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2011年4月17日《京华时报》采访我院输血科主任曹永彤:九成网友不识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风险较多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曹永彤告诉记者,除了面临可能的供血紧张、血源不足外,异体输血还存在一定的风险。
异体输血一是有被传染疾病的风险,如我国面临日益严重的艾滋病的威胁,由于病毒感染到血液中可检测到相应抗原/抗体这一“窗口期”的存在,已经造成多例输血感染丙肝、艾滋病的发生,重庆就曾经发生过一袋因在“窗口期”而未被检测出来的血导致感染艾滋病的事件。
除了传染疾病外,异体输血还可能发生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血引起的急性肺损伤、输血引起的心肌损伤、细菌污染、过敏反应、大量输血后凝血病等风险。
输血并非有利恢复
除了不了解异体输血的风险,曹永彤指出,有些患者对于输血有很多误解。
专家指出,有人以为输血可使患者更早出院,其实大量证据表明:输血可使心脏手术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生存率降低。还有人认为输血有利于患者康复,而文献表明:输血可增加伤口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如肾衰、肺损伤、死亡)。而且,血液捐献时是无偿的,随后的储存、运输、检验、管理包括输血引起的并发症的治疗都不是免费的。
择期手术患者可提前反复采血
“自体输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曹永彤指出,自体血回输在国外已开展20多年,择期手术患者近60%病员接受了自体输血。
自体输血就是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与异体输血相比,自体输血可以节约用血,而且能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减少患者医疗经费开支。
一般来说,自体输血分为三种,一种医学上称为“术中急性等溶血液稀释”,是在麻醉后、手术开始前实行患者自体采血,只要没有禁忌证,血液稀释回输对预计术中失血达1-2L的大多数手术都适用。第二种是术前自体储血,择期手术前2-3周对病人采取自体血,可反复采血贮存,然后在手术时或急需时输还病人。采取的血液可预存于血库内,时间一般不宜超过10日。很多患者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如心功能Ⅱ级以上、身体状况好,准备择期手术而预期术中出血多需要输血者;孕妇和计划怀孕者;有过严重输血反应病史者;稀有血型或曾经配血发生困难者等。
第三种自体输血方式是血液回收式自体输血,就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患者。适合腹腔或胸腔内出血患者,或是估计出血量在100ml以上的大手术,如大血管手术、肝叶切除手术等。
专家还提醒,自体输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手术类型来决定。采血次数一般每周不得超过一次,最好采至术前一周。
记者 杨凤立
文章地址:http://epaper.jinghua.cn/html/2011-04/17/content_650476.htm
本版PDF下载:20110417京华时报采访输血科曹永彤主任.pdf
上一篇: 2011年4月17日《京华时报》采访我院输血科主任曹永彤:九成网友不识自体输血
下一篇: 2011年4月6日《中国日报》(CHINA DAILY)采访我院中医老年病科李海聪主任:PILLOW TALK——Top 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