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39健康网:肝血管瘤误诊为肝癌 肝脏肿块小心检查鉴别
据媒体报道,刘女士今年45岁,10年前查出患有乙肝,平时偶有腹胀、恶心、厌食等不适,未发现肝脏有其他病变。最近单位组织的体检中,B超发现刘女士肝内有一2厘米×3.5厘米的椭圆形结节,边界清晰,医生初诊为肝癌。
刘女士非常害怕,又到一家肿瘤专科医院就诊,医生为她做了肝脏CT、afp(甲胎蛋白)、肝脏动脉造影等检查,最终明确了肝血管瘤的诊断。到底肝血管瘤跟肝癌有什么区别?普通B超检出肝脏结节、肿块,还需要什么检查才能确诊?
肝血管瘤与肝癌:良性与恶性肿瘤大不同
肝血管瘤,是一种肝脏良性肿瘤,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在成年人出现症状,女性为多。肝血管瘤是肝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当血管瘤直径小于5厘米时,患者可无明显症状;当血管瘤直径大于5厘米压迫周围脏器时,可出现上腹饱胀、肝区不适等症状。如有增大趋势,或者位于肝包膜下,有大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尽早治疗。
而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种。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都有乙肝、肝硬化的病史,早期也会有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右上腹疼痛等表现,晚期还会出现黄疸、腹水、消瘦等症状。上述病例中的刘女士之所以会误诊,是因为刘女士既往有乙肝病史,属于原发性肝癌的高危人群,也有消化道症状,加之B超下显示肝脏有一椭圆形结节,使得初诊时误诊为肝癌。
临床症状难确诊 肝血管瘤靠影像学检查
由于肝血管瘤早期或直径小于5厘米时,多数无症状,只有当血管瘤直径大于5厘米压迫周围脏器时,才会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如上腹饱胀、肝区不适等,但这些表现多缺乏特异性,因此,仅凭临床症状是难以确诊的。
目前诊断肝血管瘤主要还是依靠影像学检查,如B超、CT、MRI(核磁共振)等,确诊率可达90%以上,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无创伤,确诊率高,在临床上应用最广。而选择性动脉造影虽然是诊断肝血管瘤最可靠的方法,但因为属于有创检查,临床很少使用。
1.B超表现:显示肝内均质、强回声病变,边界大多清楚,或病变区内强回声伴不规则低回声,病变内可显示扩张的血窦。
2.CT表现:
(1)平扫:肝内低密度区,轮廓清楚,密度均匀或病变区内有更低密度区,代表血栓机化或纤维分隔,少数可见到钙化。
(2)增强扫描:
①早期病变边缘显著强化呈结节状或“岛屿状”,密度与邻近腹主动脉相近,明显高于周围肝实质密度,持续时间超过2分钟。
②随着时间延长,增强幅度向病变中央推近,而病变的低密度区相对变小。
③延时扫描病变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平扫时病变内更低密度无变化)。
增强扫描是诊断肝海绵状血管瘤的重要方法,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正确率可在90%以上。一般典型表现出现在动脉早期,即注药后30~60秒。因此强调正确的检查技术,即快速、团状注射造影剂,快速扫描,适时延时扫描。否则,因未见到特征性表现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3.同位素99mTC肝血池扫描及肝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肝血管瘤的诊断,表现为无肿瘤染色,边缘清楚锐利,血管瘤显影时间较长。
4.MRI:T1图像呈低信号强度,T2弛豫时间延长,表现为高信号强度组织。
该病确诊后,若无症状可不治疗,定期复查即可;若有压迫症状,可行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术,也可在B超引导下向血管瘤内注射硬化剂或碘油使其闭塞,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除,预后多良好。
——转载39健康网
文章地址:http://zl.39.net/a/130417/4158884.html
以下信息来源:中日友好医院网站http://www.zryhyy.com.cn/Hospitals/Main
我院相关专家:心脏血管外科•电化疗科,辛育龄
医师介绍详见http://www.zryhyy.com.cn/Doctors/Main?siteId=779
专家特长:血管瘤、肺癌电针治疗;胸外疑难病的诊治
上一篇: 39健康网:肺癌患者的行为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