柴胡汤使用八味药,治疗少阳相火,东方病;白虎汤应用四味药治疗阳明病,西方病;六味地黄丸六味药治疗少阴病,北方病等都是前人利用《周易》中象、数、义的理论创方的,此类不胜枚数。因此,作为中医的基石,除四部经典外,《周易》是绝不能忽视的经典。
四、《周易》难以放在经典课程中传授的原因
当然,中医的教学是从阴阳二元论开始的,在其教学过程中从不或很少提及《周易》,这可能与《周易》的另一特点相关,即卜噬性,或预测之能。在《周易》中卜噬性用巫来描述,巫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巫祝,女人之能奉事神祗。常言:医易同源,巫医同源。医学起源于巫术和宗教活动〔3〕是所有中外历史中的共同特点。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一些人缺乏或根本不具《周易》的知识却打著占卜的幌子骗取钱财,致使家破人亡的事例屡见不鲜,故在社会上提及巫术往往为负面印象。事实上,现代医学中的基因学作为预测疾病的手段往往也出现屡测不验的事例,确很少有人对其提出异议,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实际上《周易》的真谛是善易者不卦,它只作为哲学或医学中的一种手段或思路而已,在临床医疗中利用其理论指导医生如何思维或如何处方,禀赋《周易》理论可以使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对大众可以更好地指导其处理生活中的矛盾而达到社会和谐,因为《周易》强调太极、无极,无敌,小家如此,国家如此,世界也如此。
《周易》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祖先留给我们后代的文化遗产,作为中医的继承人或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应该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周易》,重视《周易》。
参考文献:
(1)周易与中医 第三版 杨力著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道教使 任继愈 总主编 江苏人民出版社
(3)HISTORY OF MEDICINE 作者Roberto Margotta 希望出版社
指导老师:张代钊教授
注:即将刊发《痔病的预防》拟于2011年2月底刊登 作者: 郑丽华
上一篇: 痔病的预防
下一篇: 秋冬季节“眩晕”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