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医学人文

医者感悟

文字大小

王辰院士感悟:医生应是怎样的职业

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16-01-17 14:28:02

本文是王辰院士2008年9月6日在健康报上发表的从医感悟。文中说,真正的医学大家,绝不仅仅在于他诊断率的高低和技术上的高下,而是要真正能够给患者全方位的关爱。我们常说“医者父母心”,医生对患者付出关爱、责任与精湛的专业服务,一定会得到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在今天看来,这种精神仍是当下医生需要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

 

 

640.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日医院院长 王 辰

  

医务工作是世上绝美的职业,更是高于职业之上的使命。医生是高尚的职业、吃苦的职业、读书的职业。

放开眼界看专业   

我们总是很狭窄地理解自己的专业,将自己固定在某一领域,偏重于技术思维,而常常忽略人文和哲学思维,忽略对于医学模式的探究。医学模式也即医学观,指人们用什么观念与方法看待、研究和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是对健康、疾病、死亡等重要医学问题的总体观。过去几百年间,在生物医学模式下,细菌学理论、生理学、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医学学科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细胞学说、进化论等。

但巨大的成就随之使人骄傲并钟情、沉浸于技术,导致科学与技术主义抬头,对科技的有害性认识不足,并有意遮掩。这种模式的缺陷就是忽视了疾病由单因单果、单因多果向多因单果和多因多果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医学各个学科脱离了彼此的联系而各自发展,忽视了作为医学对象的人的完整性,忽略了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联系。而在医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学、人文素养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注重患者的精神感受

医学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治疗疾病时,往往容易忽略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联系,忽略人和自然的联系。从系统和整体观上,从医生的身心观和社会观上,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生物学之外的社会、心理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于是在行医中,绝对不能只考虑细菌引起的感染,基因引起的易感性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同时更要注重患者的精神感受。在诊断和治疗时要注意整个过程中情绪的把控,特别要注意家属心态、单位心态、社会心态等。要知道,人是有社会联系的个体,作为医生必须要兼顾预防医学和健康维护的双重责任。 

给患者全方位关爱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内科医生恩格尔首先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个模式诞生后即被认为是现代医学模式。那么,现代医学模式应该思考哪些问题?应该如何指导临床实践呢?

真正的医学大家,绝不仅仅在于他诊断率的高低和技术上的高下,而是要真正能够给患者全方位的关爱。健康会受到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生活方式也影响着疾病的治疗效果。真正深刻影响一个人生物学状态、疾病状态的,首先是遗传。另外后天因素也非常重要,比如心性、心理特征,还有心态问题。我们关爱病人,绝不能从有限的医药上做文章,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更周全地着眼。

或许我们这些人今生今世能够做一些贡献的,便是探索更好更高层次的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绝对不是一句空话,它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要看到这一点。面对中国医学界目前的状况,我们要检视自身,这样才能大气。我们早就知道了医学模式这个名词,但是直到现在医学教育体系也没有系统的相关设计。而在医学生阶段即注重人文、心理、社会有关问题的认识和培养却至关重要。 

我们要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就要兼顾技术性和人文性。患者生病的时候是送去一碗粥重要还是给予关爱重要?表面上好像粥重要,但其实最有效的还是语言的关爱。医疗服务一定要“软硬兼施”。不少大夫在技术方面非常有能力,但在人文方面非常弱。必须要有人文精神,必须注重病人的主观体验,必须真正了解什么是病人的幸福感,我们才能给病人带来幸福感。  

体现医生的大爱

医患之间的信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事实上,大多数医护人员是称职的,是具备应有的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他们平日工作辛苦、繁忙,还要不断学习深造,没有吃苦耐劳和甘于奉献的精神是很难做一个好医生的。但是,也确有少数医生的不当行为败坏了白衣天使的形象,致使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其实医患关系就是基于共御疾病的利益而结成的一种共同体。我们的医生要在看病时把这一信息传递给病人:虽然治疗您的病有一定的风险,但我们愿意冒着这个风险尽力挽救您的生命,希望患者及家属和我们共同避开风险。

一个好医生的出色在于当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病人问题时,把病人的病情解决了。如果科学技术解决不了,则能够让患者有精神寄托,依然抱有希望。只有当病人相信你、信任你的时候,他的生命、他的痛楚都拜托你来维护和解决的时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医患关系。如今技术发展迅速,医生面对患者时必须要给予充分的精神慰藉,同时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这才是医生大爱的体现。

语言>药物+刀械

很多医生都只会作动着刀子、拿着药片的医生,却很难取得与患者心灵上的沟通。事实上,在语言、药物、刀械这三大法宝中,占70%以上的应该是语言上的人文关怀。每个医生都要学会运用语言。经常有医生对病人说,什么是阑尾炎,就是烂肠子;并发症发生率2%,但赶上你就是100%。这样说有没有考虑过病人的感受?

能不能试着转化语言方式呢?口腔科医生在给患者拔牙时,如果能自内向外将每一个步骤讲清楚,让患者明白,患者就不会感觉紧张。医生要学会说话:面对患者得会说话,与家属、同事要会交流。

比如在监护室,我们经常教大夫这样说:“这个病人看起来不太好,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哪怕有一线希望,只要家人有这样的愿望,我们会尽我们所能。但如果病人万一不行的话,我们也会尽我们所能,在病人生命的最后阶段给他一个人道的照看,让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得到很好的照顾。”

但是,现在家属很少听得到这样的话。能不能试着这样跟病人及家属交流?这样的话,病人会虽死尤谢。这就是具体实践医学模式转型的方式方法。

 

精彩感悟

什么是医生?与其说这是一种职业,不如说是一个神圣的使命。医生是承担责任最重的人,也是观察、思维、决策、执行能力最强者,这是一群最优秀的人。爱心和责任心是医护人员必备的素质。我们常说“医者父母心”,医生对患者付出关爱、责任与精湛的专业服务,一定会得到患者的尊重与信任。

医生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善良,做善良智慧的人。责任,做有责任并且堪舆责任的人。能力,做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能力的人。关爱,做关爱他人的人,特别是关爱病人,终生以实践人道精神、履行人道职责为己任的人。

作为医生,你可以不知道莫扎特,但是你必须懂得欣赏音乐,体会那种随着音乐的起伏,无以名状的内心感受。这样你才能够理解和洞察人类的情感。


上一篇: “不懂得尊重、珍重护士的医院不可能成为卓越的医院” ——王辰院长在“5.12”国际护士节庆祝大会…

下一篇: 急诊科医护团队:“把病人救活,感觉太美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