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中国医学论坛报》:中日医院建立肺移植中心,让更多的呼吸病患者绝处逢生(2017年3月7日)
为了提高我国呼吸疾病的治疗水平,让更多终末期呼吸疾病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中日医院作为我国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领域具有突出优势的国家级大型综合医院,日前正式建立肺移植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日医院院长王辰院士担任中心主任,著名肺移植专家,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加盟中日医院,任中心副主任并兼任中心下设的肺移植科主任。
在3月6日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仪式上,原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教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等到会并讲话。会上,黄洁夫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分别为肺移植中心主任王辰、副主任陈静瑜颁发了聘书。
黄洁夫主任委员: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三大瓶颈
我国移植事业中最大误区——人们以为器官短缺是最大的问题,事实上不是。黄洁夫主任委员指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三大瓶颈:①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器官移植包括心、肺、肝、肾等,往往是在生和死之间的抉择,对此,国家已经有政治承诺,即到2020年为全体民众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器官移植应该是医疗服务范畴,如何将器官移植事业发展起来,同时从社会经济层面纳入到国家提供公共卫生服务,这是第一挑战;②是人力建设,主要是指做器官移植的医院和医生达不到实际的需求,例如,美国目前是世界移植第一大国,有290多家器官移植中心,美国人口是3亿人,而我国人口是13亿人,因此,我国起码要有300家医院,要有大批的医生;③供体不足,在肺移植上面不存在供体不足,但肺移植却面临着大量的供体浪费。
黄洁夫主任委员谈到,今天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的成立具有历史性意义,这是中日医院战略性的举措,将会让更多终末期呼吸衰竭的患者得到更好的救治。他希望中日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齐心协力,使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工作真正能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中国人民的健康带来福祉。
王辰院士:肺移植中心的成立可让更多呼吸病患者绝处逢生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间质、肺血管及胸膜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弥漫性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会出现呼吸循环不全和衰竭。
王辰院士指出,憋气是比疼痛、瘙痒还痛苦,肺移植是终末期呼吸疾病患者的终极治疗手段。目前,中国已经有中心开展肺移植,但是绝大部分的医院不具备肺移植的规模。当一个肺移植中心每年不进行30-40例以上肺移植时,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磨合的团队,一部新的汽车机械零件都需要磨合,更何况像肺移植这样需要高度团队配合、高度复杂充满变数、多元多学科解决的复杂问题?另外,王辰院士指出,中国非常缺乏肺移植相关研究,如果想往前推进,必须要着手肺移植研究。
在脏器移植中,肺移植是器官移植中的高难度技术。开展规范、高水平的肺移植需要强大的呼吸学科等完备的多学科群来支撑。王辰院士还表示,肺移植是一个多学科交融支撑起来的学科,没有坚强的内科不可能,没有坚强的外科不可能,能够与最有经验的胸外科的肺移植团队结合起来,这显然对提高国家的肺移植水平,是一个内外两强相互促进的结合,这样才能给国家的肺移植专业技术领域形成国家的制高点,因此,中日医院要建立“内(科)外(科)合璧”的肺移植中心;在成立肺移植中心后,计划要开展规模性肺移植;另外,王辰院士还介绍,中日医院还要致力于肺移植研究,以期达到国际上领先的水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广大的终末期呼吸疾病患者。
陈静瑜教授:与中日医院的合作会使肺移植迈上新台阶
3月4日下午,一位奄奄一息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终于等到了肺源。更幸运的是,为他主刀的医生是被誉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的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他3月2日抵达北京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大会还没开幕,陈代表已经连续在中日医院做了两台肺移植手术。3月4日的这台手术是他在北京完成的第二台。
在昨日的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成立仪式上,陈静瑜教授表示:“加盟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是我的第二次创业,通过前两天与中日医院团队的手术配合,真实感受到,在中日医院这样国家级的平台上,将会使肺移植工作的开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邢英综合报道)
文章地址:http://app.medtrib.cn/media/phone/post/app/16554/1580aa36-e574-4b80-8a81-4fbc65cd19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