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烈日下,一架白色的直升机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水系东岸轰鸣着腾空而起。这架身上写着印着红十字、“救援”和“999”的直升机吸引了周边人群的目光。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十多分钟前,在这座“鼎”形建筑北侧的空地上举行的一场题为“中捷联合进行空地一体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暨迎冬奥卫生应急演练”的大型活动刚刚拉开帷幕。100多名志愿者扮演伤员在空地模拟了大型伤亡的事故现场。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练虚拟了某大型场馆内突发火情,导致观众无序撤离时发生突发公共事件,事件发生后,伤者已被救出并临时安置在场馆外安全空旷区域,等待进一步救治的突发险情。活动前,捷克布拉格市急救中心的9名专家在现场了解情况。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日友好医院与布拉格市急救中心、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等机构合作,联合组织了此次大型演练。活动动用了一架救护直升机、一辆救援指挥车和十多辆救护车以及数辆保障车辆,演练规模宏大。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指挥车内一声令下,演练正式开始。中国和捷克两国早于2014年就签订了《卫生医疗系统战略伙伴备忘录》,两国医疗卫生领域多项合作就此展开。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中捷双方医务人员交流现场状况和救助方案。今年在国家卫健委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月中日友好医院与布拉格市急救中心、捷信金融消费有限公司签订了《进一步在空中救护服务领域的务实合作项目备忘录》,内容包括训练飞行人员和航空医务人员、培养航空急救师资力量、联合制订航空医学指南等,帮助中日医院以建立了中国国内首批国家航空医学救援队。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捷克布拉格市急救中心9名专家带领各医院共30余名医疗急救人员火速赶往事故现场。今年5月底开始,捷克方面采用远程和现场实际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中日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救援队员进行了培训。为进一步巩固和检验培训效果,举行了此次演练。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抵达事故现场后,专家迅速划出红、黄、绿三块区域,医务人员兵分多路,快速诊断伤者,并按伤员受伤程度分别送往各区。可以自由移动的伤员在绿区集合。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现场紧急处置无法自由移动的伤者,并将患者抬上担架。救助现场,绿区内可以自由移动的伤员原地等待进一步检查和运离;黄区伤员现场处置的同时安排救护车辆运往医院。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捷克布拉格市急救中心的专家指引医务人员将伤者移动至不同的区域。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红色区域的一名伤员,被诊断为脾脏破损,需要紧急送往医院手术,专家决定使用直升机运送。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红区伤者被运往直升机平台。在那里,伤者需要固定在机用担架上。此时,远处的直升机已经启动。 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工作人员合力抬起担架,将伤者从直升机后部推入机舱内固定。机舱内部布局紧凑,共有两个担架位和两个座位,最多可搭载两名患者和一名医生一名护理人员。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医务护理人员从直升机前部登机。据了解,该型直升机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医用直升机,机内备有氧气呼吸机、监测仪、定量输液注射仪及吸痰器等救护设备。中国网 杨佳 摄影
舱门关闭,准备起飞。据该直升机所属急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该机型飞行半径可达600公里,可以为京津冀地区的患者提供服务。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直升机救援的同时,地面车辆救援同步进行。中国网 杨佳 摄影
黄区医护人员将伤员移至担架,专家根据紧急程度以及车辆情况安排医护人员运送伤者。中国网 杨佳 摄影
多辆救护车辆来往穿梭,逐步将伤者运至场外医院。中国网 杨佳 摄影
现场,记者所带的温度计显示气温高达40.5℃,阳光照射下体感温度则远远高于这一数值。中国网 杨佳 摄影
一辆车上一个担架,再坐几名伤员。半小时后,经专家再三确认,现场没有伤者,演练宣布结束。中国网 杨佳 摄影
演练总结时,布拉格市急救中心的9位专家一起为在场中国同事热烈鼓掌。队长David说,“ Good job”(干得好),大家一起共处置了97名伤员,他表示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
活动结束后,中捷医务人员交流合影。此次大型实景模拟演练充分检验了此前培训的成果,为参与各方培养更多专业化、规模化的航空和急救方面的医学人才。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还将继续深化中捷两国在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中捷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也为双方百姓带来更多益处。中国网 杨佳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