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 >>
- >>
中国青年报:远程医疗变革了生产关系(2018年12月20日)
2018年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元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6号)文件,国家卫健委又相继出台了多项配套政策,为互联网+医疗健康指明了方向。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在12月14-16日举行的 “互联网+外科规范化诊疗研讨会”上表示,远程医疗变革了生产关系,规范了业态模式,促进了新型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卢清君进行远程医疗案例分享。(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供图)
自1998年我国首批远程医疗试点工程启动以来,作为我国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领域的领跑者,中日友好医院先后成立了“卫生部远程医疗管理与培训中心”“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远程中心),联合多家国家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共同组建了远程医疗领域的国家队。在过去的几年中,持续推动了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的规范化运行模式的推广。
国家远程中心突破了“医院围墙”的概念,创建了第三方运行模式,遵循经济规律建立了物价和分配体系,不断整合各类资源利用“互联网+”助力医院发展、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平台连接了31个省(区、市)的4000余家医院;在24个省域内建立了114家省级、市级远程医疗协同中心,努力通过远程医疗协同机制来改善我国医疗资源碎片化和不均衡的问题。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建立专科医联体和专病专家委员会,是提升专科医师协同效率的最有效途径。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建立了主责医师团队制,强化了团队领衔人物的医疗决策责任,对应实体医院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度,为每一位教授配置助理,把大型医院的专家教授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带动了青年医师队伍,让年轻人去管理患者的分诊、数据的整齐化,让专家教授把更多时间放在远程会诊过程中的医疗决策上,这是一种模式创新的大胆尝试。
卢清君以远程预约转诊通道为例,分享了远程医疗的高效、优势和其为患者带来的实惠。“在整个医疗协同机制里,远程预约转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传统的转诊模式是:县医院大夫说,我这里治不了,你到北京、上海或者成都去看吧。患者就拖家带口,带着干粮去了大城市,住在地下室,约三甲医院的专家号。他可能一个星期约不上,最后实在不行找黄牛,几千块钱买一个号。这个过程一耽误,10天半个月很常见。如果疾病出现了反复危及患者生命,谁来负责?所以,建立转诊预约通道,让患者转诊旅途上的时间最短,让他在县医院的病房里等待大城市三甲医院的病床,到了大城市直接进病房,减少了患者转诊过程中的风险,也节省了时间。”现在,通过这样的机制,所有的会诊不超过48个小时,急诊随时约,有时专家在手术台上,那么专家的团队会负责前期接诊。
随着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等新型服务方式的准入,互联网复诊也将成为便民惠民的又一重要举措,有利于降低整体医疗费用,减少慢病患者反复到医院就诊的麻烦,利用信息技术便民惠民,带动基层医院学科建设,提升基层临床诊治能力,最终推动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卫生实践向规范、有序、高效、安全的方向发展。
中日医院孙阳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高光明副司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远程与与信息技术分会会长•中日医院原党委书记李宁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大数据办公室唐勇林处长等到会发表演讲并做政策解读。来自全国的30多位嘉宾做了学术演讲,并展开病例讨论和手术示范。在这次大会上,还成立了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肝胆外科专家委员会”和“胃肠外科专家委员会”,并向来自全国20余个省的126位专家颁发了专家聘书。研讨会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远程医疗与信息技术分会主办。
新闻链接:远程医疗变革了生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