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 停复诊通知
  • 在线查询
  • 执业医师查询
  • 医疗服务价格查询
  • 人员招聘
  • 日文版

工作动态

医院新闻

文字大小

中日友好医院器官移植工作记者会实录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08 16:05:00

时间:2021年6月8日14:00—14:55

地点:中日友好医院北区607会议室

主题:介绍中日友好医院器官移植工作有关情况

发布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 刘勇

    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主任 杨志英

    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周晓峰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梁朝阳

主持人:中日友好医院党办主任、宣传处处长王燕森

图片10.jpg

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本次记者会。

今年6月11号是中国第五个器官捐献日。现在我们举办记者会,主要目的是介绍中日友好医院的器官移植和捐献工作,也就媒体朋友关心的问题作进一步的交流。

今天出席记者会的嘉宾有:

中日友好医院刘勇副院长

中日友好医院普通外科杨志英主任

中日友好医院泌尿外科周晓峰主任

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兼肺移植科副主任梁朝阳

我是中日友好医院宣传处处长王燕森。

首先请刘勇副院长介绍一下中日友好医院的器官移植工作整体情况。

刘勇:尊敬的各位来宾、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在第五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中日友好医院在这里召开器官移植工作专项记者工作会。在此,首先代表中日友好医院向与会的各位来宾、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器官捐献和移植事业以及中日友好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各位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中日友好医院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的基本情况。

器官移植工作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这项技术自从问世以来,拯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一度被专家称为是“医学皇冠上的明珠”,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它也是我们目前拯救器官衰竭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所以这项工作就变得非常重要。

器官捐献工作在我国开展非常迅速,器官捐献、移植工作很早就开始了,在全球也是备受瞩目。2007年国务院发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立足于我国国情,因为我们的国情和其他国家还不太一样,我们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传承,同时我们也是严格遵循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国际通用的器官移植伦理学原则,依法依规开展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器官捐献、移植工作目前成效显著。从数量上来讲,我们的器官移植工作目前已经居全球第二位。第一位是美国,我们是稳居第二位。在亚洲,我们是居亚洲第一位。从移植的质量来看,我国器官移植受者的生存率,无论是一年生存率还是五年生存率,目前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的医院之一,因为我们国家的器官移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展起来的,中日友好医院是1984年才开院。从开院以来,中日友好医院就一直参与到我国的器官移植工作当中,和器官移植同道一起,为广大患者提供器官移植临床医疗服务。

目前,我们医院是国内少数的具备四大器官(肝、肾、心、肺)移植资质的医院之一。 我院高度重视器官移植工作,领导班子把器官移植工作作为医院优先发展的四大优势学科集群之一。我院的四大优势学科集群,一个是器官移植;一个是呼吸,以王辰院士领衔的呼吸团队,现在我们是国家呼吸中心;第三是中西医结合,中日友好医院从建院开始,中西医结合就是我们的特色,现在有两位国医大师、三位岐黄学者,中医床位接近400张,我们的中医实力非常突出;第四个优势学科集群是以质子中心为依托的肿瘤治疗中心,目前质子中心正在建设当中,下一步我们要打造以质子中心为依托的肿瘤规范化治疗中心。我们医院的四大优先发展学科群,器官移植学科群是其中之一。

目前医院已经成立了包含普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重症、手麻、病理、检验等多学科的院级器官移植中心,由分管院领导担任中心主任。我们医院作为委直属医院,一直高度重视器官移植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近年来引进和培养了一大批器官移植专科人才,形成了一个合理的、结构清晰、分明的人才梯队,大幅度提升了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

目前,我院器官移植综合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位居国内前列。以肺移植为例,我院的肺移植有悠久历史,我院第一位院长辛育龄教授是我国胸外科开拓者之一,他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例开展肺移植手术的医生。我们的肺移植有非常悠久的传统,胸外科也是我们医院的优势学科,尤其是2017年,我们正式成立了医院的肺移植中心。我们引进了国内肺移植的领军人物陈静瑜教授担任肺移植中心主任。从2017年之后,我们的肺移植工作又有了长足的发展。从2018年—2020年这三年,我院的肺移植数量是107、98和77例,在国内我们居第二位,在国际上排在全球前八位。

从移植的质量上来讲,去年我们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认定为国家级肺移植质量控制中心,这也是对我院肺移植工作的高度认可,承担全国肺移植的质量控制工作。我们的肺移植病人生存率,无论是一年生存率还是五年生存率,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院从1986年开始开展肾移植,历史也非常长。尤其是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了一些新的技术,比如腹腔镜活体取肾技术,在患者当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三年以来,我们开展肺移植手术共200多例。中日医院的肾移植有一个特点,就是术前、术后管理比较规范。器官移植不仅仅是一个手术问题,术前术后的管理问题、感染的防治问题、后期随访问题这些都直接决定着器官移植术后的生存质量,我们医院的术前、术后管理也是非常规范的。我们是国家呼吸中心,相关的学科,包括重症、感染学科等实力都非常强,感染率比较低,生存率比较高,生存时间也比较长,这是中日友好医院肾移植的特点。

中日友好医院的肝移植起步也比较早。我们医院是1984年开院,开院以来,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院就开展了关于肝脏移植相关的动物模型实验。一直到1996年,我院普外科主任贾振庚教授当时带领我院的团队去重庆开展了肝脏移植手术,应该说,是国内最早开展肝移植手术的医院之一。国内大批量开展肝脏移植在临床上使用始于上世纪90年代,我们贾主任开展的肝脏移植在国内也是比较早的。

2020年以来,我院普外科肝胆胰专业组团队重新凝聚力量,整合优势,开展了肝脏移植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开展了14例肝脏移植,有一些患者辗转来到中日友好医院求医,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手术,手术患者预后生存都非常好。

器官移植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是一项临床工作,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个医院的某一个外科实力强就能做好。要做好器官移植工作,必须得到相关科室包括一些平台医技科室的支持,离开这些科室的支持,器官移植工作是做不到的。我们医院的特点是我们成功整合了相关临床科室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也整合了医院的医工、车队、后勤等支持团队的保障工作。车队也很重要,在器官获取工作中,有时候经常要出夜班,去机场接一些分配共享的器官,要保证器官的及时转运,这一系列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我们医院形成了一支召之即来、战之必胜的器官移植综合工作团队,为我们医院器官移植工作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

最后说一下器官捐献工作,器官移植工作之所以特殊,就在于它必须要利用另外一个人的器官才能够完成这个手术,也就是说没有器官就没有器官移植。器官从哪里来的呢?器官是捐献来的。我们医院不仅仅是做器官移植的临床技术工作,医院里也成立了自己的OPO,我们医院有自己的协调员团队,依法依规地开展了器官捐献工作。在2018年1月,我院成立了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由分管院领导担任中心主任。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开展了73例器官捐献,产生的器官有232个,拯救了232名生命垂危患者的生命。

今天我们召开这个记者会,今天是6月8号,3天之后就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日”。在第五个“人体器官捐献日”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特别感谢这些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人,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器官衰竭患者获得了重生的希望,在生命在大爱中延续。在此,让我们向所有的器官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6月9号上午,我们医院在奥森公园专门组织了健步走活动,邀请了近几年来在我们医院做过器官移植手术的移植病友和家属们参加。在此我们也热情邀请在座的记者朋友,也欢迎你们明天到奥森公园一起参加我们的活动。

我向各位介绍的我们医院的器官移植工作情况就这么多,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刘勇院长的情况介绍,下面进行提问,请大家围绕今天的主题进行提问。

光明日报:刚刚我们提到刘院长介绍了一下中日友好医院这么多年以来对器官移植工作的重视。我想问一下中日友好医院的移植工作的技术特色是什么?这些年在发展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技术瓶颈,又取得了哪些突破?谢谢。

主持人:中日友好医院目前常规开展了肺移植、肾移植和肝移植,这个问题下面请梁朝阳主任、周晓峰主任和杨志英主任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依次回答。首先有请梁主任。

梁朝阳:非常感谢您的问题。中日友好医院移植的技术特色,从肺移植的角度来讲,刚才刘勇院长已经简单介绍了我们的肺移植工作,我再继续更深入地展开说一下。

中日医院首任院长辛育龄教授是我国开展肺移植临床应用第一人。此后在历任胸外科主任的带领下,始终在肺移植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探索。为大力推进肺脏疾病诊疗水平和肺移植技术开展,2017年3月,中日医院在优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胸外科平台基础上成立了由王辰院士担任主任的肺移植中心,推动中日医院肺移植进入飞速发展阶段。中心以MDT多学科协同为基本工作模式,整合内外科,以及康复、营养、药学、心理等多学科,在医院党委和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统筹指挥下,在医院各职能部门的努力配合下,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为了不辜负每一位捐献者的大爱,为了让每一位终末期肺病患者重新获得畅快呼吸的感觉,而持续努力。中心逐步开展同期多台肺移植、肺移植同期冠脉搭桥手术、危重患者抢救性肺移植、肺叶移植、术后早期康复等技术,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康复和生存质量。中心成立9个月,肺移植手术量跃居全国第二;2018年跻身全球年手术量百例的肺移植中心行列。成立四年多时间以来,中心完成的肺移植例数已逾300例,我个人以及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肺移植经验,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病例和棘手的挑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中心肺移植手术仍安全开展。

中日医院肺移植中心在开展肺移植工作同时,作为我国肺移植事业的新生力量,也广泛开展与其他医院的合作,组织建立“中国肺移植联盟”,通过医联体和远程医疗平台,与兄弟单位建立会诊转诊机制,以增强中心辐射能力,希望与国内同道一起,为推动我国的肺移植事业做出贡献。

周晓峰:下面我介绍一下我们肾移植的特色。

中日友好医院的肾移植工作一直把移植质量作为我们的第一标准,更加关注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我们的移植肾成活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肾移植术后一年和五年存活率分别达到95%、80%以上。尤其是2019年,我们做了近100例肾移植,所有患者跟移植肾的存活达到百分之百,这也是一个比较了不起的成绩。

第二,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卫健委的直属医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甲医院,各个学科的实力和水平都是比较强的。肾移植团队也是这样,跟肾移植相关的肾内科、心脏科、血液科、内分泌以及重症监护科、手术麻醉科等科室都有比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我们的肾移植团队也是一个多学科的团队。每一位肾移植患者到了我们这儿,都是我们这个多学科团队给病人提供最全面、最权威的诊疗方案,这也是我们团队的优势所在。

第三,我们在完成常规的肾移植的同时,也发展我们的特色移植,包括我们在开展的儿童移植、亲属移植,还包括高致敏人群患者、血管比较复杂的患者、多次移植患者,我们对这一类疑难患者进行肾移植手术。下一步我们计划开展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在活体移植和微创取肾方面,我们也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也是北京比较早开展腹腔镜活体取肾的单位之一。最近我们引进了最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下一步希望在活体取肾方面、肾移植方面有更多助力。

第四,我们的肾移植工作非常注重临床跟科研工作。目前我们的团队也在进行肠道菌群对免疫的调节以及免疫和感染平衡的问题、药物疗效观察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中日医院的肾移植以质量为基础,我们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优势,将以高质量发展为更多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谢谢。

杨志英:刚才两位肺移植和肾移植的专业团队已经把他们的经验向大家介绍了。在我们医院,每一个团队都是以同样的理念——安全、质量,我们这三个团队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把我们医院的移植工作不断往前推进。

就肝脏移植来说,肝脏移植手术上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治疗手段了,临床上都是常规应用的,目前从技术上来说是非常成功和安全的,各种手术的技术和方法,比如原位移植、背驼式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亲体肝移植,以及对小儿多米诺代谢病的肝移植,都是临床上广泛开展了应用的,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技术比较成熟的一个治疗手段了。自从去年开展肝移植工作以来,我们的手术成活率100%。所有的病人目前都恢复良好。

目前限制肝移植工作的主要瓶颈在于大爱捐献的供体相对于等待移植的病人来说的短缺,这是最大的瓶颈和矛盾,使很多病人最终得不到合适移植的肝脏。同时,在大爱捐献的供体中又有部分捐献的肝脏因为一些原因,比如有重度脂肪肝,有原发的肝脏疾病,或供体如果有血行感染的话,无论是肺、肾、还是肝,这样的器官都是不能应用的,这样就使很大一部分供体浪费了,使我们的器官短缺的情况更加严重了。

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以及以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希望通过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体外脏器功能的修复,使这些脏器由不能用变成可用,就能使脏器的供应增加,使更多的病人能得到治疗。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和中山大学的何晓顺教授团队一起做离体器官的修复工作,使脏器功能能够充分利用。何教授也被聘为我们的客座教授,他在我国的南方——广州,我们作为国家卫健委的直属单位,是在北方,希望能在一南一北建立两个脏器修复中心,为我们的移植工作提供更大的助力。这是我们后面要做的一些非常重要的工作。

谢谢。

中央广播电台:您好,我是总台央广记者,我们知道,国办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想请教刘院长,能不能结合这个《意见》的背景,谈一下中日友好医院未来在器官移植方面的展望或者措施?

刘勇:感谢央广记者的提问。您刚才提到的这个文件是6月4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促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这个文件对于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目标、方向和路径,对于下一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卫健直属医院,对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从具体做法来讲,我们有四大优先发展学科群,器官移植作为其中非常重要的学科群之一,纳入到医院“十四五”规划当中。我们准备在“十四五”期间从目前院级器官移植中心,要打造国家级大器官移植中心。下一步有这样几个举措:

第一个工作,大力推进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就像刚才杨志英主任讲到的,目前来讲,我们国家整个器官供需仍然非常紧张,现在供需矛盾是1:4,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器官捐献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离人民群众的需求还有很大距离。作为国家卫健委直属医院,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加强器官捐献的宣传、推广和协调工作,做好我们医院OPO组织的运行管理,加强协调员的管理和培训,依法依规地开展好器官捐献和获取工作。

第二个工作,器官移植工作本身还是一个临床医疗工作,能够给人民群众看好病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器官移植的临床服务能力和学科建设,就是加强我们的技术水平。因为我们是国家卫健委直属的医院,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国家级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的优势,向国内外同行学习,加强交流和合作,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扬长避短,来打破现有的一些技术瓶颈。像刚才杨主任讲的,我们正在建设中的中国北方第一家器官修复中心,下一步可以对一些边缘供体进行修复,刚才说我们的器官非常紧张,但是还有一些器官都是不能用的。有了这个中心以后,下一步我们就可以对一些器官进行修复,修复以后这些器官可以再次利用,可以有效缓解供需矛盾,同时也能够促进整个医院器官移植学科的发展和器官移植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我们下一步还要大力开展活体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这样一些工作,包括儿童器官移植,这都是目前跟国际接轨的一些工作。现在有些工作正在开展,有了相当的基础,有一些工作正在准备当中,这也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最后,我们要大力加强器官移植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工作。因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特殊,说到根本性的问题,学科的问题、能力的问题,其实都是人才的问题。下一步公立医院要进一步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不仅人才要有高度,更要有厚度,我们医院下一步要求每一个相关的器官移植科室,比如肝脏的、肾脏的、肺脏的,每一个科室都至少要有3个器官移植临床医生团队,就是至少能同时开展3台肺移植、3台肾移植、3台肝移植,要有这样的人才储备。

同时,我们要做好科研工作。大家知道,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个医院的科研工作做不好,临床工作从长久来讲水平也上不去。下一步我们医院要在临床医学研究所内专门建立器官移植实验室,供我们的器官移植临床和科研人员开展研究。力图通过推动科学研究,产生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并且我们要把这些成果转化到我们的临床当中,来指导提高我们整个器官移植的临床技术能力。

这是我们医院下一步的工作设想,谢谢大家。

健康报:现在很多患者对于肺移植还是存在顾虑和担心,他们可能会首选保守治疗,觉得能拖就拖,请问专家对此有什么建议?

梁朝阳:谢谢您的问题。

对肺移植有顾虑和担心非常正常,我们非常理解。事实上,终末期肺病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救命技术——肺移植,这些患者在规范掌握肺移植技术的医学中心可以进行评估,适宜者进入肺移植的等待名单,当病情发展至较严重阶段,在有适当供体时即进行肺移植。这是国内外肺移植的共同做法。

没有捐献就没有移植,每一例移植背后,都有一份捐献者的大爱付出,作为医者,唯有一心施救,才能不辜负这样的大爱。我们仍然处于供体相对短缺的时代,客观条件无法满足全部的肺移植需求,对于仍有机会保守治疗的患者,也不宜过早的实施肺移植。但更加值得注意的误区是,医疗界和社会上经常有人以为要到了最后一刻才来寻求肺移植,这样造成的后果不光是需要医疗团队付出额外艰辛的努力进行“抢救性”移植,耗费宝贵稀缺的医疗资源如体外膜肺等高级生命支持手段,同时很有可能等不到匹配的供体,即便幸运获得供肺,移植的成功率和远期疗效也要大打折扣。举例来说,中日医院前50例的肺移植中,82%的受者为严重超过国际肺移植标准的患者,是在医院党委、院领导的统筹指挥下,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依赖国家呼吸中心的综合实力,在全院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经过超乎寻常的努力才维护了高水平的成活率。因此掌握好这样一个平衡,根据个体化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节点接受移植评估和手术,显得尤为关键。

北京日报:想问周主任一个问题,在您这么多年的肾移植工作经历中,有什么印象比较深的事情?请您和我们分享一下。

周晓峰:首先,移植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我们泌尿外科也是在院里以及各部门、各兄弟科室的支持下,我们克服困难,从无到有,建立了我们医院的肾移植工作比较完善的组织体系和操作流程。您刚才提到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些事情,我在这里想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团队一些比较温暖的故事。

由于肾移植手术工作的特殊性,器官捐献其实是非常不确定的,需要器官移植团队的人员随时待命。我们团队的医生经常是24小时连续工作,经常要放弃周末和节假日的休息,来完成患者的入院评估、器官获取、供体肾脏的修复以及肾移植手术等等工作。说实话,这几年来我们的节假日,五一、十一甚至春节,基本上都是在手术台上渡过的。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18年中秋节,那时候大家都放假了,我们突然接到通知,说有一个宝贵的肾脏分配到我们医院系统里等待的一个患者身上。接到通知的那一刻,我们的团队马上有条不紊地运转起来,大家马上放弃假期往医院赶。我当时在外地,买了机票马上走。刘主任回辽宁老家了,我记得当时他的车开到高速上,马上调头回来。因为获取的肾脏是在外地,我们的研究生马上买了机票去供体提供的医院去取肾脏。而且我记得当时取了肾脏之后,航班又延误了,还是要感谢国家九部委联合发的文件,有一个器官转运的绿色通道,所以我们马上和航空公司联系,航空公司很快去帮我们协调了飞机,很快这个肾脏就转运到了北京。这边我们的后勤保障部门车队派的司机已经到了首都机场在等待着了。手术室工作人员也都已经在手术室做好准备了。肾脏很快到了我们医院的手术室,我们的团队马上紧张地投入到了手术当中。当血管开放之后,泌尿外科医生看移植成功不成功主要是看尿怎么样,当我们看到尿就像喷泉一样涌出来,大家都非常激动。

还有一个故事,那天正好是王大夫的生日,我们的系统分配老师还特意给订了一个蛋糕,手术下来以后,我们还一起给他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我们医生的生日,同时也迎来了患者的新生,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印象特别深刻。

还有2019年12月31号,我们完成了两台移植,我们是在手术台上迎来了新年。

这些例子数不胜数,不单单是肾移植团队,我们每一个移植团队大家都是这么度过的。我们肾移植团队能够坚守医者的初心,不忘自己的使命,我们是一支勤劳、努力、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坚强毅力的团队。作为科主任,我带领这样一支队伍勇攀技术高峰,去给患者生命保驾护航,我觉得非常欣慰和自豪。

网易新闻:我们都知道,肝脏移植患者一般都是危急重症患者,能不能请杨主任给我们分享一下您遇到过的印象特别深刻的危重症患者的故事?

杨志英:肝移植工作跟肺移植、肾移植还有一点点不一样,因为肺移植的病人和肾移植的病人通常有一个相对比较长的慢性疾病过程,有肾衰、透析等,肺移植有一个长期的肺部疾病过程,最后进入到终末期。肝脏病人有时候病情进展得非常快,可能前几个月看病人还是好好的,没有什么情况,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肝脏损害之后急转直下,病人可能就进入到肝衰状态甚至昏迷状态,这是肝脏衰竭病人的一个特点。

今年3月份我们就遇到这样一个病人,病人是因为药物损害,肝脏很快就出现了肝功异常,去了肝病专科医院,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不见好,反而不断加重,就考虑要进行肝移植治疗。来到我们这儿的时候,病情已经到什么程度了呢?人整个是黄的,是一种不清醒的状态,就是已经出现了肝昏迷的前期症状,胆红素到了500多、600,凝血一查我们都害怕,凝血已经不凝了,凝血因子已经没有了,因为凝血因子是由肝脏产生的,肝脏已经不能产生凝血因子的时候,你的血就是不凝的,不凝代表着什么?随时可能有脑出血死亡、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等等紧急的情况。

病人来了之后,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给她上生命支持系统,包括人工肝、血滤,那时候呼吸也有点问题了,呼吸机也上去了。这时候病人很快进入到深度昏迷,也就是肝衰竭最后的深度昏迷状态。这样的病人如果不做治疗、不换肝的话,生命已经倒计时了。本来这么急的情况,亲体捐肝是最好的,她的家属也准备给她捐肝,她的先生和她的儿子都准备给这个病人捐肝。但是遗憾的是,经过我们的评估,她的先生原来就有慢性肝病,不适合,儿子又是肝脏较小,不足以满足病人肝功需求,这样,亲体捐肝这条路已经堵死了,就只能等待国家的移植分配系统了。因为她的这种情况属于超A级的,最严重、最紧急的状态。好在我们国家的移植分配系统使她很快得到了肝脏,非常为她高兴的是,我们提交申请后很快就得到了肝脏,这是一个外地来的肝脏。这时候我们马上启动紧急肝移植流程,把移植供体转运到我们医院。这时候病人已经处于一种弥留状态,处于深昏迷,靠呼吸机支持,肾脏功能已经没有,也是靠血滤,等等。上了手术,这时候,在血液不凝的状态下,我们切的口都在渗血。只有新的肝脏移植上去才有可能挽救她的生命。就像我们周晓峰主任所说,在我们医院强大的多学科团队的支持下,比如麻醉科、ICU、血液科等团队的支持下,我们仅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肝脏给她安上去了。安上新肝之后,胆汁就出来了。我们肝脏上去之后最喜欢看到的是有胆汁了。就像周主任说的,他们是喜欢尿,我们是喜欢胆汁。这时候新肝开始发挥作用,凝血开始恢复。非常幸运,术后第一天,病人神智就开始恢复了,第六天就能跟人交谈了,这就是见证奇迹的一个时刻。在我们看来已经处于弥留状态的病人,经过新肝的更换之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她6天就能跟人交流了,26天就顺利出院了。这个病人恢复得非常好,她也会来参加我们明天的健步走活动。知道有这么一个记者发布会,她一会儿也会到现场,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问问她。这是我们见过的最危急的病人,但是经过我们的换肝治疗,神奇般地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为什么移植能够让我们不顾疲惫地为之辛劳和努力,就是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见证到这种奇迹,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一个结果。

谢谢。

主持人:今天记者会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刚才刘勇副院长已经作了通知,我在此再提醒一下各位媒体朋友,明天上午9点在奥森公园南园,中日友好医院组织了一些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家属和医务人员代表举办“器官捐献 生命接力”健步走活动。今天记者会的文字实录我们会尽快上到医院官网,欢迎大家查阅报道。

今天的记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上一篇: China plans to build two donor organ repair centers

下一篇: 中日医院举办北京市卫生与健康科技成果和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早期预警老年肿瘤患者心力衰竭的多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