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工作动态

医院新闻

文字大小

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来源:皮肤科 发布时间:2020-08-28 16:17:17

b4a7950620b4b148673ec7654f515fc

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暨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正式成立

2020年8月28日,“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暨“樱花皮肤健康论坛”启动仪式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研究所讲学厅隆重举行。

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北京市医学会会长封国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人民卫生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晋、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副主任方建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张建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郑捷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连石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崔勇,以及京内外近百位皮肤科同道及相关交叉学科教授参加成立大会。

图片 2

参会人员合照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担负着推进入民健康事业的责任和使命。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成立于1984年,是全国知名的中西医结合特色皮肤专科。近五年来,学科在全国同道支持和关心下,在学科带头人崔勇教授领导下,在全体医护员工协同努力下,逐步实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多学科交叉、新技术交融方面,取得了可喜进步与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皮肤科学科建设发展,提升医院能力,由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与性病科发起,医院正式批复成立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

成立大会由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主持,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北京市医学会会长封国生、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分别致辞。

 

图片 3

图为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周军

孙阳院长首先对参会的各位同道和相关交叉学科的与会人员表示感谢,并对中日医院以及中日医院皮肤性病学科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直属的大型综合性医院,一直致力于为人民健康服务,皮肤性病学科一直秉承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在包含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皮肤影像与人工智能、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皮肤病遗传学研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进展,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在2019年的医科院排行榜中进入全国前14名的优秀行列,代表了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科在全国的影响力,以及对皮肤病学领域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此次中日友好医院组织促成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聘请国内外各方大家和领先任务,希望推进皮肤性病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搭建共享、公建、共赢的科教研平台。

 

 

图片 4

图为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孙阳

张学军教授指出在此特殊情况下,皮肤学科领域内的各位教授、同道、新闻媒体等各界人士突破重重困难参加此次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大会,体现了对于皮肤学科的重视和关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性病学科此次牵头成立了国内第一个由大型公立医院所建立的皮肤健康研究所,其中不仅包含了皮肤遗传疾病的研究,也囊括了医学美容、医学装备以及皮肤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希望在全国各大团队的协同努力下,继续为推动中国皮肤遗传和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除了表达对中国皮肤性病学科的发展期望之外,张学军教授还牵头成立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日医院分中心”,致力于进一步加强资源共享和平台建设。

图片 5

图为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教授

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以“医媒融合,关爱皮肤健康”为题,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中国的皮肤健康事业现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在当前,除了满足皮肤病患者的诊治需求外,也要重视和加强皮肤健康的科普宣传,健康报社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直属单位,正式启动“健康皮肤三年计划”,在权威媒体平台——国家级健康推进平台“健康中国矩阵”,邀请权威专家——皮肤科专家组成顾问团队(名单参见附件1 ),逐步对若干重大皮肤慢病展开科普推进工作。面向普通百姓——传播皮肤健康知识,面向患者群体——传播疾病防控知识,面向基层医生——提升规范诊疗能力,打造患者可以信任的团队。

图片 6

图为健康报社总编辑周冰

北京市医学会会长封国生首先对医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人员在此次疫情中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感谢。封国生会长认为,在疑难复杂疾病的治疗,甚至是常见疾病的防治上,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和努力,而北京医学会愿意同京内外的各位同道一起,共同努力,一同促进北京乃至中国健康事业的长足发展。

图片 7

图为北京市医学会会长封国生

嘉宾致辞最后,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结合切身经验,描述了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对比了2003年的“SARS”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以及处理速度,说明国家整体的健康卫生水平、应急机制以及科学研究能力已经得到了积极的实质性进展。此次疫情的初步胜利,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医疗卫生事业的长期重视,也说明多学科协作得到了成功实践,强调成立科教研一体的研究机构的重要性,期待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的成立可以为中国的皮肤健康事业贡献一己之力。

图片 8

图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科教司副司长顾金辉

崔勇教授主体报告中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将实施“科所合一”管理模式,聘任全国权威专家组建学术委员会,整合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博士后和研究生资源。将在现有优势基础上,瞄准皮肤病学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设立6大研究方向,包括皮肤病人工智能研究、狼疮遗传学研究、银屑病发病机制与生物治疗研究、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研究、美容护肤及相关产品研发、毛发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力争推动学科逐渐达到临床基础研究、新型治疗方案研发和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全国领先水平。

图片 9

图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皮肤健康研究所所长崔勇教授

图片 10

图为孙阳院长为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病健康研究所名誉所长、所长、学术委员会颁发聘书(聘任名单参见附件2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由崔勇担任所长,张学军教授担任名誉所长。在皮肤病健康研究所成立仪式上,“健康皮肤三年计划”与“樱花皮肤健康论坛”联合启动。

“樱花皮肤健康论坛”是由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中日友好医院皮肤健康研究所联合主办,基于国家级医院平台,协同全国专家团队,致力于打造常态化、系列化、新技术交融的在线学术交流平台。论坛将重点围绕与皮肤病学相关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应用,邀请我国皮肤科学界权威专家和中青年专家,以及人工智能、交叉临床学科、基础研究、新材料研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与皮肤病学相关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争议问题开展学术分享和讨论。创新的采取“2+4”的模式,即每期一个主题,邀请2位权威专家进行学术分享,同时邀请4位中青年医师开展热点讨论。同时推行长效机制,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上论坛(周三晚上19:00-21:00),全年举行24期。利用优麦医生平台直播到全国皮肤科医生,利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继续教育平台推送到全国5200多家医院。新冠疫情新常态下,相信“樱花皮肤健康论坛”将成为全国皮肤科医生喜闻乐见、分享知识的精品学术平台,同推进我国皮肤病学科建设与发展。

健康皮肤三年“计划”是依托国家级权威健康推进平台,邀请皮肤科专家组成顾问团队,逐步对若干重大皮肤慢病展开科普推进工作。该计划面向普通百姓,把真实准确的皮肤健康知识转化为好看易懂的科普作品,减少皮肤护理误区,消除对患者的歧视;面向患者群体传播疾病防控知识,传递科学诊疗信息,建立积极诊治信心。面向基层医生推广规范诊疗技术,提升其规范诊疗能力。“健康皮肤三年行动”首批顾问专家阵容强大,将面向不同目标人群,有计划的推出科普作品,长期积累形成科普资源库,做纸媒、音视频等多种形式转化,从多渠道触达目标人群。

 

首期樱花皮肤健康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皮肤科、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与性病学系主任朱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国家皮肤与免疫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航,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副主任、毛发医学中心主任杨顶权,翡睿皮肤研究院院长杨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张春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皮肤科主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医疗美容继续教育分会会长李承新主持。

图片 11

上图左起分别为李航主任、朱威主任、杨顶权主任

图片 12

上图左起分别为李承新教授、杨森教授、张春雷教授

论坛还邀请到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张建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郑捷教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张福仁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李若瑜教授,北京协和医院晋红中教授进行专题分享。

图片 15

图为张福仁教授

张福仁教授从新冠肺炎与皮肤的相关性深入浅出,详细阐述了新冠肺炎的现状、感染机制等以及与皮肤科、皮肤科医生的关联,对中国皮肤科医生在新冠疫情中做出的科学贡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以实例生动鲜明的展示了中国皮肤科医生在新冠疫情下的责任与担当。

图片 16

图为张建中教授

张建中教授以“迎接皮肤病治疗新时代”为题,指出皮肤科新药开发呈井喷式发展趋势,而新药的开发带来了皮肤病治疗的划时代革命。目前以银屑病、特应性皮炎、斑秃、黑素瘤等疾病的开发最为活跃,主要的代表性药物有生物制剂与小分子靶向药物。而新药应用不仅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还提高了疗效预期、安全性,改变了治疗理念与治疗策略,改变了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预期。

图片 19

图为郑捷教授

新冠疫情的冲击下,皮肤科医生可以如何发挥自己的思考?郑捷教授就带来了“伴有皮肤屏障损害的炎症性皮肤病是否增加了COVID-19的风险?”的精彩报告。针对治疗银屑病的生物制剂是否会提高SARS-Cov-2的易感性?为什么戴着口罩还会感染SARS-Cov-2?经皮肤是否也能传播?医护人员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与尿不湿有无必要?四个问题进行逐一论述。郑捷教授团队研究发现SARS-Cov-2假病毒在炎症与皮肤屏障受损的状态下可以在真皮与肺组织中被检测到,并且该病毒可以在进入真皮后在肺组织中出现。

图片 20

图为李若瑜教授

在皮肤性病科学科领域中,真菌病学一直是重要的一支,李若瑜教授——皮肤共生真菌与疾病的报告中说明:真菌覆盖人体的上皮表面,与宿主和其他微生物(例如细菌)进行相互作用,而最近的研究提示真菌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包括了炎症性疾病和某些癌症。最后总结得出真菌研究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领域。了解真菌如何有益于人类健康,有助于挖掘真菌产生的多种化合物,可能有益于临床治疗。

图片 18

图为晋红中教授

论坛的最后,由晋红中教授作了汇报演讲:炎症性皮肤病——传统治疗与生物治疗的历史转折。晋红中教授总结,目前免疫学领域发展迅速,不断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的进步,皮肤免疫领域发展方兴未艾,生物治疗出现后,免疫性皮肤病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对比了外用、物理疗法、化学药物和生物治疗的优缺点和适应症,认为传统治疗和生物治疗有机结合:各自分工定位。

这一场学术饕餮盛宴落幕之际,由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皮肤科主任,皮肤健康研究所所长崔勇作闭幕致辞,宣告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的圆满成功,并致谢与会的所有同道以及协同组织筹划的工作人员,最后在相约下一次樱花皮肤健康论坛“盛开”之时不见不散。

图片 21

图片 22


“健康皮肤三年行动”首批顾问专家名单

顾问专家组组长:张学军、张建中

顾问专家组成员:杨顶权、李 航、李 斌、杨 森、杨蓉娅、

连 石、张福仁、陆前进、陈 翔、郑 捷、晋红中、高兴华、

常建民、朱 威、马 琳、何焱玲、张春雷、李承新、史 飞、

周冬梅、崔 勇(兼秘书长)


首届"樱花皮肤健康论坛”课程回放链接

http://app.umer.com.cn/app/courseShare/main?plat=umer&courseId=12961


(作者:皮肤病与性病科通讯员李承旭博士  审核:皮肤病与性病科主任崔勇教授)

 


上一篇: 健康扶贫ㄧ一封来自老区人民的感谢信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委、县政府致信感谢中日医院对口帮扶金寨…

下一篇: 中日友好医院与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举办疫情专项爱心捐款活动暨交流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