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新华社:我国肺移植事业发展迅速 培养人才依然是关键(2018年12月20日)
日前,中日医院肺移植百例工作总结会在京召开。大会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已完成104例肺移植。随着肺移植事业的发展,将有更多人从中受益。与此同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完成高质量手术依然是关键环节。
在大会公开的一张年肺移植手术量超百例医院五年变化趋势图上可以看到,从2016年开始,中日医院异军突起,成为肺移植专业名副其实的黑马。在图中,世界肺移植手术最强的11家医院中,中日医院成为手术例数和技术发展最快的医院。
从肺移植中心的建立到肺移植数量破百例,中日医院用了一年的时间。据悉,早在2017年3月,中日医院与无锡市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引进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成立了医院肺移植中心,由时任中日医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任中心主任,陈静瑜任中心副主任。单独建立肺移植科,这在全国仅有无锡市人民医院和中日医院两家。
2018年11月30日,中日肺移植的年手术量轻松突破百例,1年8个月完成154例肺移植手术。“在中日医院用一年多时间达到的肺移植数量,是我在无锡花了15年才达到的高度。”陈静瑜说。中日医院肾移植中心成为全球年手术量超过百例的八大肺移植中心之一,围手术期生存率80%,接近全球先进水平。
提到肺移植,不能不提到陈静瑜。在我国,最早完成肺移植手术的就是中日医院的辛育龄院长,在世界完成肺移植手术最多的是陈静瑜教授,而对肺移植最强有力支持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也是中日医院的强势学科。
陈静瑜认为,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原因在于中日医院肺移植完备的体系。这套体系目前包括受者的筛选、指征把握、术前康复、供肺保护、术中胸外科与手术麻醉科规范流畅的配合、术后的监护、肺移植患者的长程管理和随访等。
“肺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一直备受我们关注,我非常同情很多肺病终末期的患者,因为憋气是天下最难受的感受,最贴近濒死的感受。”王辰院士也在总结会上感慨:很多肺病患者甚至部分医生都把肺移植当做最后的“救命稻草”,等到病程到了终末期才考虑肺移植手术,但这时候的治疗难度、效果和早期相比存在差距。
“中日医院肺移植技术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慢阻肺、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及尘肺等这些过去只能‘等死’的晚期重症患者来说,有了生的希望,这种生命获益之大应该说是最值得做的事情;第二,对整个医学界来说,肺移植发展的希望是很大的,肺移植最有可能代表中国在世界医学界拥有最高水平的位置。”王辰表示。
中日医院副院长刘鹏则表示,中日医院心肺联合移植的工作也在进行中,医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医院组建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由心脏外科和肺移植团队一起组建,同时包括ICU等部门的参与,组建的团队在业务上不断学习,并派遣专业团队出国学习,等心脏移植资质批复后,中日医院完全可以进入到心肺联合移植的实战阶段。“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当然也一定要依法依规来做好这件事。”
谈及器官移植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曾表示,器官移植在我国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要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顺利接受器官移植,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在全国178家具有器官移植资质的医院中,无论是肝移植,还是肾移植和心肺移植,70%以上的手术均集中在前几名的移植中心。培训已有移植资质医院医师高质量地开展移植手术,提高已开展器官移植工作医院的移植手术质量刻不容缓。
此前,包括黄洁夫在内的不少专家也呼吁,建议在我国器官移植手术日臻成熟的情况下,将器官移植手术费用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围,从而减轻器官移植患者的经济负担,挽救更多的生命。(文/房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