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中日友好医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科普

文字大小

【如何心理转晴】新冠肺炎期间的个人心理干预建议

来源:幸福呼吸 发布时间:2020-02-07 14:25:04

image.png

我作为呼吸中心工作的心理咨询师,想就本次疫情,谈几点关于心理方面的建议。

作为患者的你:

1、以积极的信念来调整心态:

内部调节的最重要的办法是改变我们的一些不良信念,因为我们的很多情绪反应都与我们的内心评价、态度、信念有关。例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的故事都向我们揭示了我们的情绪反应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态度、信念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每天可以强化自己一些积极的信念,以下是我们的建议供您参考,除此之外,您一定还有更好的做法。
每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告诉自己:我看到了灿烂的阳光,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黑暗一定会过去,病魔一定能制服。
每天吃药打针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积极配合医生和疾病作斗争,科学一定能够战胜疾病,勇气可以战胜恐惧。
我们的身心是一体的,每天就餐吃水果的时候,告诉自己:我要尽量地补充能量,补充营养,这是在补充弹药,这是为了早日康复。
每天出现呼吸困难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暂时的反应,我要镇定,不要恐慌,医生会帮助我渡过难关。
每天量体温的时候,告诉自己:体温升高是为了杀死病毒,这是好事情,没什么可怕。
每天睡觉前,告诉自己:我做了一天的努力,该休息了,休息是为了更好的战斗,相信明天会更好。

2、积极联想法

大量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生成,可以调节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因此,积极的联想可以对自己的身心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积极的冥想练习被证明可以提高人的免疫力,在很多病人身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调整心态

为了调节我们的心态,除了改变态度和信念,我们还要相应地改变行为模式才能适应住院生活。患病住院后,我们的角色由学生、老师、公务员、医生、护士、工人、农民等各种身份变成了单一的患者角色,我们往日的各种学习和工作任务都变成了配合医生护士积极治疗,我们往日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律被打乱,我们的活动范围也受到大大的限制,总之,我们的行为模式都要发生巨大变化来适应住院生活。在新的环境里,有的患者变得消极退缩,活动减少,整日躺在病床上默默不语;有的患者变得焦躁不安,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经常和别人发生争执;有的患者却能积极配合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做些活动,每天关注周围发生的故事。不同的行为模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太消极的行为不利于和病友或医务人员交流,太急躁的行为不利于平静休息,容易引起人际矛盾。在病房里,急性期患者宜静不宜动,但不能静得死气沉沉,还需要和病友交流感受和经验,向医生护士反映治疗反应和躯体不适。当症状消除,病情稳定,处于康复期时,患者可以到户外散步,体味修养过程中难得的休闲,也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新事物,可以看看窗外的蓝天白云、树木花草,会气功的可以练练气功,会打太极拳的也可以打打拳,会唱歌的可以哼哼小调,还可以和zuole病友聊聊天。在准备出院时,可以和病友交流一下人生中这次特殊的体验,分享战胜疾病的欢乐,可以和亲友打电话、网络联系消除他们的担心,如对出院后对疾病仍有疑问和担心,可以向医生求助。总之,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行为改变,这样才能使自己心态平和,有利于疾病康复。

4、通过积极与病友沟通交流调整心态

住院后,我们远离了家人和朋友,处在层层防护的隔离病房里,自己又无法预知病情的发展,这时候会很容易感到悲观失望、孤独无助。这时候不应该将这些情绪闷在心里,而是将这些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到哪里找到宣泄对象呢?病友也在经历着和自己类似的躯体痛苦与情感体验,容易互相理解,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容易产生归属感,互相帮助和鼓励,可以减少孤独感,还可以相互学习如何积极面对疾病的经验方法。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之间还可以提供更多有关“新冠肺炎”的信息与资源,促使自己对疾病有更加正确的认知,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通过与医护人员建立联盟调整心态

当我们患病的时候,医护人员和我们走到一起,他们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履行着救死扶伤的责任,我们应该与他们形成强大的联盟共同与疾病作斗争。有了这一联盟,可以减轻我们的紧张,缓解我们的焦虑,消除我们的无助感。他们对疾病的了解最清楚,对我们的病情也是最清楚的,所以当我们对治疗有问题、有疑问的时候,可以随时向他们提出来。我们的合理要求医护人员一般是会满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体谅医护人员的辛苦,他们也必须做好防护才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试想医护人员倒下去了,那么谁来给我们治病呢?由于疾病特殊,治疗护理过程不可能像其他疾病那么方便,他们穿着厚厚的隔离服,带着保护镜和橡胶手套进行操作,大大增加了操作的难度,难免会影响操作的准确性。我们患者有了这些理解,就会在接受治疗时理解护士为何操作缓慢,就会在穿刺失误时给与鼓励,而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情绪。所以搞好医患联盟十分重要,有利于相互理解,消除不必要的误会,互相鼓励,互相支持,互相信任,有利于营造融洽温暖的病房气氛。

6、通过各种渠道多与外界沟通调整心态

在病房接受治疗时,封闭的环境是我们保持良好心态的最大障碍。我们虽然不能和家人朋友相聚,但是并不是完全孤立的。除了每天见面的医护人员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联系和家人朋友联系,可以通过电视、广播与外界保持联系。这样可以使我们随时了解全国人民抗击“新冠肺炎”的决心和取得的胜利,可以增强我们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还可以通过关注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新闻分散注意力,使我们能够像正常人一样去了解世界变化,思考时事问题,这样就会使自己走出疾病的阴影,在生活的阳光下感受世界。


作为医护人的你:

1、注视点头

在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注视患者并轻轻点头,表示问候,这对患者来讲是十分亲切的躯体语言,会使患者消除对医护人员的距离感、紧张感,会使患者感到受关注,被尊重。应注意的是,注视时应让视线在患者脸部停留2秒左右的时间,不应转移太快,应在患者用语言或躯体语言回应之后再转移,注视的同时可以点头或用简短的问候语打招呼。

2、轻轻拍背

如果患者坐着或站着,可以走到患者身边,边询问有关情况边轻轻抚摸患者背部,或轻拍肺部。因为医务人员带着手套,患者会认为手套不干净,这时如果不是检查需要,不宜握患者手或患者暴露地方,否则患者会有不适感。一般患者认为背部是不干净的,而且医护人员抚摸或轻拍其背部,带有关注其肺部情况的意味,对患者来讲,也很关注肺部情况。

3、抚肩说话

在与患者交流时,可以轻轻抚其肩膀,这样可以拉近距离,表明我们并不害怕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亲人、朋友。因为我们已经防护了很多层,如果再距离很远和患者讲话,会使患者感到很不舒服,感到被拒绝,感到医务人员害怕自己,这不利于患者恢复自信心,也无法传递我们对他们的关注、支持、体贴。



4、伸大拇指

检查治疗结束时,医务人员可以在患者面前伸出大拇指,表示患者情况不错,身体很棒,很坚强,这样可以鼓励患者,稳定患者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这种手势对患者的心理影响很大,能起到很强的正性暗示作用。

5、V字手势

要离开病房时,可以向患者打一个V字手势,以表达我们必胜的信心,同时也鼓励患者坚定必胜的信心,注意要等患者用同一手势回应后再转身。






参考文献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ar Trauma Foundation and World Vision International (2011).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Guide for field workers. WHO: Geneva. 
2.Bisson, JI & Lewis, C. (2009), Systematic Review of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Commission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upon request). 
3.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Red Cross (2009) Module 5: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and Supportive Communication. In: Community-Based Psychosocial Support, A Training Kit (Participant’s Book and Trainers Book). Denmark: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Reference Centre for Psychosocial Support. Available at: www.ifrc.org/psychosocial 
4.《SARS安心手册》策划编辑:许文耀、王浩威 
5.Freeman, C, Flitcroft, A, & Weeple, P. (2003) Psychological First Aid: A Replacement for Psychological Debriefing. Short-Term post Trauma Responses for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Cullen-Rivers Centre for Traumatic Stress, Royal Edinburgh Hospital. 
6.Hobfoll, S, Watson, P, Bell, C, Bryant, R, Brymer, M, Friedman, M, et al. (2007) Five essential elements of immediate and mid-term mass trauma intervention: Empirical evidence. Psychiatry 70 (4): 283-315. 

致谢
感谢中日医院呼吸中心杨汀教授指导,感谢无偿分享参考资源的机构及个人。感谢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同道。感谢配合疫情防护的每一个人。
本文作者:刘泽龙(中日医院呼吸与临床诊察部)
本文排版:姚嘉欣(健促会)


上一篇: 战“疫”下年轻医生的一封信

下一篇: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疫情时期如何开展支气管镜检查(中日医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