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第二周期医院评审的重点
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通过医院评审要改变淡化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局面,使医院在满足与保障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上下功夫。特别是大医院要在保基本、援基层上发挥龙头老大的作用。因此标准中要求,公立医院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医院内部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的规章规范要求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做好制度、师资与经费的落实工作,做好培训基地建设。推进规范诊疗、临床路径管理和单病种质量控制是推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点项目。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控制公立医院特需服务规模,贯彻医改方案上下联动承担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协作等政府指令性任务。三级医院要承担政府分配的培养人才的指令性任务,指导和培训下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提高诊疗水平,推广适宜卫生技术。制定相关的制度、培训方案,并有具体措施予以保障。在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框架内,医院应建立与实施双向转诊制度相关的服务流程。
医院的安全、质量、服务、管理、绩效等方面是评审的核心内容。在医疗需求不断增长的形势下,医疗保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医院担负的医疗任务越来越重。如何实现医疗改革,医院提出的总目标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标准中特别增加患者10项安全目标的内容:执行查对制度; 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正确执行医嘱;执行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执行手术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特殊药物的管理,提高用药安全; 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是重点章节。包括护理管理、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技术管理、放射治疗、住院诊疗、其他特殊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手术治疗管理、麻醉管理、疼痛治疗、输血、血液净化管理与持续改进; 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中医管理与持续改进;康复治疗、医用氧舱管理与持续改进;药物、检验、病理、影像、介入诊疗、临床营养管理、病历(案)与持续改进等诸多内容。
全面检验评审前一个周期的日常工作是重点考核内容。考查2005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开展的医院管理年活动以来出台的许多规章规范的落实情况,日常的医院质量管理的情况与现状。为避免第一周期弄虚作假修改病历的突击行为对疾病的诊治质量以病案中的全部数据为依据,对评审前一个周的全部病案首页记录按照国际疾病编码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优劣。特别是住院患者重点疾病、重点病种与重点手术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如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炎、脑梗死等是质量评审的核心内容。这是推进医院以信息化管理为重点的评审。
评审特别增加医院社会评价一节。医院服务质量好坏重要的评价主体是患者。关注患者就医体验与满意程度是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重要内容。医院按照患者的需求优化服务流程,方便患者就医;按照社会对其要求满足程度的感受,设计与确定医院社会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实施社会评价活动;建立社会评价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数据库,以确保社会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通过定期收集院内、外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为动力,改进工作,持续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等。
此外,医院要对照评审标准的内容与要求进行自查并应当按照评审办法的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相应的评审组织提交《医疗机构评审申请书》,并报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医院申请评审,应当如实向评审组织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的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评审机构对医院运行效率和单病种诊疗水平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按照评审管理办法的要求,经过岗前培训的评审员通过现场查阅文献、病案、核对数据、询问、考核技术操作,以及病例追踪方法,通过了解一个病人的服务全过程,将所涉及的各专业和科室贯穿在一起进行整体评价,并作出科学、客观、全面的书面评价。
医院评审还包括医院管理、院务公开、依法执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图书管理、医院运营、财务与价格管理,医德医风管理,医学装备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
上一篇: 新一轮医院评审须注重六大创新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