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2011年5月24日《福建日报》采访我院姚树坤副院长:专家呼吁,合理保护与利用珍稀药用资源
2011年5月24日《福建日报》采访我院姚树坤副院长:专家呼吁,合理保护与利用珍稀药用资源
中国政府一贯重视野生动物保护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 吴刚
改革开放以来,珍稀药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都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麝、黑熊、麋鹿等动物驯化和养殖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由于黑熊养殖取得成功并且实现了产业化,不仅仅保障了中医临床用药的需求,同时也保护了野生黑熊资源。
按照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的立法精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先后对珍稀动物养殖、用药等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对中药研发和用药范围也做了明确规定。一方面我们要探讨珍稀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辩证关系,实现科学、规范、养殖珍稀动物,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序利用,保障民众的健康。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和科学普及的教育,营造行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让群众了解在临床上为什么熊胆粉比化学合成的药物效果好,为什么熊胆粉在中医临床不可替代等一般百姓不太清楚的问题,促使广大民众了解真相。
网络视频和文章似曾相识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 房书亭
看到网络上关于活熊取胆的视频和文章,我感觉有点似曾相识。2008年中国中药协会曾经派出三名专家,专程到荷兰参加国际濒危物种保护条约协议会议,在这个会场上摆放的照片和这次网络上炒作的照片相差无几。其实,那是20年前使用的方法,现在无管人工引流技术已经在全国推广。我到养熊厂看过,每只熊住在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室外还有活动区域。取胆时间总共不到10秒钟,一般取150毫升左右,基本没有痛苦。熊的胆汁大概有1500毫升左右,抽取十分之一并不影响熊的健康。
对于珍稀药用动植物的问题,中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对建立黑熊养殖场的管理、条件、圈养、繁殖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规定。从我国参加世界濒危动植物保护贸易公约之后,我们就和相关国际上组织保持紧密的联系,严格按照规定办事。
珍稀药用动物养殖业和中医药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假借动物保护的名义否定、歪曲、肢解中医药文化,遏制中医药发展,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我们要抵制国际制药寡头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
濒危动物有一票否决权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黄璐琦
中医药事业发展不希望、也不可能建立在贫乏、濒危物种上。现在基本用药目录中有102种中成药,我作为基本用药目录专家,因为我是搞资源研究的,有一票否决权。我说是濒危物种,就要被拿出去。我认为做好中药珍稀药用资源保护,最重要的是加强科学研究。
首先家底要搞清楚。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工作今年准备搞五个省试点。我们希望对珍稀濒危动物好好评价一下,哪些是最好的疗效,可不可以拿别的东西替代?再就是要大力发展人工种植和养殖。这是解决珍稀濒危药用资源最有效的方法。还有就是同类品的开发,主要针对濒危品种。为了适应工业化生产,我们现在也提出定点种植和定向培养,专门培育某一个成分的药材,以满足工业化生产。此外,对珍稀资源要加强综合利用开发的研究。比如工业化生产的药渣,我请学生做过统计,工业化生产提取一道,残留的有效成分达40%甚至50%以上,有人专门收黄连药渣,收完晒干,然后再卖给药店。这个药渣可以二次提取,这些东西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产业化发展可促进对野生珍稀动物的保护
中国医保进出口商会副会长 刘张林
活熊取胆问题是网络上炒起来的,对人工养熊产业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容易混淆视听,因为大家很难拿尺子加以判断。中国医保促进商会也涉及野生动植物贸易保护和贸易许可,所以在1998、1999两年中,我曾经对相关公约、法律、措施进行了研究。我认为我们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讲,对珍稀物种或者野生物种两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因为产业化发展很可能对野生珍稀动物的保护带来促进,通过利用、研究、发展,使其从濒危状态变为非濒危,银杏的开发利用就是典型的例子。由于人类的大量利用,猪和稻子就很难进入濒危状态,人类经济生活促进其发展显而易见。
临床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院长 王耀献
近几十年来,中药临床的疗效可能不是太那么不尽如人意,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大多数中药变成了人工代用品,药效确实下降。过去很有用的方子,比如安宫牛黄等很有效,但现在之所以疗效下降,原因还是由于珍稀药用资源受到限制。一方面我们既要遵守国际公约和国家的野生动物等保护法规,也另一方面要围绕如何合理使用、如何提高疗效,如何发展中药事业做文章。如何科学规范、合理的使用珍稀药用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更大的课题。
在中医临床首先要防止滥用药物。医院要出台一些措施,对可以使用珍稀药用资源的大夫资质作出规定,不是刚毕业的年轻大夫就可以随便使用。还要在疗效上下工夫,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怎样何把珍稀的药用资源用到解决一些疑难重症疾病上。要启动一些临床研究项目和基础研究项目,拿出客观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珍稀药用资源是不可替代的。
天然麝香熊胆粉在临床不可替代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李俊德
天然麝香、熊胆粉在中医临床具有不可替代性。珍稀药用资源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资源,对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按照国际公约特别是国家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发展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高人工养殖的水平,促进中药事业的发展,是国家有关部门和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相关专家高度关注的问题。
医生造瘘让黑熊健康生活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明
人工养殖麝、黑熊是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资源的最佳途径,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野生麝和黑熊资源。
目前成熟的黑熊养殖产业不但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了保证,而且医学造瘘能够让黑熊自由地活动、正常地繁殖、健康地生活,使保护和合理利用达到双赢的状态,实现了人与动物的和谐发展。这为我国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而且大大提升了我国中医药产业和国际科技竞争力。
观点连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黄乘明: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就要保护好我们生存的家园,也要合理利用大自然给我们提供的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一定要处理好,不能走到绝对保护的极端状态,让人类回到原始社会去,大家都穿着树皮、用树叶遮身体。但是我们也不能走另外一个极端,什么都用、什么都吃,环境破坏之后,下一个受害的就是人类自己。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 张允岭:
中医用熊胆粉不是为了享乐奢侈,而是为百姓解除疾病痛苦。这与某些人用象牙雕刻工艺品用来欣赏、捕鲸食肉完全不同。当前我们在繁育方面改进技术和条件,已能给人工养殖的熊创造很好的生存环境。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高学敏:
熊胆入药在我国有上千年历史,许多著名的中成药中都有熊胆成分,一直延续到今天也是临床不可缺少、不可取代的。其治疗范围涉及冠心病、肺炎、肝炎、胆囊炎、高热等,五官科、外科使用也非常多。熊胆作为中药广泛使用,不是可有可无的问题,而是不可取代的问题。社会上认为可有可无的说法、熊胆没有疗效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姚树坤:
我的观点是珍稀的原料一定要用在精品药上。患者到了严重感染、复杂感染的程度,西药解决不了问题, 在关键时候用上像紫血散这样的中药,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还有就是不能滥用,要精确地用在适应证上,否则疗效也不好、药也浪费。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书记 殷海波:
保护珍稀药用资源与合理开发利用是相辅相成的,一点也不矛盾,两者应该同等重要。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应该加强学习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强化保护资源意识,合理使用中药材。现在很多临床医生药方越开越大、越开越杂,也存在浪费现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药房主任 曹俊岭:
建议出一个珍稀药物适应证指南,有一个准入制度,达到这个标准才能开展人工养熊。
PDF下载:2011052405_pdf.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