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樊碧发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慢性疼痛需综合治疗(2012年2月9日)
●慢性疼痛超过1个月,应前往疼痛专科医院或疼痛科室就诊
●需要采取药物、神经阻滞、神经调节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措施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据估计,中国有1亿以上的慢性疼痛患者。
一般而言,急性疼痛是一种症状,而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疾病,也是预示人体其他部位可能出现健康危机的“警报器”。人体的许多部位都会遭到各种慢性疼痛的频繁“侵袭”。通常,慢性疼痛主要包括肌筋膜劳损、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三叉神经痛、四肢关节痛、骨质疏松症、癌性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偏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血管相关性疼痛、截肢后疼痛等40多种。慢性疼痛的频繁“发威”,会使人出现睡眠紊乱、食欲缺乏、精神崩溃甚至自杀等后果。
慢性疼痛最大的危害在于降低生活质量。因此,专家建议,当出现慢性疼痛超过1个月,应前往疼痛专科医院或疼痛科室就诊。在疼痛治疗领域,除了药物和物理等基础治疗外,还有激光、针灸、牵引、推拿、正骨、中药熏蒸和心理治疗等。近年来,疼痛治疗领域出现了特有的专科技术,如神经阻滞、神经射频消融、椎间盘减压、臭氧治疗、椎体成型、植入神经刺激器或镇痛泵、椎管内窥镜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达到快速止痛的效果。
治疗难治性顽固性慢性疼痛,当今最先进的两种技术是脊髓电刺激和鞘内吗啡泵治疗。脊髓刺激法是将刺激电极植入脊髓的一项镇痛技术,总有效率约80%。当口服吗啡类药物不能充分控制疼痛时,可使用鞘内吗啡泵治疗。全植入式鞘内吗啡泵可体外遥控编程,精确控制鞘内药物输注系统,进行椎管内吗啡类药物给药。与口服药物相比,只需要三百分之一的剂量就可以达到同样的镇痛效果,大大减少了药物副作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
总之,慢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与急性疼痛有很大不同,往往需要采取药物、神经阻滞、神经调节、生物、物理、康复、心理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措施,方能使疼痛得到缓解。
(作者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