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
一、急性缺血性卒中动脉内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
急性期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极为重要。循证医学证实,发病4.5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方法。然而能在时间窗内到达医院并具备溶栓适应证的患者非常有限;此外,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在静脉溶栓后实现血管再通率偏低,如大脑中动脉M1段再通率约为30%,颈内动脉末端再通率仅为6%。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rt-PA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应用。鉴于静脉溶栓存在上述不足,近20多年来,血管内介入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面的发展非常迅速。该技术能使部分大血管闭塞所致的重症脑卒中患者获益。
二、适应证
年龄18岁以上;
大血管闭塞重症患者尽早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建议动脉溶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6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机械取栓:前循环闭塞发病时间在8h以内,后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时间在24h内;
CT排除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检查证实为大血管闭塞;
患者或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三、治疗方法
诊断性造影:目的是确诊主要的动脉闭塞,并明确相关的解剖情况。受累的颈段的颈动脉或椎动脉的正侧位、病侧动脉系统的颅内正侧位,通常已经足够。如果其他血管插管容易,也可行其他的血管造影。如果时间允许,血管造影可提供侧支循环和闭塞远段的血管灌注情况。如果是老年人或主动脉弓迂曲,行主动脉弓造影会有益。如果是后循环的卒中,同侧锁骨下或无名动脉造影,或许能发现近段病变。具体操作方法同脑血管造影。
微导管接触溶栓:
1、当造影后发现病变血管后撤出诊断导管,经交换导丝换上6F 导引导管,上到颈动脉或椎动脉尽可能高的位置,
2、然后将0.014英寸于微导丝头端塑"J"形弯,在路图下,轻柔送导丝于闭塞血管内,并进入闭塞段血管。在微导丝前进时,不要戳穿小的支血管。
3、当微导丝头端到达闭塞远段后,固定导丝,小心上微导管,使其头端置于闭塞远段。
4、撤出微导丝,经微导管造影,以明确闭塞的程度和位置。
5、然后后撤微导管回到闭塞段,经微导管注射溶栓药。每次注射要慢,持续数分钟以上。在每次给药后,微导管在闭塞段内逐渐后撤,以使药物在血凝块内分布均匀。
6、每次给药后,经导引导管造影,监测溶栓的进展情况,并通过观察有无造影剂外溢而判断有无血管穿孔。定时的微导管造影也有帮助。
Solitair支架取栓:
1、当造影后发现病变血管后,测量病变段长度及其近远端正常血管直径,然后撤出诊断导管,经交换导丝换上6F 导引导管,上到颈动脉或椎动脉尽可能高的位置。
2、然后将0.014英寸于微导丝头端塑"J"形弯,在路图下,轻柔送导丝于闭塞血管内,并进入闭塞段血管。在微导丝前进时,不要戳穿小的支血管。
3、当微导丝头端到达闭塞远段后,固定导丝,选择合适尺寸微导管后小心推送,使其头端置于血栓远端。
4、在透视下,通过缓和而连续的方式推送导丝,使Solitair血流重建装置转移到微导管中,然后将其小心推送,直至其远端标记物与微导管末端对齐;
5、然后小心回撤微导管,将Soltair支架缓慢释放,且为了取出血栓边释放,一边利用注射器回抽血栓;
6、当支架覆盖血栓后,小心回收支架至微导管,最后撤出。
四、患者注意事项
若进行动脉溶栓,参考静脉溶栓禁忌证标准;
活动性出血或已知有出血倾向者;
CT显示早期明确的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超过大脑半球1/3);
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严重糖尿病患者;
近2周内进行过大型外科手术;
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血糖22.2mmol/L;
药物无法控制的严重高血压;
预期生存期小于90天;
妊娠。
上一篇: 颅外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
下一篇: 神经内科全脑动脉造影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