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联合救治,将她从爆发性心肌炎的死亡边缘拉回
2019年9月2日,是患者马女士重获新生的日子。经历了14天的抢救后,突患爆发性心肌炎的她终于出院了。
2019年8月19日是平凡而又有意义的一天。这天正值我国第二个医师节,中日医院的医务人员们在节日的欢快氛围中仍然紧张有序地工作。13时20分,心脏科CCU病房收治了一位“发热4天,呼吸困难3天”的43岁女性患者。患者病程仅有短短4天的时间,但起病后1天即开始出现呼吸困难,2天后开始不能平卧。到达CCU病房时,患者端坐呼吸伴恶心呕吐,心率高达140次/分,血压却仅有75/50mmHg。患者起病急、病情重、年纪轻,家属焦急和忧虑的情绪写在脸上。
入院后化验结果显示:肌钙蛋白3.4ng/ml,NT-proBNP18350pg/ml(>450pg/ml可诊断为心衰),同时伴有肝功能损害;心电图为极度窦性心动过速,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左室射血分数仅有28%。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此次为发热后出现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同时伴有肝功能损害,符合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特点就是起病急、进展快,很快出现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呼吸衰竭和肝功能异常,是心肌炎中最为严重和特殊的类型。
这例患者心功能恶化快,情绪烦躁,已经出现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肝功能损害的表现,急性期死亡率很高。生命支持治疗是暴发性心肌炎各项治疗措施中的重中之重。然而,根据既往经验,单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欠佳,最新指南已推荐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应尽早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自该患者一入院,心脏科郑金刚主任团队就立即启动ECMO治疗的准备工作。诊断和评估初步完成后,更是当机立断,决定对患者正式启动ECMO治疗。患者入院后3小时(16时20分),一切准备就绪,转运至心脏介入导管室,心脏科郑金刚主任和董哲医生、心外科杨煜光医生、急诊科闫圣涛医生及呼吸ICU田野医生通力合作,1小时内完成了V-A模式ECMO的置入。此外,为了改善ECMO对心脏后负荷的影响,郑金刚主任同时为患者置入了IABP。ECMO和IAPB置入后,患者病情迅速得到缓解,血压从术前的70/40mmHg升高到术后的110/70mmHg,心率从术前的140次/分下降到术后的90次/分,呼吸困难症状神奇和迅速消失。
术后,董哲大夫彻夜床旁守护患者,CCU医疗与护理团队全面动员,与死神展开拉锯战,经过5天的救治,患者体征平稳,成功撤除ECMO和IABP。
中日医院现已启动ECMO院内救治体系的构建项目,将会为更多心肺衰竭患者的恢复提供强大ECMO支持。近年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已经为众多的呼吸危重症患者提供ECMO治疗,而心脏科郑金刚团队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及急诊科合作,也已经在ECMO的支持下完成了十余例高危复杂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手术,为这些原来无法进行手术的冠心病患者带了生存的希望,使我院在处理复杂高危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次,心脏科应用ECMO救治暴发性心肌炎的病例,标志着我院多科协作,在心脏病重症患者的治疗方面又跨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医师节当天对这例患者的救治,为这一天又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我院多科协作,成功救治濒临死亡的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为复杂高危心脏疾病患者的救治又提供了更多的保护。
杨煜光医生与董哲医师为患者缝合固定ECMO管路
郑金刚主任与闫圣涛医生术中协作
患者经ECMO联合IABP治疗后于CCU
董哲大夫、李楠大夫与MICU医生共同查看ECMO设备运转状态
CCU李菁大夫为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
CCU护理团队在王建护士长带领下严谨而细致的护理工作
患者出院前与心脏科团队合影
供稿:心脏科 韩治伟
上一篇: 我院急诊科被命名为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手术麻醉科被命名为2017-2018年度中央和国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