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由卫生系统“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建设浅谈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下)
三、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是探索医疗行业廉洁文化建设有效可行的新途径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深化,以往处理腐败问题时常用的“严防死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被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医院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逐步探索出了防患未然、风险预警的廉洁风险防控管理模式,对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正确树立医务人员的“三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廉洁风险防控的实施范围和对象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实施范围包括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各职能处室、各职能处室科以上干部和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临床医技科室及医务人员。重点是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各部门负责人,以及涉及组织人事权,财务审批权,药品、器械(耗材)、基建后勤招标采购管理权,和科研、教育、工会经费使用权等管理事项的岗位和人员。
(二)廉洁风险防控的具体工作流程
1. 全面清权确权,找准廉洁风险点。
按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全面清理和确定对管理和服务对象行使的各项职务、职业权力,科学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做到责权明确、程序规范。按照每项权力都存在廉洁风险的认识,认真查找和确定每个处(科)室、岗位尤其是涉及到人、财、物等重点岗位存在的廉洁风险点。
2.开展风险分析,实施分级防控。
组织各处(科)室对所负责的权力,收集廉洁风险信息,开展廉洁风险分析,积极查找各项职权行使过程中哪些部位、哪些环节、什么时间容易发生不廉洁行为和违法违纪问题,发生概率高不高,发生问题后会带来哪些经济损失和政治影响。依据权力廉洁风险大小,把所有权力划为“A”、“B”、“C”三个风险等级。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列表公示报上级单位备案。
3.制定、实施防控措施。
针对各项权力廉洁风险状况,特别对高风险权力,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从依法履行职责、构建制衡机制、明确防控目标、建立内控节点、开展风险预警等方面,逐项建立风险防控规则,设定权力规范运行“轨道”。
建立医院权力廉洁风险防控信息平台,在外网按规定实行院务公开,在内网对权力运行廉洁风险实施动态防控。对高风险权力,实施起点、过程、结果防控。实行严格的内控制度,将权力运行过程中一些易公示、可核查的具体环节、要点、指标作为“内控点”,随权力行使过程动态公开,以切实增强执行力。
根据查找廉洁风险阶段排查确定的各类风险点,针对工作程序、工作标准、重点岗位、重点环节提出有效的监控措施。注重对重点岗位、重点部门及决策层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的预防腐败的思想教育,避免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演变为违纪违法行为,着力形成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廉洁风险防控机制。
4.加强监督管理,实施跟踪监控。
在实施防控措施的同时,认真记录本部门相关防控措施实施的进展及效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查找的各类风险制定监控措施并进行监测,通过专项检查、合规性审核、跟踪性调研等形式进行监督检查。
根据信息平台实时防控情况,结合巡视、审计、干部考察、述职述廉、行风评议、群众来信来访和新闻媒体反映的风险因素,定期进行分析、研判和评估,对可能引发腐败或不正之风的征兆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风险预警,综合运用风险提示、诫勉谈话、责令纠错等处置措施,及时化解廉洁风险。
5. 考核防范效果。
建立廉洁风险防控考核制度,对廉洁风险防控情况以量化打分的形式,开展定期考核,年终进行总结评比,考核结果分别纳入处(科)室和干部职工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绩效考核体系。
(三) 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预期效果
通过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树立医院职工良好的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的系列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机制;进一步明晰岗位职责,切实抓好落实“一岗双责”的履行;不断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工作力度,有效防范和化解廉洁风险,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全面推进医院持续、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本文荣获《机关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征文二等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3年)
上一篇: 由卫生系统“廉政文化”和“廉洁文化”建设浅谈廉洁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上)
下一篇: “俯首甘为孺子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