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重大专项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文字大小

追寻前辈足迹 激扬青春风采 辛育龄教授行医85周年座谈会娄彦妮讲稿

来源: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浏览次数:

追寻前辈足迹 激扬青春风采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娄彦妮 

我是80后,一名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的医生。2003年我还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在一次针灸课上,听老师讲我国老一辈医学家早就在开展针刺麻醉研究,著名的胸外科专家辛育龄教授在肺叶切除手术中应用的就是针刺麻醉,叶剑英元帅还陪同来访的尼克松总统现场参观,并与手术中的病人亲切交谈。小小的银针,居然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同学们都感到特别震撼,对传统医学充满了兴趣,对手术医生充满了景仰,那时起,辛育龄这个响亮的名字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2007年我有幸成为中日医院的一员,入职培训时我知道,医院的建院愿景之一就是“建设中国中西医结合的基地”,而辛育龄教授就是这一蓝图的绘制人。

我们科室的建科元老张代钊教授和李佩文教授,都和辛老一样,是“西学中”的大家。常常听到他们谈起和辛院长一起工作的故事,关于如何实践中西医并重与融合,辛老说:“中医要向西医学习,西医也要向中医学习,中医和西医要互相协作,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辛老在1995年主编的《癌症的电化学治疗》一书中指出,“中医药可增强电化学疗法的疗效。电化学属于局部疗法,而服用中药能起到全身治疗的作用,并且活血化瘀的中药能促使电化学治疗后残留坏死物的吸收。对晚期癌症患者,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手段。”正是辛院长的倡导与垂范,在中日友好医院这样一家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中开创了别具一格的中西医结合学术新风,并传承至今。

经过一代代耕耘,中西医结合肿瘤综合诊疗已成为我院具有特色的品牌,形成了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五大优势病种。科主任贾立群教授还带领我们走进大别山、太行山等肿瘤高发区,建立中西医结合肿瘤筛查与预防基地,他说,当年辛院长就是这样一心惦念着基层群众的健康。我们还融合人工智能,开展基于中医舌诊的个体化健康指导。2010年科室获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创建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将20余项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适宜技术推广至330余家成员单位,帮扶26家基层医院成立肿瘤科,培养了一大批中西医结合肿瘤骨干人才。

随着学科辐射能力不断增强,慕名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还记得一位外地食管癌患者老郑,因合并严重心脏疾病不能手术,老郑说“我就是奔着中西医结合来的”,作为老郑的主管医师,我在科室老师们的指导下,经过多学科联合会诊,确立了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和扶正祛邪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过程中老郑出现了重度口腔粘膜炎和食管炎,疼痛难忍,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我跟老郑说,中西医结合是我们的优势和特色,对付这些不良反应,我们有信心、有办法。经过每日的动态观察、细致护理,即使调整内服外治方案,中西药并用,综合治疗,老郑康复了。之后为了预防复发和转移,老郑一直坚持门诊定期中西医结合治疗。至今已经五年多了,现在老郑身体很好,也能为家庭和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像老郑这样受益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患者,在我们医院数不胜数。在医疗实践中我也获得了不断的成长,近五年来,我作为第一负责人承担了6项国家和省部级中西医结合研究项目,参与建立与推广中西医结合肿瘤适宜技术,创新性开展中药联合免疫治疗的探索性研究,入选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计划。2015年我有幸荣获首届“辛育龄青年奖”,这是荣誉,更是鞭策。

我院已经制定十四五规划,要建成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向老师们学习,像辛院长那样去探索,走出一条中西医结合光明之路,用毕生精力照护健康,是我最大的人生追求。中日医院每一个青年人都决心在辛育龄精神的感召下,奋发有为,创业建功,为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和力量!

谢谢大家!

(作者系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上一篇: 一位长者对后辈的关爱 辛育龄教授行医85周年座谈会张颖讲稿

下一篇: 光明日报:百年沧桑见证一位白衣战士的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