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2011年3月11日《健康报》采访全国政协委员、我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华:护理队伍能不能再扩军 许院长认为:应探索科学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保证护理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只要在病房,工作就永远做不完”
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护士王丽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语速奇快。“不好意思,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挺多的。”她说。
去年,王丽梅所在的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记者曾实地体验过她们的工作。相比以前,护士的工作量的确增加了不少。例如,“晨间护理”这个听起来好像只有一项内容的工作,实际包括了为病人擦身、观察病人管路和皮肤情况、冲洗胃管、尿道口清洁、会阴冲洗、翻身、拍背、协助病人咳痰和下地活动等很多内容,这一套做下来大约需要半个小时。然而,“晨间护理”只是护士为病人所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很小的一部分。平均下来,每位护士每天要照顾6名病人。
王丽梅所在的基本外科有病床41张,护士17人,床护比高于国家要求的10.4。为了更好地照顾病人,医院还给科里配了5名护理员,而且多年来坚持病房不加床。其实,与许多其他医院相比,像这样的护士人力配备和政策环境已经相当“给力”了。
“但还是很累。”说这句话时,王丽梅的脸上并没有太多的表情,“工作实在是太琐碎了,除了帮病人打针、翻身、喂饭,碰上老奶奶自己去打水我们总要帮忙吧;有的病人不能自理,他的东西掉了我们也要帮着捡吧。只要在病房,工作就永远做不完。”她告诉记者,要想完成工作,延迟一两个小时下班是常事。
王丽梅说:“有时候值夜班一宿不睡,到了早晨反而睡不着。我们最怕的就是出什么意外,有时候早晨下夜班我都不敢走,一定要多等几个小时,发现没出什么差错后才敢回家睡觉。回到家中我最怕科里来电话。”她说,这种长期颠倒的生活作息已经让她有些神经衰弱。
“护士缺人受影响的主要是病人。”王丽梅认真地说,有一回夜里1点钟,有13名病人几乎同时需要输液,但这个时候科里就只有一名护士值班。这时候就特别希望能有更多的帮手。
委员建议提高护士配置标准
记者采访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李秀华委员时,她从包里拿出提案递给记者说:“你看看,我们想的是一样的。”
李秀华委员的提案正是建议增加公立医院的护士配置标准,保证护士编制。她说:“现在的配置标准过低。在广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士短缺问题更严重。”据统计,2009年,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39人,其中市区为2.22人,县区为0.65人。我国57%的人口在农村,但只有24.4%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
“近5年来,护理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205万人,与2005年比增加70万人,增长幅度达51.9%。”李秀华说,从护理事业发展历史来看,这是前所未有的,但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同样不能回避。
“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的配置标准主要是依据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该草案以编制床位数为基准配置护理人员,规定临床科室床护比平均为10.4。30多年过去了,这一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需求。”李秀华说。
李秀华说,当前医改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但如果只注重加大诊疗设备等硬件设施的投入,而没有护士等医护人员配备的同步加强,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她建议,应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公立医院的护士配置标准,合理设定护士编制,并出台更有力的政策保障护士的编制需求,以稳定护士队伍。李秀华委员的提案发出后,大约几十名委员积极签名支持。
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副部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佘靖委员表示,护士的工作贯穿于患者诊疗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目前护士缺编已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要呼吁增加护士人力,这不仅是为了医疗机构能够正常运转,也是为了保证护士的基本权利。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所副所长杨金生委员说,在积极解决护士人力的同时,还应当按医疗机构病床数规范培养护理员,让她们承担一些简单的生活护理内容,减轻护士的压力。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委员也认为,应探索科学的护士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让护士回归临床一线,改变护士忙闲不均的现象。
报道原文PDF下载:2011年3月11日健康报第二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