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中国网: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上线(2018年3月29日)
图为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上线发布会现场 摄影/朱兴鑫
中国网讯(记者佟静)3月28日,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优智AI上线发布会在中日友好医院举行。据介绍,该系统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后的人工智能,对可疑皮损进行初步识别与分类,为医生进行临床决策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可有效改善目前皮肤肿瘤在基层医院容易被漏诊的现状。
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指出,“从研究测试来看,优智AI系统不仅在识别准确度的数据上领先国际水平,更由于专门针对黄色人种、采用皮肤镜数据20余万张进行训练,因此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意义。”
皮肤病表现复杂易混淆漏诊
皮肤肿瘤是发生在皮肤的细胞增生性疾病,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以黑色素瘤为例,每年新发病例约2万人,专家表示,由于黑色素瘤在我国发病率较低,因此大众甚至部分皮肤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并不熟悉。
近年来,皮肤肿瘤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崔勇教授指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多数皮肤肿瘤病人不会有生命危险,然而,很多皮肤恶性肿瘤早期容易与其他的皮肤疾病相混淆,导致没有及时被发现,等到确诊时已是晚期。由于皮肤肿瘤表现较为复杂,也就给了误诊、漏诊可趁之机,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医疗机构更为突出,造成很大的临床问题。
人工智能助力皮肤科医生
数据显示,我国各类医疗机构每年的皮肤科门诊量超过2亿,而皮肤科医生数量仅略超过2万,这意味着,皮肤科医生的年均接诊量数以万计。皮肤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不同地域不同医疗机构医生的诊断水平也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已经成为皮肤科学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这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根据皮肤病的特性,其临床表现多位于肌肤暴露部位,很多疾病都可以通过查看临床图片、皮肤镜图片、病理切片等影像资料来进行判断,“皮肤科是最适合远程医疗和人工智能的医疗领域”已成为不少专家的共识。
2017年,斯坦福大学在《Nature》发表关于皮肤肿瘤机器深度学习的研究,结果显示,深度学习在良恶性3分类和疾病大类9分类任务上的符合率分别可达72.1%和55.4%,而针对同样的分类识别,专业医生平均符合率分别为65.8%和54.2%。崔勇教授指出,皮肤肿瘤人工智能产品作为辅助诊断工具,能够在临床上使得很多原本被误诊、漏诊的皮肤肿瘤及早地被发现。
“国内的皮肤科人工智能研发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孟如松教授介绍说,此次发布的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其测试结果显示,通过皮肤镜辅助诊断良恶性分类符合率可达85.2%,在疾病和大类混合分类上可达66.7%。
皮肤病人工智能有望产业化落地
首款黄色人种皮肤肿瘤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由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CSID)项目组与优麦科技联合开发完成。优麦科技CEO常江表示,目前上线的这款系统聚焦于皮肤肿瘤,下一步即将扩展到更多皮肤病病种,适用于更多皮肤病辅助决策场景,服务于国内百万数量级的基层医疗机构。
发布会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与优麦科技共同宣布启动战略合作计划,双方将针对基层医生(包括但不限于皮肤科)开展临床教育等工作。此外,针对疑难皮肤病诊断,优麦科技将辅助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开展相关的推广工作,尤其是围绕皮肤科的远程诊疗及互联网相关业务展开积极探索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