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评估及新技术应用(第一讲)”
2019年5月18日,由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主办、中日友好医院超声诊断科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结节超声风险评估及新技术应用(第一讲)”在北京民生金融中心隆重召开。开幕式由中日友好医院超声诊断科张波主任主持,中日友好医院孙阳院长、医务处应娇茜副处长和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吕珂副主任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孙阳院长致辞
医务处应娇茜副处长致辞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吕珂副主任致辞
超声诊断科张波主任主持会议
与会领导、专家合影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超声医学、外科学、内分泌学、核医学、病理学领域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甲状腺常规超声和超声新技术评估、穿刺活检、外科手术、消融及靶向治疗、病理诊断、核医学诊疗以及术后内分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报告,旨在为广大医务人员进行甲状腺结节诊断、治疗和随访等方面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同时介绍甲状腺诊断和治疗领域的前沿动态。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百多名医学工作者现场参加了学习,学习班同时采取网络直播的方式向广大医疗工作者开放,在线点击量超过1.8万次。
讲者:罗渝昆 教授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题目:《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
概要:讲者结合其团队在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中的丰富经验,对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RFA)的适应证、禁忌症、术前准备、操作过程、技术要点、疗效评估及并发症的处理进行了详细介绍,指出超声引导下RFA是治疗甲状腺微小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液体隔离法、移动消融法和超声造影评估是确保RFA安全有效的可靠手段,结节大小、结节内部成分及周围甲状腺组织的炎症对结节缩小、吸收的快慢有一定影响。超声引导热消融治疗甲状腺微小癌虽然尚未达成国际共识,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已经在ATA大会上产生强烈反响,有望对甲状腺微小癌治疗方式的变革产生重大影响。
讲者:牛丽娟 教授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题目:《超声对甲状腺癌随访的价值》
概要:从甲状腺癌术后超声评估的目标、首次评估的时机、超声评估的内容等方面,阐述了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后疗效评价、复发随访监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通过生动的病例,详细讲述了甲状腺术后相关超声表现,包括甲状腺床区、颈部淋巴结和创伤性神经瘤等。继而对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进行了展望:随着超声弹性成像研究不断推进与弹性成像技术的进步,超声在甲状腺癌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更加值得期待。
讲者:孟召伟 教授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
题目:《甲状腺疾病的核素诊治》
概要:讲述了核素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甲状腺结节的历史和现状,并通过经典病例详细介绍了核素对不同甲状腺疾病治疗的方式和推荐剂量。随后,介绍了该团队最新科研成果:甲状腺癌血清标志物的研究和RAIR DTC基因突变的特点。
讲者:侯鹏 教授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题目:《甲状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概要: 从甲状腺癌的遗传学事件和表观遗传改变、甲状腺癌的靶向药物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的治疗、甲状腺癌多学科治疗的展望四个方面,深度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对甲状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进行了清晰的阐述。
讲者:杨志英 教授(孙永亮 主治医师替)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
题目:《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手术术式选择的影响》
概要:从外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超声对于甲状腺微小癌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和局限性,并通过手术病例解读了“外科医生眼中的超声报告”,生动地说明了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手术术式选择的影响。最后介绍了该团队的研究项目“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临床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强调超声医生是外科医生不可或缺的“盟友”。
讲者:任玉波 教授
单位: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病理科
题目:《甲状腺细胞学TBS分类及细针穿刺技术探讨》
概要:通过清晰的细胞学涂片介绍了甲状腺TBS六分类方法,详细介绍了细胞学诊断的依据和提高诊断准确性的方法,并结合典型病例指出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穿刺、优质的涂片和丰富的诊断经验三个方面。
讲者:张杰 教授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题目:《甲状(旁)腺结节及淋巴结穿刺物检测的临床应用》
概要:分别介绍了FNA联合分子标志物、FNA联合血清学标志物检测(Tg、CT、PTH)、FNA联合微生物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阐明了甲状腺结节的筛查与术前诊断包括超声(影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基因标记技术等方面,而每种诊断方法都有其诊断优势和局限性,需要多种方法联合方能对甲状腺结节进行全面的诊断。并通过生动的病例讲解了FNA在甲状旁腺疾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疾病中的应用。
讲者:鲁瑶 教授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普外科
题目:《腔镜下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原发性甲亢经验》
概要:首先介绍了甲状腺手术史和中日医院腔镜甲状腺手术的发展历程,并重点介绍了腔镜甲亢手术的入组标准、手术方式和“改良”腔镜甲亢手术经验。腔镜手术在治疗甲亢中具有一定的挑战,但因其显著的临床效果和美观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的认可。
讲者:赖兴建 副教授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题目:《甲状腺滤泡癌的超声诊断及危险分层》
概要:由于穿刺病理在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探讨甲状腺良恶性滤泡性肿瘤的超声特征显得尤为重要。讲者通过经典文献回顾,讨论了甲状腺滤泡癌的危险因素,继而通过丰富的病例得出结论:超声不能准确鉴别甲状腺滤泡癌(FC)和腺瘤(FA)。同时,提出问题:更像FA的FC是否预后更好?超声能否区分预后较好和较差的FC?随后,讲者对相关科研成果进行了介绍,证明:超声可以对甲状腺滤泡性肿瘤的危险分层提供重要帮助,从而可能会指导手术方式。
讲者:蔡晓频 副教授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
题目:《甲状腺癌术后的内分泌管理》
概要:分别介绍了甲状腺癌术后临床评估、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和甲旁减的治疗方面的原则和内分泌科评估内容,并通过精彩的病例分享了甲状腺癌术后内分泌管理中丰富的临床经验。
讲者:杨萌 副教授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题目:《新型光声成像技术对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应用研究》
概要:介绍了新型光声成像技术(PAI)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团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PAI可以为甲状腺结节的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提供更重要的补充信息;基于光声成像技术的分子靶向成像有望实现难治性甲状腺癌(RTC)早期靶向诊断;光声成像技术与金纳米成像剂联合应用可同时提供结构和功能信息,是靶向成像和转化医学研究热点,为RTC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潜在转化应用价值的评估手段。
讲者:高璐滢 医师
单位: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
题目:《SWE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作用》
概要:讲者首先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诊断价值、技术重复性评估和诊断阈值三个方面对SWE弹性成像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和其他超声弹性成像方法进行了比较,讨论了SWE的影响因素。进而对课题组在SWE诊断低风险和中等风险甲状腺结节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介绍,得出结论: 剪切波弹性成像可定量评价甲状腺组织的硬度,测得的杨氏模量最大值有助于通过量化的方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剪切波弹性成像与ATA风险分层联合,可进一步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恶性诊断率,尤其对于直径>1cm的较大结节,其联合诊断效果更加优异。
讲者:张科宏 教授
单位:长青藤医学编辑部
题目:《Ask the right question - a case study》
概要: 以一篇医学领域的英文文章为例,从审稿专家的角度幽默风趣地介绍了在SCI文章撰写中如何正确的提出科学问题,并通过错误的和正确的范例的对比,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通俗易懂讲解。
讲者:刘健 主治医师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超声诊断科
题目:《国家远程中心在病理科超声科等多学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概要:中日超声在线以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平台为依托,作为其远程教学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人文、在线培训、新技术在线、继续教育和国际在线等方面开展工作。短短三个月,中日超声在线项目取得了显著了成果。讲者通过对中日医院超声在线教学效果调查问卷结果的总结汇报,说明了中日超声在线在临床教学中的作用。
讲者:张波 教授
单位:中日友好医院超声诊断科
题目:《甲状腺标准化评估及持续复发甲状腺癌的超声评估细节甄别》
概要:首先介绍了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分级系统(TI-RADS)在甲状腺标准化评估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制定中国版TI-RADS 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系统回顾了TI-RADS的演变历程,并对ATA发布的TI-RADS进行了详细介绍,明确了甲状腺标准化评估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随后又介绍了持续/复发及转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疗指南的修订工作,强调了持续复发甲状腺癌的超声评估细节甄别的重要性。
讲者:冯大志 工程师
单位:北京蝶翼智科技有限公司
题目:《甲状腺结节标准化超声评估课题科研数据库的构建》
概要: 首先从IT管理者的角度阐述了科研数据库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随后对甲状腺结节标准化超声评估及随访数据库的构建目的、进展和应用价值进行了细致的说明和讲解。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顺利闭幕,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专题报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前瞻性强,且具有很强的临床指导性和实用性,十分有助于提高学术水平和临床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