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央广网:影像技术成皮肤AI破局关键 我国亟需建立标准和规范(2018年10月16日)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记者冯会玲)记者从首届全国皮肤病人工智能临床应用研究高峰论坛了解到,由于缺乏相关标准和规范,大量皮肤图像数据在我国无法被使用和研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多位皮肤科资深专家呼吁,应加快皮肤影像标准体系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2万余名皮肤科医生中,已有近三分之一的医生购置了便携式皮肤镜,不少医疗单位配备了皮肤镜工作站、皮肤共聚焦显微镜、皮肤超声、皮肤CT等皮肤影像装备。“皮肤CT是以组织病理学为基础的皮肤影像技术,而且它无创、实时、动态。”武汉市第一医院陈柳青教授说,“相较于肉眼观察,皮肤CT可以更好地显示出皮肤界面的改变,让我们对鉴别炎症性皮肤病如皮肌炎、红斑狼疮等一旦误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做出更精准的判断。”
“虽然皮肤影像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中,但现阶段我国皮肤影像事业存在皮肤影像设备不完整、技术线路未整合、临床研究和应用水平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人员尚无培训和专业认证设备和技术尚无公认标准等问题,皮肤影像规范模式和技术路径亟待建立。”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崔勇教授对此表示遗憾。
加快皮肤影像标准体系建设是本次论坛上专家们的共同呼吁。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孟如松教授表示,没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很多图像数据无法被使用和研究,最终会成为无用的“垃圾数据”。
一份好的皮肤影像资料可以清楚告诉医生某种皮肤疾病的病症信息,而大量的皮肤影像集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张数据网络,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推动整个皮肤科人工智能化发展。孟如松教授表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是以皮肤影像“大数据库”为基础的,皮肤影像技术水平高低与皮肤科人工智能发展有着非常密切关系。“皮肤AI研究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需要收集大量高质量的图像数据,做出满意的图像标注 。”
掌握皮肤摄影、皮肤镜、皮肤CT、皮肤超声等皮肤影像技术,可显著提升与拓展皮肤科医生的诊断能力。与此同时,通过皮肤影像技术获得的多维度皮肤病影像资料,也正是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所需要的大数据来源。据了解,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已正式启动我国皮肤影像能力体系建设工程,皮肤科医生皮肤影像能力认证将按照“三类三级”进行考核和管理。“三类”分别为皮肤镜、皮肤共聚焦显微镜和皮肤超声;“三级”则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让更多基层的尤其是边远地区的皮肤科医生参加皮肤影像技术的标准化培训成为可能和常态。”崔勇教授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