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应收尽收”到“应出尽出”的重要转折
今年2月初,正是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的时候,每天新发确诊患者达数千人之多,这些患者按照所在社区分布,均被安排在政府指定的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除了新发确诊患者,每天还有不少新发重症患者,这些严重患者的住院需求十分强烈。当时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患者的住院需求不断增加和床位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当时武汉市各级医院能够提供的感染床位远远满足不了这一井喷般的需求。
患者在客厅方舱医院外排队接受筛查
在党中央的慎重决策和统一部署下,方舱医院应运而生了。这是一次科学而大胆的尝试,旨在将大量轻症患者集中隔离、观察、治疗、安慰,遏制疫情进一步蔓延。因为方舱医院的条件有限,大致只能提供以口服药物为主的简单治疗措施,在建立之初,就提出了明确的收治患者标准:1.入舱前已经明确诊断为新冠病毒肺炎;2.轻型、普通型;3.核酸检测阳性;4.能自主行走、生活自理,年龄18-65岁;5.无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6.无精神疾患史;7.静息血氧饱和度>93%,呼吸频率小于24次/分。这个标准,充分考虑了方舱医院的实际医疗能力,本意是希望按照病情轻重将患者合理分流。然而,患者们大概是不太清楚这个标准的,即使他们知道这个标准,也未必能够准确套用在自己的病情上。方舱医院开放初期,很多在隔离点期待已久的患者一下子看到了住院的希望,各种病情的患者,包括轻症的、重症的、适龄的、超龄的、有基础病的、无基础病的、合乎标准的、不合乎标准的,全来了!入舱前,我的工作就是对所有患者进行一次快速筛查,符合收治标准的患者才被允许入舱住院,另一部分超标准的患者,既不能入舱,又无法立刻联系到定点机构住院,他们能去哪里呢?这些现实存在的矛盾,突然扑面而来,让人无法回避又不知所措。有时候,我只能给这些患者一点微不足道的安慰,看着他们失望的返回。
令人欣慰的是,2月23日,总书记在推进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绝不留下任何死角和空白,要求把各个具体环节、各项具体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指挥部、社区街道、急救转运中心、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多部门更加密切联动起来,我们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患者。在“应收尽收”精神指引下,指挥部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了工作部署,提出了方舱医院既要坚持之前的收治标准,也要兼顾超标准患者的临时收留和分流,尽最大努力给每一位患者提供帮助。不管患者病情是否符合入舱标准,来就来了,别让患者来回奔波,方舱医院先暂且收留患者,一边提供给患者力所能及的治疗,一边及时联系指挥部尽快转诊到定点医院。这样的调整增加了方舱医院的医疗风险和工作压力,但医务人员均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支持,他们勇挑重担,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真正把总书记所提出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落到了实处,把党和国家对每一位患者的关心落到了实处。
在“应收尽收”原则下,方舱医院将收治更多严重患者
由于方舱医院治疗条件有限,严重患者虽可暂时尽收,但并不适合久留方舱,及时转到定点医院才是长治久安之计。在“应收尽收”的同时,中央工作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解决定点医院床位紧缺问题。一方面,把本地医院部分现有普通病房改造为感染病房,增设新的床位;另一方面,派驻工作组实际调研了目前各个定点医院的床位使用情况,优化管理方法,提高了在院患者的周转效率;再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投入使用,更是震惊世界,极大的缓解了一床难求的局面。2月以来,武汉市各个地方的方舱医院陆续建成,越来越多的轻症患者都被安置进去。自此后,社区集中观察疑似患者、方舱集中收治轻症患者,定点医院收治严重患者,基本的三级防治框架日渐清晰,所有患者均得到了科学合理的分流安置,“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得以彻底落地执行,对于控制疫情、稳定民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日医院医疗队医生在方舱医院内查房
中日医院医疗队护士在方舱医院内查房
据官方统计,2月底,全国各地援助武汉的医务人员,已经达到35000人左右,他们和武汉本地的医务人员并肩战斗,出生入死。他们分布在武汉的各级防控机构:中央工作组、各级指挥中心、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疾控中心、方舱医院、社区卫生中心等等,他们不辞辛苦,拼了性命,24小时保卫着患者的平安健康。除了医务人员,还有联勤保障的其他各部门工作人员,涵盖了行政、后勤、采购、安保、交通、水电、信息、物流、环卫、街道、居委会、公益组织等等数不过来的机构,他们都坚守着各自工作岗位,认真履职,保障了防控工作的顺利开展。他们都是普通的劳动者,也是真正的平凡英雄,民族的骄傲,是国家真正需要的力量,是年轻一代应该学习的偶像!
方舱医院的消防人员
随着防疫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患者病情好转,甚至具备了出院的可能。指挥部及时强调了患者的出院标准:1.体温正常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显吸收;4,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间隔24小时以上)。这个出院标准,在方舱医院面临了不少的困难。比如第3、4条,需要具备强大的影像学检查能力和呼吸道采样、核酸检测能力。对于定点医院,这两点要求还不算难事,那里有相对完善的医疗条件。但是对于临时兴建、职能简洁、条件欠缺且患者数量庞大的方舱医院,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为了满足这两点硬核需求,指挥部及时调度了更多的移动医疗设备和技术人员,夜以继日的开展工作,发挥了最大的影像检查能力,保证了每天CT检查不限名额。为了保证咽拭子的采样工作顺利开展,指挥部专门从各医疗队抽调精兵强将,开展此项最危险的工作。采样操作时患者需要摘下口罩,操作者则完全暴露在污染环境里,他们一次次与病毒正面相遇,从未退缩。他们真的很优秀,也很伟大!随着科技攻关,核酸检测的瓶颈问题也得以解决,检测量由原来的每天几百份样本一下子提升到2万多份,不仅满足了武汉市的检测需要,还为周边的黄冈、孝感等城市提供检测支持。
光谷方舱医院影像团队夜以继日的工作
贾红兵医生运送患者的咽拭子标本
短短数天,春暖花开,各条战线上不断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同济医院气管插管患者治愈出院、协和医院患者撤离ECMO病情好转、中日医疗团队再创出院记录、火神山医院送出首批出院患者、光谷方舱医院今日出院患者102名、客厅方舱医院今日出院患者123名、硚口方舱医院首个“休舱”、光谷方舱医院第二个“休舱”,全国新发确诊患者持续下降,多省市连续10余天确诊患者为零、重症患者逐渐减少……
武汉光谷方舱医院小患者出院
中日医院医疗队同济中法院区患者出院
患者的感谢信
不到一个月时间,武汉的疫情防控逐渐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控制,战疫工作从最初的紧张忙乱转变为清晰有序,从“人等床”转变为“床等人”,实现了从“应收尽收”到“应出尽出”的重要转折,这是了不起的阶段性胜利。这个胜利果实,凝结了党和政府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凝结了武汉乃至全国人民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凝结了所有前线工作人员为抗击疫情所付出的的血泪辛劳,凝结了无数科研工作者为抗击疫情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凝结了所有患者为战胜病魔早日康复的热切期盼。这是武汉人民的胜利,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必将载入史册!
方舱医院,应出尽出
今日休舱啦!
文:中日友好医院援鄂医疗队 李刚
图:李传东 贾红兵 张博文 曹政 等
上一篇: 致敬!四部门联合发布“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谱”,我院大外科科护士长、援鄂重症护理队队长…
下一篇: 出了这个门,你仍然是我们牵挂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