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研所30年回顾——历史人物篇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临研所)由1984年建立的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发展而来。建所初期,中国医学科学院(以下简称医科院)承担着支援中日友好医院建设的任务,来自医科院基础所的周舒研究员作为临研所第一任副所长负责筹建工作,所长由院长兼任。与此同时,调入一大批优秀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包括医科院基础所的娄艾琳、叶智文、程兰英、赵武述、范慕贞、吴翚、于一、彭俊云等;医科院药物所的刘干中、薛智、邵金莺、陈玉武等;北京市胸部肿瘤研究所的邱万荣、孙逸平等;以及从美国留学归来的陈惟昌、庄逢源、陈捷平等。
按照“基础与临床结合”和“中西医结合”的办所宗旨,临研所设置了细胞生物室、电镜室、病理生理室、免疫室、生化室、药物药理室、生物物理室、血液流变室、中西医结合研究室、同位素室、心电生理室、实验动物室等12个研究室,形成了支持临床医学研究的多学科、多方向发展平台。1985年1月,卫生部批准将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更名为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成为国家一级研究所(独立法人),所长由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兼任,可以独立招收研究生。
临研所历任所长依次为辛育龄、强瑞春、徐彤、陈绍武、左焕琮、何惠宇、唐劲天、许树强、姚树坤、娄晋宁、陈校云。三十年来临研所共23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分别为周舒、娄艾琳、陈捷平、孙逸平、陈惟昌、范慕贞、喻唯民、庄逢源、叶智文、程兰英、赵武述、于一、赵天德、彭俊云、刘干中、薛智、任丽娟、乔付、李树森、金恩源、徐彤、娄晋宁及李平;共3人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分别为范慕贞、孙逸平及李平。临研所还有一支优秀的技术专家队伍,包括陈子馨主任、潘琳主任技师等,著有技术专著,多次获得技术类奖项。这些优秀的科研和技术专家为医院的科研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SARS结束后,临研所部分人员合影
图2:临研所筹建者在建设中的主楼前合影
上一篇: 临研所危险品安全联合检查
下一篇: 临研所30年回顾——项目成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