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青年园地

青春感悟

文字大小

志愿者双体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 康安纳

来源: 浏览次数:

中日友好医院体验心得

 

 98日,我和一个同学来到中日友好医院的中西医结合心内科做体验志愿者。以前我觉得看病排队几个小时,轮到自己时,医生三言两语,开一堆检查单,就打发了。作为病人,真的很不满意。但是今天的门诊志愿体验让我觉得很不同,同时也换位思考体验了医生的不易。

 

下午1:35,我和同学穿着白大褂来到了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专家张医生所在的门诊室,这时候张医生已经在给病人看病了。我们坐着他的后面开始了观察。当病人来时,医生会让他把手放在桌上的小枕头上开始把脉,把脉也不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把几秒中就可以了;而是将手的三根手指轻轻地放在病人的手腕处,大约过几秒中医生就会细微地调整自己手指的位置,十几二十秒后,医生会在另一只手上继续把脉。与此同时,医生在电脑的系统界面上给病人开出各种药,既有中药也有西药,并且一边把脉,一边向病人解释病情,询问一些情况,据此又一边修改药的种类和相应的克数。医生问的问题多是一些“是否”,比如你是不是性子急,是不是肩膀不舒服;令人佩服的是,医生问出的问题基本上百发百中,让病人和我们志愿者都感觉到了中医的神奇和医生医术的高明。接下来,医生会给病人填写病例,并且打印出单据。一个病人走后,医生会根据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挂号病人的排号顺序叫下一位患者和一位等候的患者;同时得益于门诊室外液晶屏幕上的挂号病人的排号,和足够的候诊的椅子,这里并没有出现我想象中的叫号混乱,大家插队,声音嘈杂的情况。相反,这里次序井然,门诊室里的人数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两个病人就诊中间的时间也几乎没有空隙,医生不用大声讲话就能和病人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尊重了病人的隐私。

 

在来之前,我本想着可以和门诊的医生交流一下,聊聊他们平时的工作,也可以随便问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从我们开始到离开,我们几乎就没有和张医生讲一句话。真是一个遗憾。为什么呢?并不是张医生不近人情,相反他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觉得特别亲切和蔼,而是他实在是太忙了,忙得不可开交。我们是5:35分离开的,我们离开的时候张医生还在给别人看病,没有吃晚饭。期间张医生接了两次水,上了几次厕所,没有其他任何形式的休息了,其他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给病人号脉看病了。我和同学数了数,我们在的时候张医生一共接待了44个病人。44个啊!要知道我和同学在门诊室里做了一个多小时的时候就因为没有午休而开始打瞌睡了。很多人抱怨医生实际看病的时间太短,很多患者想知道的问题,医生却没时间解释。的确很多有偷懒的医生。可是当一些医院的门诊量远远超过了本来设计的量,平均每人就几分钟,质量自然不能保证了,更不能指望个个医生的态度都那么敬业,也根本不符合医疗原则。

 

另外,我从坐诊的张医生身上也学到了很多。这么大的工作量,医生毕竟不是“神”,他们肯定也会烦躁、有脾气。只是坐着观察,我们俩已经又累又饿,可是张医生从我们来到我们走,不管面对的是哪个病人,永远面带笑容,说话时就像老熟人一样很亲切。自然在我们志愿的期间,没有发生任何医生和病人,病人和病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也和我想象的不一样。

 

 

   94日的上午8:00,我和两个同学来到了中日友好医院,并且进入了它的中医药房开始了半天的体验志愿者。中医院房一共有两层,第一层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中成药,在这里一位医生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虽然还没有到门诊出诊的时间,但是一层的医生一进入药房穿上白大褂就开始工作了。一位男医生将一个个的装满药的纸箱从里面的房间里拖出,划开纸箱上的胶带,把药取出。这样辛苦又重复的工作,从我到一层到我去二层都在持续着。其他的医生把药箱拖到合适的地方,把药分门别类的放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因为密密麻麻的药架和狭窄的空间变得异常辛苦。在一层呆了没一会,空出来的纸箱已经堆成了一座大山,屋子里更窄了。

 

    然后我来到了二层的配药房,二层被一个个装药的大柜子分隔成几个工作的地方,其间摆放着一张巨大的桌子,好几位医生在桌前抓药。抓药可没有那么简单,拿到单子,到不同的柜子里取药,每个医生的手上都拿着一个小称,虽然他们都几乎一抓一个准,但是他们都会一一过称。抓好的药要平均地放在一个个盘子里,基本上都会有十几个铁盘子,看见娇小的女医生已经可以一手端起他们了,不由佩服啊。而不同的药摆在不同的地方,有时候需要垫着凳子去取,有时候又需要蹲下来拿,抓几味药身体早就转了好几个360°了吧。抓好的药也不是马上就装袋了,需要一位医生专门一个一个地对照单子检查才能签字,装袋。而装袋也不是胡乱一装,有的药要先煎,有的要后下,这些就需要单独装袋了,而且标注清楚。医生耐心地教了我怎么写药袋,我也算是小小的实践了一把。核对好的药才能够装袋,而装袋也不是一个简单轻松的活。那么多的药需要装,两位男医生配合才把药装得又快又好。而两位男医生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手一直没有停下来过。医生告诉我们,因为中药房的工作如我们所见,真的很辛苦,有时候上班是从早八点到晚八点,很多年轻的毕业生都不愿意来这里工作,或者来了一会就打道回府了,看见已经双鬓染白的老医生还要一天在配药房里站这么久,真的是非常辛苦。而配药房里的空气中混合了各种中药的粉末,医生看见了我呆了一会就叫我出去休息一会,因为这里的呼吸真是折磨人。可是看见辛劳又认真的医生们在中午休息之前都没有任何人休息过,我怎么好意思呢。医生们都非常热情,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一位已经有了基本专著的老医生还耐心地解答了我和同学一些关于医药健康的问题,博学的老医生的回答真是让我们受益匪浅。而我们也了解到,在中药房工作的医生们在读书的时候真是付出了比我们普通专业的大学生更多的努力,学习了那么那么多的知识才能够为一位病人准确无误地抓药。

 

    到了中午休息的时间,配药房的空纸袋已经堆到人都行动不便了,而女医生干脆站到了桌子上打扫刚刚的战场,扬起的中药粉末让房间的能见度更低了。而早上刚刚装满的药柜又变得空荡荡了,辛苦地装药又开始了……我们离开的时候,医生们有些在匆匆地吃着自带的午饭,有的还在工作着,半天的志愿让我们体验了中药房最最普通的一日,但是也是对更多时候做病人的我们的一次新体验。


上一篇: 志愿者双体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 曾娇娇

下一篇: 志愿者双体验报告:北京化工大学 黄宇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