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2011年4月6日《科学生活》采访我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徐浩副主任:过度医疗带来的“效果”:花更多钱,损害健康
2011年4月6日《科学生活》采访我院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徐浩副主任:过度医疗带来的“效果”:花更多钱,损害健康
《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综合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中,检查治疗费从1990年的2.1元,渐升到2008年的45.3元;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中,检查治疗费 (含手术费)则从1990年的121.5元,攀升至2008年的1887元。在这背后,抛开物价增长的因素,很大一部分是过度医疗带来的“效果”。
滥装心脏支架,伤害最大的过度医疗
上世纪80年代,在以支架手术为主的冠心病介入技术进入中国之初,它曾被医生誉为心血管病治疗史上的一场革命,被患者称为能够“起死回生”的技术。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主任医师徐浩告诉记者,简单说,心脏支架手术治疗就是穿刺血管,将一根导管刺入血管中,把一截圆柱形的中空金属网管放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撑开被阻塞的血管,使血液重新流通。手术过程并不复杂,病人在局部麻醉下接受手术,一般几天后就能出院。
但是心脏支架手术并不能“一劳永逸”,医疗人员很快发现,支架的再狭窄几率在临床中较高,医学上称为内膜增殖。也就是说,支架使血管通了,使原来缺血的心肌获得血液供应,但支架内还会继续长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再度狭窄。
虽然最新的有药物涂层的支架,即药物洗脱支架,可使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由原来的20% 左右降低到10% 以下,并且使细胞增殖速度变慢,但是再狭窄的问题并不能彻底解决。因此,一些发达国家在处理冠心病时的做法通常是,能够药物治疗的绝对不安装支架,应该安装一个绝对不会安装两个,而且一个医院内不同的专家,不同医院的专家认识基本相同。
但是,在这一点,国内的医院并没有像发展技术一样与国外齐头并进,甚至出现背道而驰的情况。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专家林曙光表示,他在门诊治疗中曾遇到很多“回炉”病人,他们在别处做了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又发生严重堵塞再到医院治疗。这类病人中有很多并不具备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却被安装多个价格昂贵的支架,一次冠心病介入手术费为3万~5万元,每增加一个支架要多花1万~2万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胡大一表示,放进不该放的支架,是终身性的、最严重的过度医疗之一,它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压力、药物副作用、进行其他手术时的不便,不会随时间而消失。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心脏支架的滥用,专家分析,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医院把它当作了经济增长点,医生也非常重视支架手术带来的利益。一枚支架,直径只有几毫米,重量不足万分之一克,国产的需二三万元,进口的价格更要三万元以上,而术后的后续治疗也是一笔花费。
高剖宫产率,“最容易接受”的过度医疗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说,中国剖宫产率高达46.2%,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的三倍以上。上海的剖宫产率更是走在全国前列,据上海市妇女保健所所长段涛教授介绍,上海市医院产科的剖宫产率平均已升至54%左右,个别医院的剖宫产率达到了62%以上,其中“80后”孕妇剖宫产居多。
“为何在最后一刻,医生才说我骨盆很小,不宜顺产?”生宝宝已经将近一年的李女士,至今还为此事耿耿于怀。在她看来,1.6米的个头,生产前60多公斤,并不是很瘦弱 。“我身边一个朋友比我瘦多了,生前才55公斤,骨盆比我还小,照样顺产了。”
难道真的是这些产妇都必须剖宫才能正常生孩子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主要还是顺产和剖宫产所需费用有区别。“如今三甲医院顺产费用为三四千元,剖宫产高达七八千元,顺产妈妈一般住院3天左右,剖腹产住院4-5天,一个产妇仅住院费就多出不少。另外,剖腹产还带动了医疗器材、药物等系列产业。剖宫产是手术,和顺产相比,需要额外支付麻醉费用、手术中需要的各种医疗器械,如可吸收缝线、一次性无菌手术衣、止血材料、高频电刀、手术监护仪等等费用。手术后,抗生素、镇痛泵等也不可缺少。”一位业内人士说。
与顺产相比,剖宫产快速、相对安全,似乎很具有吸引力,但殊不知,剖宫产潜在的危险非常大。“剖宫产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比自然分娩要高2-5倍。”
过度医疗的副产物:“缩水医疗”
既然有利可图可以进行 “过度医疗”,那么,无利可图也就可以进行“缩水医疗”了。许多廉价常用药退市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2006年10月22日,在上海儿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一位名叫罗森的儿童正在等待一种救命药——复方磺胺甲恶唑注射针剂。这种只有二元多一支的药,因为利润太薄已经停产。
在这之前,他的家人寻找此药已经两天了。21日,寻药帖出现在网站上,吸引了无数志愿者和网友的关注。而这天上午,医院已经下达了第一张病危通知单。下午3点,志愿者终于打探到,有个患儿在江苏兴化找到过这种药!
大家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兴化那家国药企业,可是那家企业已经不生产这种药了。不过,那家企业答应代为寻找。又过了半小时,让人振奋的消息终于传来了:“复方磺胺甲恶唑找到了!”
罗森的经历虽然有惊无险,却证明了无利可图造成“缩水医疗”的后果多么严重。
某医院药剂科的负责人提供了一份清单,上面列出36种短缺药品:丙咪嗪片、脑复新片、维生素K4片、甲硝唑片、四环素、碘化油……这些药品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价低、效优。
(摘自《科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