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享有优质医疗资源——中日医院在国家卫健委专场发布会上展示“十三五”改革发展成效
2020年12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巡礼十三五•迈向全民健康这五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委属医院专场。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树立代表医院出席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医院改革发展成效及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情况。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宋树立
各位新闻单位的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的有关情况。中日友好医院是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诞生的,36年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咬住目标、开拓创新、一路疾行、一路成长,主要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这个方面不断努力。
一是努力让群众看病更方便。从挂号、导诊、交费、取药,对医疗服务全流程不断改革和优化,门诊预约率已经达到97.37%。2020年累计提供各种线上医疗服务500多万人次,比2019年增加了48%。建立一站式患者服务中心,让患者少跑腿、信息多跑路。我们注重应用现代化手段方便患者,但是也考虑到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对新技术的使用不是非常熟悉,我们在技术上改进,安排专门人员帮助老年人等更方便就医,努力做到让群众看病更方便。
二是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在解决群众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问题的基础上,以疑难疾病和急危重症的诊治为重点,形成一批领衔学科和优势学科。比如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这个中心是今年7月26日成立的,它的特点是站得高、管得宽、沉得下、冲得上。站得高,承担着国家呼吸疾病诊疗能力的任务。加强区域间合作,在学科协作,在医、教、研、防和管理上都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管得宽,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学科从早期的戒烟干预到肺肿瘤等慢性病防治,以及像新冠肺炎等突发新发急性传染病治疗、急危重症的救治,以及终末期的肺移植,具备全流程的防治能力。沉得下,成立呼吸专科医联体,使更好的资源下沉到基层。冲得上,刚才两位领导也讲过,在这次新冠疫情当中,发挥国家队的作用,冲在前面,我们派出的164名医疗队员就是以呼吸与急危重症学科为核心组建的。
同时,中日友好医院非常重要的优势和特点就是中西医结合。我们拥有两名国医大师、三名岐黄学者、六名首都国医名师。我们的中医学科体系是比较完备的,36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一直在发展中,我在调研中多次看到中医学科和西医学科联合门诊、联合会诊,还有中医开展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患者也非常欢迎。在12月23日召开了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樱花论坛,大家都在凝神聚力,为进一步发展中西医结合的事业努力。
我们的器官移植工作也很有特点,现在已经是全国第二、世界第八的肺移植中心。在今年疫情防控严峻的形势下,肾移植已经突破了100例。这些工作都是群众非常需要的。我们还紧密对接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新的健康需求,在减重代谢、康复医学、毛发医学、医学美容等方面都有开拓创新。还有一些学科在散发材料上有,我就不多加介绍了。这是我想给大家介绍的第二个方面,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三是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持续开展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和优质护理服务,推行日间手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经做到全覆盖。深化护理改革,强化基础护理,同时深化专业护理,推行全程护理,减少非护理操作,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让护士为患者提供更精准、更专业化的服务。在这些方面也一直在努力探索。
四是医院的公益性更加彰显。第一时间引入了国家的谈判药品和“4+7”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药物,同时严格处方管理,规范药品和耗材使用,为群众努力减轻看病就医负担。牵头成立28个专科专病医联体,促进优质资源下沉,也发挥国家互联网和远程医学中心的作用,通过远程医疗和5G手段,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比较优质的服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大型活动保障中发挥国家队的作用,上得去、挺得住、打得赢,充分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实很多公立医院都是这样的,近期中日友好医院已经胜利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医院发展“十四五”规划的建议,开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和关心中日友好医院。
新华社记者
请问“十三五”期间,中日医院在缓解“看病难”、提高群众就医体验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效果又如何呢?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宋树立
其实所谓“看病难”,主要还是群众要享受优质的医疗资源,这也是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也是着力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这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中日友好医院和其他兄弟单位一起,按照国家的安排部署,落实委党组的要求,开展了相应的工作。
如果要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其实分级诊疗是一个最主要的手段或者说是最主要的实现目标。通过分级诊疗首先是实现区域分开,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要到北上广这些发达地区来看。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医疗资源。建立国家医疗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我们三家医院各自承担着相应的国家医疗中心。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12月22日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广州)也已经挂牌。通过在不同的区域打造国家级医疗中心,再通过区域医疗中心,形成每一个区域都有优质的医疗资源。
第二,做到城乡分开。外地病人如果到北京就诊,一是非常的困难,不仅看病需要花费,可能报销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吃、住、陪护都需要花钱。因为长途奔波也容易延误疾病治疗,所以要城乡分开,必须以县域为抓手,以县医院为龙头,提高县级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做到让群众大病不出县,在这方面中日友好医院积极落实国家安排部署。举个例子,我们通过支持安徽省金寨县人民医院,通过我们多年帮扶,现在金寨县人民医院已经具备了三级综合医院资质。前不久我去了拉萨,在拉萨市八廓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我院长期对口帮扶,八廓街正在创建西藏标准化建设示范社区卫生中心。通过这种非常扎实的帮助,我们在着力提升着基层服务能力,这是公立医院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三,做到上下分开。以病种为抓手,做到上下分开,让医疗资源能够正常的顺向流动。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28个专科医联体,通过双向协作,建立顺畅的、优化的转诊机制,努力的实现医联体内的群众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有一个合理的诊疗格局。
最后,急慢分开。三甲医院就要承担疑难重症的治疗,有一些术前、术后、康复、检查的阶段,应该在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完成,这样能够节省出公立医院、三甲医院的优质资源,为更需要的患者服务。我们通过开设日间手术等等优势,通过建立康复病房,能够缓解医院的专科专病压力,同时也为患者节约了医药的负担。
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我们还推行了“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在线上通过诊断,提高基层诊断水平,指导基层开展治疗。不管是在祖国的哪一个角落,通过互联网,一线可以连万里,为群众提供好服务。
总的来说,要解决“看病难”,还是要靠改革,也要靠发展。在2019年全国两会的部长通道上,马晓伟主任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们中国的分级诊疗实现之日,乃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之时,我们共同的为这个目标去努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记者
我们想了解,武汉的易凡医生曾经牵动了大众的关注,我们也知道易凡医生此前在中日友好医院与援鄂医疗队有一个重逢,而宋树立书记也在现场跟她有会面,所以想请问宋书记给我们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以及您的感受。另外我们还想知道,经历了武汉抗疫之后,中日友好医院在疫情防控方面又会有哪些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宋树立
前不久易凡医生来到了中日友好医院,与医疗队员重逢,回忆他从入院时情况危重到14天成功摘掉ECMO的艰难过程,回顾起援鄂医疗队“去时雪花飞舞,归时樱花烂漫”的战斗历程,不仅易凡医生的救治,我们每一家医院、每一名医务人员对每一名患者,上到百岁老人,下到刚出生的婴儿都是精心救治。点点滴滴的细节反映了大道理,就是党的领导,我们国家的体制制度优势我国抗疫取得决定性胜利和重要战略性成果的根本保障,中国人民身上体现的中华优秀特质是抗疫斗争的力量源泉。广大医务人员是人民的一份子,很普通,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任务,又很特殊。武汉前方4.26万名医疗队员和湖北当地50万名医务人员很了不起,他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特别想再说说后方的医务人员。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例,血透中心医生护士坚守岗位,每天从早6点到晚10点,为200多名患者进行透析治疗,100多台机器没有停歇。日间化疗病区坚持运转,为肿瘤患者提供序贯治疗。我们完成100多位急危重症孕产妇治疗,还有近千名慢病患者在家手机登录互联网诊疗平台,请大家既关心前方,也关心后方,既关注医生,更关注护士,也希望大家疫情防控期间关爱医务人员,疫情防控之后同样关爱医务人员。
当前,“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按照要求,我们一手抓冬春季疫情防控,一手抓保证正常诊疗秩序。疫情防控方面,我们严阵以待,一是将流调关口前移,增加快速体温检测设备,实行更加严格的预检分诊制度,及早甄别和分流可能存在风险的人员;二是优化就诊流程,增加门诊自助服务区域,减少人员聚集;三是严格落实病房封闭式管理,执行零探视、零陪住的规定;四是加强核酸检测力量,保证达到规定的检测能力;五是定期对全院员工根据风险分级进行核酸检测(含医生、护士、行政、学生、保安、保洁、护工、工勤人员等);六是严格落实院感防控制度并加强培训演练和督导检查;七是专门增设老年患者服务区,由医院党员职工进行志愿服务,帮助患者更方便地进院就诊。医院组织专家进行在线复诊、开具电子处方、在线配药并送药到家。
在保障正常的诊疗秩序方面,目前我院各项指标位居北京三甲医院的前列,其中出院人数位居第二,这个成绩是医院严格防控的基础上取得的,来之不易,这也是广大患者支持和配合的结果。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如果到中日友好医院,患者的体温筛查和健康码出示比较靠前端的。由于增加了一些流程,我们医院党员医生护士利用自己轮休的时间,义务志愿从事疏导、引导服务。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患者也会感觉有一些不方便、比较麻烦,但是我们很高兴的看到患者是非常、非常配合的。希望大家继续理解支持,共同维护大家的安全。我们有信心在党中央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领导之下,在委党组领导之下,我们依靠全院的干部职工,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更安全的医疗服务,为疫情防控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增补28名学部委员 中日医院曹彬教授获聘临床医学部学部委员
下一篇: 中日医院2021年元旦节假期门、急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