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2011年3月3日中国残疾人网采访我院妇产科崔晓荟护士长:“爱耳日” 实拍新生儿听力筛查全过程
(中国残疾人网站记者徐俊星3日报道)3月3日,是第十二次全国“爱耳日”。为进一步普及新生儿听力筛查,有效开展听力残疾预防与康复工作,今年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当日,记者亲自前往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零距离记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全过程。
听力筛查时间:3月3日 上午10:00-10:02
听力筛查对象:出生72小时内新生儿
听力筛查地点:妇产科听力诊察室
听力筛查规范:
1、测试环境必须隔声、隔燥、噪音低于30分贝,使用面积10平米的诊察床 设备:耳声发射测试仪
2、耳道清洁,双儿分别测试, 未通过72小时后复查
3、技术人员要求具备技师或护师的资格持证上岗
严格遵守规范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医院严格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规定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 徐俊星摄
上午9:30记者随同中日友好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进入该院妇产科。一道隔音门将门外嘈杂的声音隔断,一股温馨而幸福的气息迎面扑来。一阵阵婴儿清脆的啼哭声好像在向整个世界宣告新生命的到来。走进这里,脚步也禁不住放慢放轻一些,唯恐发出噪音影响孩子们休息。护士长示意记者换上干净的护理服,以免将外衣携带的病菌带入新生儿护理室。护士长在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准备工作同时,拿出一份文件展示给记者,“我们医院一直严格按照这个文件的规定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这既是对孩子和家长负责任,也是对我们工作负责任。”
护士认真核对新生儿身份,选取未筛查婴儿进行听力诊察 徐俊星摄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做好听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诊断的有效手段,对及时发现、诊断听障儿童,开展早期干预,提高康复效果至关重要。早在2000年,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0个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7年12月,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2015年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的目标: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2009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耳塞依据新生儿具体情况不同其规格、大小各不相同 徐俊星摄
目前,北京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各大医院都普遍展开,同时严格依据2009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进行相应工作。办法要求进行听力筛查的人员必须具备技或(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经过严格培训方可持证上岗;诊察环境和仪器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必须对出生72小时内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同时将结果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新生儿听力筛查率必须满足98%以上,未进行听力筛查要做情况说明等等。
护士长告诉记者,目前中日友好医院对新生儿疾病筛查包括两个诊察:一个是听力筛查;一个就是血液采集筛查。“这两个筛查时间都不长,1分钟便可完成,我们每个工作人员都积极完成筛查工作,因为这对于孩子今后的一生意义都十分重大。”
操作手法轻柔 仪器使用规范
小妞(匿名),出生48小时,未进行听力筛查,于是被选中成为今天被拍摄的主角。小家伙很配合,不怎么哭闹,乖乖地躺在诊察床上酣睡。护士长轻轻滴把小妞平放在听力测试仪(耳声发射测试仪 )旁边,先用棉签为孩子清理耳道,确认无异物且观察婴儿情绪稳定后便轻柔地将测试仪的听诊器戴在孩子一侧耳朵内。“孩子的耳道很脆弱,我们的手法必须尽量温柔,以免给孩子造成伤害。”护士长慈爱地看着小妞,仿佛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喜爱。
只听见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声,不到30秒的时间,仪器仪表显示“通过”。而后又反复刚才的动作,护士长将仪器佩戴在孩子的另一侧耳朵内。不知为什么,记者看着这个过程心里还有些紧张呢,“孩子会不会被吓到?听力会不会顺利通过?”小妞倒是悠然自得,似乎还很享受地伸了个懒腰。此时,测试仪表显示“通过”,“孩子听力没问题!”护士长也高兴地向记者报喜。
此时,记者却有些好奇到底这个听力测试仪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呢? 为什么可以测试出听力的好坏呢?于是,记者征得护士长的同意,将听力测试仪的耳塞戴在自己的耳朵上,开动仪器开关,记者感觉传来的是低沉而轻微的嗡嗡声,的确还能接受,怪不得小宝贝做测试时好像没有受到任何噪音的影响,还一直香甜地酣睡着。护士长告诉记者,这个仪器是靠发出的声波传入耳道后发射回仪器敏感装置来测试听力的。健康、绿色,是新生儿听力测试仪器的一大亮点,记者也心服口服。
筛查结果留存入档备查
不到1分钟的时间,小妞整个双耳的听力测试都进行完毕。随即,仪器便打印出一张测试结果报告单,上面写满了各种专业的测试数据,记者拿着看了半天也没看清楚数字代表的意思是什么,护士长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你只要看报告单的结果写着“通过”就够了。“这个报告单很重要,对于今后孩子的发展都有影响的。”护士长说,“每个月医院都要将听力测试的结果上报,如果听力测试未通过,则要告诉家长去背景制定的听力测试机构进行下一步的诊断。”
听力诊察报告一式两份,一份将转交家长留作资料,一份将留存医院做今后孩子听力诊断的依据之一。目前北京市指定的0-6岁儿童听力诊断定点医疗机构有: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龙儿康复中心。
自2000年由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个部委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以来,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为普及公众爱耳护耳科学知识,避免和减少耳聋发生,提高听障人群生活质量,推动我国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还存在覆盖面小、失访率高、筛查工作与康复工作缺乏有效衔接等问题,广大群众,特别是新生儿家长也需要提高重视筛查、接受筛查、配合筛查的意识。
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听力障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听力语言康复事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通过制订实施《听力语言康复“十一五”实施方案》,为近10万名听障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十二五”期间还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帮助更多听障儿童,特别是贫困家庭的听障儿童实现康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开展听力残疾康复的前提和基础。
附:新生儿听力筛查科普材料
(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听觉是人类的重要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为1‰~3‰。婴幼儿时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也可导致其在行为等方面明显的生理障碍。儿童听力和言语发育障碍程度与听力损失发病年龄密切相关,听力损失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不仅会导致聋哑、言语发育迟缓,还会造成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儿童出生后48小时即可用简便无创的方法及时发现听力障碍,为进行早期干预创造条件,因此,开展微创听力普查对于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着重大意义。
听力筛查是一项持续的工作,其对象不只是新生儿,还应包括婴幼儿甚至学龄儿童,这对于经济不发达的偏远地区和医疗条件较差的广大农村地区开展儿童听力保健与康复工作十分重要。我国的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工作任重道远,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完善的工作。
(二)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背景及现状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项医学实用技术,以美国为代表,开始推荐高危因素登记筛查。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建议,在出生3个月内,应对每个婴儿或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
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起,北京、山东、浙江、南京等省市相继开展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2000年,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0个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200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07年12月,中国残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了《全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规划(2007-2015年)》,提出2015年我国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的目标:已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新生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器配戴(含人工耳蜗植入)率达90%。2009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启动。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限制,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普及率依然较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极不均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听力残疾儿童的及时发现和康复。
(三)听力筛查后的干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最终目的是使先天性听力障碍儿童得到早期、合理和有效的干预,最终能听会说,实现康复,回归主流社会。我国政府自1988年起开始制订实施聋儿康复的专项规划,通过“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四个五年规划的实施,已使30余万听力障碍儿童得到康复。“十一五”期间由中国残联牵头实施的全国抢救性聋儿康复项目,每年为500名重度听障儿童免费提供人工耳蜗产品及康复服务,为3000名听障儿童免费提供助听器与康复服务。“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听障儿童康复救助的力度,为更多听障儿童创造康复条件。
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应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一般来讲,确诊为重度或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患儿,建议在出生后3个月开始选配助听器;中度听力损失者,建议6个月龄时开始选配助听器;部分中度及轻度听力损失的小儿,随访至8~10个月,确定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后,建议选配助听器。所有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均应定期进行听觉及言语康复训练,并定期进行听力和言语发育评估。对康复效果欠佳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建议1岁左右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后继续进行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四) 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运用客观、快速和简便的测试方法或手段对新生儿进行检测。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根据设定的筛查标准,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筛查出来,之后进行进一步的确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规定:1、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当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龄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4、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的患儿应当在出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学干预。
(五)儿童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与新生儿听力损失密切相关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耳聋家族史;宫内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弓形虫、梅毒等);颅面部畸形;早产或极低体重儿(体重小于1500克)、新生儿严重窒息、严重黄疸;母亲滥用药物(如庆大霉素)和酒精、母亲糖尿病;染色体异常,以及一些与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耳聋有关的综合征等。有的孩子因严重疾病而长时间住新生儿监护病房,也可出现迟发型或进行性听力损失。此外,有些孩子在出生时并无听力损失,但由于各种后天因素,如感染(如脑膜炎,腮腺炎),外伤,使用耳毒性药物等也可出现听力损失。有的遗传性听力损失也可发生在婴幼儿期或青年期。因此,对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进行定期听力监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