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皮肤病与性病科领衔完成的皮肤病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成果写入《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
2019年4月11日-14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承办的2019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CHINC)在重庆博览中心盛大召开,大会主题为“共建智慧医院,共享智能医疗”。来自全国各地数字医学行业代表120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就国内医疗卫生信息技术和最新成果进行探讨。在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发布仪式,皮肤病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成果写入蓝皮书。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发布仪式
2018年10月,我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崔勇教授团队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国数字医学》杂志委托,承担调研课题,对中国皮肤病人工智能应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737位皮肤科医生参加了调研,83.31%的皮肤科医生通过网路获取人工智能信息。皮肤科医生对人工智能信息的总体关注度(主动积极、被动积极、一般关注)达到99.46%,不同医院级别、不同性别皮肤科医生对人工智能信息的关注度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96.74%的皮肤科医生对人工智能的角色定位为“辅助皮肤科医生日常诊疗活动”,不同医院级别、不同学历皮肤科医生对人工智能的角色定位差异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63.63%的皮肤科医生认为人工智能应用在二级医院,92.67%的皮肤科医生希望人工智能应用于皮肤肿瘤。
近年来我国皮肤科领域相继成立了多个人工智能组织。我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崔勇教授先后牵头成立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和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科委员会,是我国最重要的皮肤病人工智能学术组织群,已研发和应用“优智皮肤”皮肤肿瘤AI等系列产品。此外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陆前进教授牵头成立皮肤病人工智能发展联盟并开发皮肤病辅助诊疗平台“智能皮肤”,北京协和医院牵头成立华夏皮肤影像及人工智能协作组等。上述学术组织在皮肤影像数据库建立、工作网络构建、模式探索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尝试,共同推动我国在本领域的进展。
目前,我国在皮肤病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产出还有待于提高,表现为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和专利数量较少,本领域获得各类基金资助的项目也不多。值得一提的是,CSID持续设立开放式研究基金计划(CSID-ORF),两年来已立项四批共50多个项目,累计经费100余万元,积极支持我国皮肤科医生开展人工智能和皮肤影像学相关研究,助力我国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的发展。
《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
据了解,《蓝皮书》是我国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一份系统研究报告,从医疗人工智能政策环境分析、临床应用、科研投入与学科发展产业、社会认知和伦理等方面,记录人工智能在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展示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在医疗领域研发和应用的新成果,把握相关政策、法律、伦理研究最新进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最终服务人民健康。本次我院领衔完成的皮肤病人工智能应用调研成果,也成为记录本领域历史的首份“官方档案”。
作者:皮肤病与性病科通讯员李承旭博士,沈长兵博士
审核: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崔勇教授
上一篇: 我院成功举办第二期老年临床营养治疗学习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