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工作动态

医院新闻

文字大小

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成立大会暨慢阻肺分级诊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来源:中日医院 发布时间:2017-06-19 08:40:21

QQ图片20170619084348.png

王辰院长在大会开幕式做《以呼吸专科医联体推动慢阻肺分级诊疗》专题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院对慢阻肺的诊疗能力,推动慢阻肺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慢阻肺专科人才的培养,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及慢病管理模式,2017年6月15日上午,由中日医院发起的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

QQ图片20170619085158.png

大会盛况

大会开幕式上,中日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代表医院致辞。周书记指出,慢阻肺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基层,慢阻肺具有“四高”的特点——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也高,给我国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国家对慢阻肺防治给予高度重视,把慢阻肺写入《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同时把慢阻肺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列入国家第二批分级诊疗试点疾病。如何创新慢病管理模式,推动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政策的实施,实现慢阻肺的规范化治疗,是各级医疗机构共同的使命。中日医院是国家卫计委直属的综合医院,是国家临床呼吸中心的核心单位,已经形成了集呼吸系统的预防、诊断、治疗于一体、多学科立体交融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研究体系,在亚专业领域也有显著的特色和优势。医院在落实分级诊疗制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于20168月率先成立呼吸专科医联体,在医联体范围内广泛开展专科培训、科研合作、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慢阻肺协作组的成立,是呼吸专科医联体将工作落地的客观要求,也预示着专科医联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日医院愿意携手各医疗机构把呼吸疾病专业诊疗研究做得更加深入,全面提升各级全国呼吸疾病的防治水平。

QQ图片20170619085203.png 

周军书记致辞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杨利明代表基金会对慢阻肺协作组成立表示祝贺。杨副会长谈到,基金会成立12年来,筹集善款,扶危济困,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慈善的活动。近年来,中日医院等单位给予基金会大力支持,打造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协助政府解决城乡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共同推动健康中国事业的发展。杨副会长对呼吸专科医联体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议,如举办国际呼吸论坛,成立包括呼吸专科护理、呼吸专业继续教育等内容的国际呼吸专科培训基地,建立国际呼吸专科产业基地等,整合社会各种资源,为呼吸学科发展和百姓健康服务。

QQ图片20170619085207.png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杨利明副会长致辞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副司长高光明在致辞中谈到,医联体作为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已经被纳入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工作重点。中日医院作为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整合优化专科医疗资源,分层级引导患者就医,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辐射到基层,提高了基层呼吸疾病诊疗研究水平。医院在推动呼吸疾病分级诊疗中进行的有益探索,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医改政策提供了依据。相信协作组成立后,在全国呼吸学界同仁共同努力下,将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疾病诊疗的水平,实现慢阻肺规范化诊疗,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慢阻肺诊疗分级模式,真正惠及更多的慢阻肺患者。

QQ图片20170619085212.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高光明副司长致辞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在致辞中转达了医政医管局对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成立的祝贺,希望通过中日医院在呼吸学科的优势,带动基层医疗单位水平的提高,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包括基层健康管理水平的培训等,帮助基层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更好地解决好慢阻肺防治的各种问题,为维护人民健康做出贡献。

QQ图片20170619085216.p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李大川处长致辞

大会开幕式由我院彭明强副院长主持。

QQ图片20170619085223.png 

彭明强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在开幕式上做了《以呼吸专科医联体推动慢阻肺分级诊疗》的专题报告。

王院长首先介绍了慢阻肺患病情况和相关的流行病调查研究结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肿瘤一道,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四大慢性疾病;相较于其他三大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和疾病负担5个指标上都处于高水平上升趋势。王院长指出,尽管慢阻肺在我国的患病率高,疾病负担很严重,但公众对于慢阻肺的认识以及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了解远远不如高血压和糖尿病。与之对应的是,基层医生对慢阻肺认知不足、对慢阻肺防治不够重视,基层医疗机构缺乏慢阻肺诊断设备和常见药物。因此慢阻肺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王院长谈到,国家已经愈来愈重视呼吸疾病防治,将呼吸疾病防治纳入国家慢病中长期防治规划,慢阻肺纳入国家慢病监测体系,慢阻肺列入国家第二批分级诊疗试点疾病。把慢阻肺分级诊疗制度落实好,这是中日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责任。

王院长在会上重申了中日医院建立专科医联体的构想:由某一专科居国内领衔地位的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技术辐射作用和管理统筹职能,联合本专科其他领先医院作为协同单位、全国地县医院作为成员单位,有效整合,统筹资源,构建有机体系,实施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使现有存量专科医疗资源优化并效益最大化,由此,使患者获得科学、便捷、经济的求医通道。王院长认为,与综合医联体相比,专科医联体是更加紧密的合作模式,是各方利益的共同体,是学科发展的共同体,是患者求医便捷通道,也是互联网医学最佳平台。

王院长认为,在呼吸专科医联体基础上,成立针对某一亚专业、专病的医联体或者协作组,深入开展某个专病的双向转诊、分级诊疗、业务培训、临床研究等,是专科医联体工作的进一步落地。目前,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已经成立了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协作组,今天成立慢阻肺协作组,下一步还将成立肺癌专科医联体等。中日医院将以慢阻肺协作组模式推动慢阻肺的医教研工作,建立国家中心慢阻肺临床研究协作网络。

最后,王院长指出,提高慢阻肺疾病的知晓率,加深公众对该疾病的理解,是提升慢阻肺诊治水平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个方面。一种疾病由于缺乏一个广泛使用的中文简称,而造成公众知晓率低,科普困难,专业之间沟通障碍,管理者不易重视,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影响学科的发展和政策的完善。王院长建议在健康教育中,在我们医学界内部交流中,只要是在中文交流的场合,都使用“慢阻肺”这个名称,避免使用“COPD”,应使“慢阻肺”这个名称像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一样,为大众所认识。

 

会上,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公益基金设立“慢阻肺临床研究专项”,择优以慢阻肺防治研究课题立项,并提供资金资助协作组成员单位开展慢阻肺临床研究;还将成立明道呼吸学校·慢阻肺学院,进行慢阻肺专科人才培养;全面推广开展慢性呼吸疾病远程会诊工作。

我院王辰院长、周军书记、彭明强副院长,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杨利明副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高光明副司长、医政医管局李大川处长,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项目处汤建军处长为慢阻肺协作组成员单位代表颁发了证书。

QQ图片20170619085227.png 

QQ图片20170619085233.png

QQ图片20170619085239.png

为慢阻肺协作组成员单位代表颁发证书

 

慢阻肺协作组成立大会之后举办了慢阻肺规范诊治培训。多位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针对慢阻肺的诊疗研究及本次大会相关基金项目作了专题报告。

QQ图片20170619085243.png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蔡柏蔷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248.p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姚婉贞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252.png 

中日医院肺移植科陈静瑜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257.png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代华平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02.png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汀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06.png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呼吸科赵红梅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10.png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岩斐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15.png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科黄克武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19.png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詹庆元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25.png 

中日医院中医肺病科张纾难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29.png 

中日医院北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欣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33.png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张晓雷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37.png 

中日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卢清君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40.png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张红研究员

QQ图片20170619085344.png 

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互联网+分级诊疗”专项基金刘振亭副主任

QQ图片20170619085348.png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陈亚红教授

QQ图片20170619085353.png 

北京大学医学部裴正存博士

 

来自全国3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区市/省(区、市)/省(自治区、直辖市)/省、区、市420余家医院的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约600余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QQ图片20170619085359.png 

大会合影

 

慢阻肺防治形势严峻

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四高”特点,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死亡率居各国之首,2012年为68/10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之和以及癌症总和,成为居民第三位主要死因。以伤残调整生命年衡量疾病负担显示,慢阻肺的整体疾病负担已居我国疾病负担第二位。由于人口老龄化、庞大的吸烟人群、空气污染等问题的长期存在,慢阻肺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近年来,国家对以慢阻肺为代表的呼吸疾病防治工作日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慢阻肺首次被写入国家慢性病中长期发展规划,慢阻肺管理首次被纳入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考核和管理标准中,慢阻肺成为第二批进入国家分级诊疗试点的疾病。在研究领域,科技部发布的“十三五”系列专项中,多个专项涉及慢阻肺研究,包括精准医学专项、重大慢病专项、大气污染专项等,为深入研究慢阻肺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型、合并症、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加重诊治、呼吸衰竭救治、质量控制等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由中日医院发起成立的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协作组,将开展以下工作——

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疑难危重症会诊;建立慢阻肺专科人才培养体系:开展专科医师进修、规范化培训、短期访问等;依托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授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与协作单位联合举办多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促进慢阻肺规范诊治和长期管理;推动慢阻肺适宜技术的推广普及;建设我国慢阻肺临床研究中心和研究网路;加强慢阻肺专科人才的培养,打造专病临床研究团队;开展慢阻肺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呼吸疾病临床研究及慢病管理模式;推动我国慢阻肺诊疗指南/专家共识的修订及基于临床路径开展的质控评价和考核。

慢阻肺协作组内将成立学术指导委员会,负责协作网络建立,建立慢阻肺研究队列,开展科研协作,制定相关标准,指导课题公开招标、立项审批、成果总结。

协作组内还将成立青年专家委员会,负责协作组各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定期汇总工作进展,开展科学研究协作,撰写工作总结。成立临床研究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作组成员单位内病例随访、资料收集、数据录入、病例上报等工作。

协作组将发挥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的学科优势,围绕慢阻肺的预防、诊疗、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业务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

 

成立专科医联体,中日医院“敢为天下先”

针对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的状况,探索发挥优质专科资源的作用,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某专科疾病的诊治水平,为专科疑难危重症重症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途径,整体推动专科的建设与发展,中日医院率先提出建立专科医联体的构想,并付诸于行动。

2016814日,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依托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成立的国内首家呼吸专科医联体,协同国内学术和技术实力较强的医院共同实施技术辐射和双向转诊,邀请各级医院作为协作单位以及成员单位,帮助其解决呼吸专科医疗和学科建设问题,有效统筹、整合、优化、合理配置呼吸专科医疗资源,分层级引导、安排呼吸专科疾病就医,将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最需要的呼吸疑难危重诊疗上,使患者获得科学、便捷、经济、高效、连续的照护。

为了进一步发挥中日医院疼痛科和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学科优势和技术辐射作用,中日医院又相继成立了疼痛专科医联体、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日医院院长王辰介绍,专科医联体属于“提高型”医联体,覆盖范围可以扩展至全国。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800余家医院加入中日医院专科医联体,覆盖29个省市,全面开展了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专业培训班、远程培训、人员进修、科研合作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有效促进了专科疾病的分级诊疗。

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对中日医院成立的专科医联体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中日医院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是对新型医联体模式的有益探索,为国家卫生部门制定医改政策提供了借鉴。

 

专科医联体内成立专病协作组,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

分级诊疗是我国医改重点工作,医联体作为开展分级诊疗的重要载体,已被纳入为2017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作重点。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开展医疗联合体建设,是深化医改的重要步骤和制度创新,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促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要以医联体为载体推进分级诊疗,科学实施双向转诊,明确双向转诊服务流程”。

中日医院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认真履行并积极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与国内医疗机构共同创立呼吸专科医联体,成立慢阻肺协作组,这对于探索慢阻肺慢病管理新模式、促进慢阻肺分级诊疗、实现慢阻肺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据大会介绍,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中日医院呼吸专科医联体成员单位,以及有志于开展慢阻肺疾病诊疗及研究的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均可申请加入协作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设有呼吸科或慢阻肺相关学科及人才,具备一定诊疗规模和实力的,也可以申请加入慢阻肺协作组。


上一篇: 高雅音乐走进中日医院——国家大剧院合唱团在我院举办公益演出

下一篇: 我院承办2017年北京肺癌多学科诊疗高峰论坛暨中日医院肺癌中心及肺癌专病医联体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