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中日友好医院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

优秀跟师心得-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临床医案

作者: 浏览次数:

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经典学习心得

起止时间:2012年8月1日至 2012年10月31日

继承人姓名

 
孔繁飞指导老师姓名张铁忠
著作名称、读书篇数:        《笔花医镜》、13篇         
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可附页)
《笔花医镜》又名《卫生便览》,系清•江涵暾原著。全书共分四卷。卷一是四诊、八纲及外感内伤、虚劳等的辨证论治原则。卷二是脏腑证治。主要是内科杂病的论治原则及方药。以脏腑为纲,以十二经分部,以表里、虚实、寒热为目。先明病因病机,再叙证候表现,后列方药。药物均按功用分为温、清、补、泻四个队,又按药力之缓急分为猛将与次将两类。选方皆常用有效简便者。卷三为儿科病。卷四为妇产科病。该书论述简要,切合临床而无浮泛之辞,现将书中对学生指导意义较强的篇章段落加以探讨。        一、“望”与“问”为“四诊”之要        在《笔花医镜·卷一·望闻问切论》中,叙述“闻诊”曰“盖闻声一道。不过审其音之低高。以定虚实。嗽之闷爽。以定升降。其他则无可闻者。”关于“切诊”,“切脉一道。不过辨其浮沉以定表里。迟数以定寒热。强弱以定虚实。其他则胸中了了,指下难明。且时大时小。忽浮忽沉。六脉亦难定准。故医家谓据脉定症。是欺人之论也。”“惟细问情由,则先知病之来历;细问近状。则又知病之深浅。而望其部位之色,望其唇舌之色,望其大小便之色,病情已得八九矣。而再切其脉,合诸所问、所望,果相符否,稍有疑义,则默思其故,两两相形,虚与实相形,寒与热相形,表与里相形,其中自有把握之处,即可定断。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以上反应了作者批评那些仅凭切脉夸夸其谈,妄断病情的医生,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于脉诊,学生“非才高识妙”至今难识其奥,学生认为脉诊可以作为望、闻、问所得的临床资料的验证。临证时通过望、闻、问基本确定病位病性,结合脉诊理论的三部九侯,体会脉的“位数形势”,四诊合参进行辨证。        二、药归脏腑,分补、泻、温、凉4类,依药力缓急,作“猛将”“次将”之分        江氏认为“用药如用兵,须量其材力之大小。”因此他在各脏腑证治后列的药队中,均分为补、泻、温、凉4类,每类药中,又斟酌药力大小不同,药性缓急各异,作了“猛将”“次将”的区分。这样一来,每个脏腑药队实际上分为8类,使脏腑辨证用药更加贴切。现总结如下,经过校勘,与事实不符、临床不常用者加字符边框:
 猛将次将
【心】
补心北五味枣仁、柏子仁、远志、丹参、龙眼、麦冬、当归、白芍、茯神
泻心石菖蒲、黄连、木通、朱砂、犀角山栀仁、连翘心、通草、车前子、竹卷心、灯心、莲子心
【肝】
补肝枸杞、北五味、乌梅山萸肉、菟丝子、首乌、当归、白芍、沙苑蒺藜、鳖甲、龙骨、牡蛎、木瓜
泻肝郁金、桃仁、青皮、莪术、沉香郁金、木香、延胡索、柴胡、山栀、川芎、川楝子、赤芍、瓜蒌壳、白蒺藜、陈佛手、钩藤
凉肝龙胆草、胡黄连羚羊角、夏枯草、石决明、青蒿、菊花
温肝肉桂、桂枝、吴茱萸、细辛、胡椒、骨碎补菟丝子、艾叶、山茱萸、茴香
【脾】
补脾白术、黄精山药、扁豆、薏苡仁、大枣、炙甘草
泻脾枳实、莱菔子神曲、麦芽、山楂、枳壳、厚朴、大腹皮、使君子、白芷、鸡内金、陈皮、槟榔
凉脾大黄、黄芩、瓜蒌霜黄柏、山栀、知母、银花、武夷茶
温脾附子、干姜、巴豆、肉豆蔻、草果、苍术、胡椒木香、煨姜、乌药、藿香、益智仁、砂仁、白蔻仁、芜荑、焦谷芽、川椒
【肺】
补肺黄芪、人参党参、沙参、百合、燕窝、阿胶、怀山药、诃子、麦冬、冰糖
泻肺葶苈、麻黄、白芥子、桔梗、升麻、胆星苏子、牛蒡、杏仁、前胡、紫苑、桑白皮、僵蚕、竹茹、贝母
凉肺石膏、黄芩、竹沥、马兜铃、山慈菇洋参、元参、山栀、花粉、天冬、地骨皮、知母、麦冬、薄荷、海石
温肺麻黄、天南星、北五味苏梗、款冬花、制半夏、生姜、烟
【肾】
补肾熟地、枸杞子、淫羊藿、北五味生地、巴戟天、首乌、杜仲、龟板、女贞、穞豆衣、海参
泻肾猪苓泽泻、知母、赤苓、薏苡仁
凉肾朴硝、元明粉、苦参生地、丹皮、知母、滑石
温肾破故纸、鹿茸、鹿角胶山茱萸、菟丝子、大茴香、艾叶
【胃】
补胃白术、黄芪、大枣扁豆、山药、炙甘草、龙园、红枣
泻胃石菖蒲、枳实、雷丸、白芥子、莱菔子、神曲苏梗、枳壳、蔓荆子、麦芽
凉胃石膏、犀角花粉、葛根、香薷、石斛、萆薢、知母、芦根、竹叶
温胃干姜、高良姜、益智仁、肉豆蔻、草果、丁香、木香、胡椒、辛夷藿香、砂仁、白蔻仁、半夏、乌药、煨姜、厚朴、川椒
【膀胱】
泻膀胱羌活、麻黄、防己、木通、葶苈、猪苓独活、防风、蒲黄、川楝子、前胡、藁本、泽泻、葱
凉膀胱甘遂、龙胆草车前子、茵陈、海金沙、川黄柏
温膀胱吴茱萸乌药、茴香
【胆】
补胆乌梅枣仁
泻胆桔梗、青皮柴胡、香附、秦艽、川芎
凉胆龙胆草青蒿、槐实
温胆肉桂、细辛山茱萸
【大肠】
补大肠淫羊藿、粟壳诃子肉、百合
泻大肠大黄、桃仁、雷丸、麻仁、升麻、紫草秦艽、旋复花、郁李仁、杏仁、大腹皮、白芷、梨汁
凉大肠黄芩、黄柏地榆、槐实、知母、连翘
温大肠胡椒、破故纸、枸杞当归
【小肠】
补小肠生地 
泻小肠木通 
【三焦】
补三焦淫羊藿、黄芪 
泻三焦青皮、木香柴胡、香附
温三焦 乌药、白豆蔻、胡桃
凉三焦 山栀、麦冬、黄柏、地骨、青蒿、连翘
江氏的脏腑辨治用用模式,也是在吸纳了历代名家的学术思想后发展而来的。《伤寒论》中确立了八纲辨证,孙思邈确立了脏腑虚实辨证,至张元素《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据《内经》经义,对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整理。江氏对脏腑辨证用药,进一步简化并全面概况,这种用脏腑辨证统方药的归纳方法,执简驭繁,值得借鉴。                                                     签名:孔繁飞                                                   2012年10月31日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        中医经典的学习室丰富中医深厚内涵、增加中医文化、提高个人素质的很好方法,要根据个人的需要有目的去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基础知识水平,做一个有深厚中医文化的中医师,应该不断地去学习、去努力。        脏腑辨证用药是中医临证的重要内容,选学此篇文章有深厚的理解,用之临床,会提高个人临证水平。                                                              签名:张铁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