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健康报:眼科王志军、金明:面对面,感受医患点滴温情(2014年2月7日)
文章节选如下:
过去的一年中,有关医患的负面消息在媒体上不胫而走,而温暖的医患故事却似乎遭遇传播乏力的困境。新春来临,我们撷取了医患交往中3个动人的片段,希望更多的病人能在诊疗过程中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被善待的快乐,同时也期待患者及社会能把这种快乐传递给那些在临床上默默付出的白衣天使们。——编 者
病友会上遭“曝光”
本报记者 崔 芳
去年年底最忙、最冷的这几天,新疆乌鲁木齐市的公务员乌买尔江特地抽出周末时间跑了趟北京,参加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举办的视觉康复病友会。“其实就是走亲访友。”在老乌看来,在医院治眼病这几年,他早就跟医生、病友成了一家人。
当天,抱着同样心情赶来的患者及家属还有30多位。他们来自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山西、四川、内蒙古等地,早早就将会议室的环形座位占得满满的。老乌一进门,热闹的招呼声顿时裹着暖气扑面而来——
“行啊你,现在眼神儿比我都好了,发微信比我还勤!”老乌口中的“王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眼科主任王志军笑着说。
“快准备啊,今天你第一个发言,给大家鼓鼓劲儿!”该科副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眼科分会主任委员金明布置了任务。
“讲就讲!”几乎不用回忆,5年来的求医过程对老吴来说就像在眼前过电影。2008年,老乌患突发性胰腺爆裂,病毒短时间内侵害了他的血液和大部分器官。辗转多地治疗3个多月后,他的胰腺康复了,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了。医生告诉老乌,他的眼睛已经在之前的脓血性病毒液中泡了太久,手术成功率太低;即使手术成功,术后康复的效果也不理想。“最后,是王主任顶住压力给我动了手术,硬是保住了我的右眼。”老乌激动地说。
眼睛是保住了,但老乌的视力只剩0.01。最初的庆幸过后,老乌有了更多期冀:“我是公务员,经常要处理大量文件,如果这样连走路都要有人扶着,怎么重返工作岗位?”西医治疗已经走到了极限,接下来怎么办?
中医眼科专家金明接下了这支任谁看都烫手的“接力棒”。试治两周后,老乌的视力升至0.08,能自行走路了。紧接着3个月的针灸、口服汤剂及辅助疗法等综合治疗,让老乌看清了视力表0.4那一行。他开始了正常工作,仅需每年返京巩固疗效3个月。如今,老乌病情已经稳定,无需再来复诊。
“我们能最终找回光明,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幸碰到了医术高明的大夫,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勇气为我们奋力拼,有耐心为我们不断试,有爱心给我们更多鼓励!”老乌哽咽着说出了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医务人员集体湿了眼眶。
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位医护人员的发言都弥漫着湿漉漉的感动:说到该科论整体技术水平、底蕴不是最强,但患者的理解和信任让医务人员有了赶超的信心,王志军语气铿锵;忆及患儿小雨第一个疗程后抱着数据好转的检查单彻夜不眠,一心惦记着要在第二天一早给医生阿姨看时,金明声音颤抖;谈起病人坚强而乐观,形象地把针灸、汤药等多种疗法理解为给自己的病眼松土、浇水、施肥、育苗时,该科美女医生苑维忍不住笑出了声……
一个上午,就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很快进入了尾声。病友们推荐老乌作为代表来个总结时,老乌说了件小事:为了感谢该科几位经治专家对自己精心的诊疗,他曾多次送礼想要“表示”,都被婉言谢绝。送礼不成,成了心病。于是,老乌发扬他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不时携礼“进攻”。拗不过老乌的执著,王志军主动说出了自己心仪的礼物—— 一本中文版的《古兰经》。“书不值几块钱,但说明王主任他真正想了解我们。”最终送出了礼物,老乌解了心病,更添了感动。
被“曝光”向患者索要礼物的王志军有点不好意思,腼腆地解释说:“老乌经常给我讲《古兰经》里的那些内容,还经常在微信圈里发。我想多了解点,这不算受贿吧?”总结就这样淹没在一片掌声与笑声之中。
文章地址: http://www.jkb.com.cn/htmlpage/40/403947.htm?docid=403947&cat=null&sKeyWord=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