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所

最新公告

文字大小

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0 13:26:43

学位授予单位

名称: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代码:

专业学位类别

名称:

代码:

授权级别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一、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致力于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类型

招收的研究生类型为: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及临床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毕业时授予相应学科门类的学术学位。

3.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标准不低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制定的《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生

学籍管理规定》和《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生学位管理规定》的相关标准。本专业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4年。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完成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规定的各环节要求,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一)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1.师资队伍

截止202112月,我所共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外科学、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

内科学方向共有硕导33位,包含11个学科。各学科带头人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厚。医院的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胸外科、疼痛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肛肠科、临床护理专业等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外科学方向共有8个临床科室及培养方向,共有研究生导师19人,指导教师173人,其中高级职称49人。每年申请获批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院级科研项目,发表大量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多项创新奖项,主办及协办高层次国内、国际会议,会议发言或参与展示,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

检验诊断专业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检验中心,成立于198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专业配置合理,检验项目设置齐全的现代化检验科。拥有诸多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能完成近500项检测。现有博士10名、硕士10名,本科以上学历者50名占总人数51.5%

医学影像专业包含放射诊断、超声两个方向。放射诊断科是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综合科室,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均有较强实力,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介入超声医学科成立于2013年,科室创建以来,本着发挥介入超声微创优势,解决患者病痛的原则,为大量患者进行诊治。

2.科研教学条件情况

本学位点具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4个,北京市级实验室2个。医院图书馆藏书约19万册,医学检索系统数据30余种。

本学位点拥有独立的四层教学楼和模拟技能培训中心,占地面积4000平米,教学房屋24,可容纳300多名培训学员同时培训,各临床科室设置独立的教学室。根据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利用最新科学信息技术,紧紧围绕医学生、住院医师能力需求目标要求进行硬件配置,独立开发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整合、师资和学员在线管理、培训过程管理、信息发布等功能在医院附近有独立的五层学生宿舍,现有床位480张。现有图书馆预览室座位130个,藏书约19万册,医学检索系统数据30余种,电子期刊约1万种。2019年医院投入对学生宿舍进行了装修改造,2021年对图书馆和计算机教室进行装修改造。每年医院自有资金投入教学预算约4800万,保障学员待遇、教学活动开展和条件改善,研究生生活补助水平和住院医师绩效水平在北京市居前列。

本学位点拥有独立的5层科研楼,面积近5000㎡,专职科研人员50人,研究所由四大平台组成,分别为生物样本平台、医学实验研究平台、临床医学研究数据与项目管理平台及医学实验动物平台。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3项,发表SCI论文364篇,包括:NEnglJMedLancetAdvMaterialCellMetabolism等顶刊,目前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4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建成中日医院-北京化工大学医学转化中心、中日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工基地。

本学位点为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临床与基础学科交叉融合与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十四五期间”计划投入4000万按照国际先进实验室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同时购置约1亿的先进实验仪器,打造为医院临床研究提供高效支持的国家级科学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于液相色谱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等的多组学实验室;依托超分辨显微镜等的形态学实验室;依托于流式细胞仪等的细胞及干细胞实验室;及依托于小动物核磁扫描系统(7T)等的“动物影像及功能检测实验室”。建设“公平、可及、高效、可靠”的公共研究平台,支撑全院各学科的发展,同时凝练优势学科,申请国家级的基础科研和转化医学中心,切实的提升医院在临床和转化研究方面的综合实力。

3.研究生奖助体系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补贴发放管理,改善研究生生活待遇,提高我院研究生质量,参照北京同地区同级医院研究生补贴发放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中日友好医院关于研究生补贴发放的暂行管理办法》(友办[2006]38号)。

三、人才培养情况

1.招生情况

本学位点于2021年硕士招生指标为3人。经复试,我所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各招收1名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2.毕业及学位授予情况

2021年我所总人数为9人,毕业生总人数为3人,学位授予人数为3人。

3.课程教学情况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课程教学,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2017修订)》文件要求,硕士生要求完成32学分。为保证学生的课程质量,我所研究生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完成课程的学习。

4.导师指导情况

本学位点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2017修订)》,文件要求,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5.过程审核及分流淘汰执行情况

本学位点严格控制审核流程,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文件要求,必修课不及格需重修或补考,选修课不及格可选修其它课补齐学分,必修课同一学期两门不及格,累计三门不及格按退学处理。如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习计划,须提前一学期由导师提出申请,经教育处批准后方可延期。不得擅自延期或先延期后批报,延期时间一般为一学期,如需再次延期必须重新申请,总的延长期限为一年。延长期间不发放研究生津贴,不享受公费医疗。如延期一年仍不能达到毕业要求,按结业处理。

6.学位论文质量及学位授予质量情况

本学位点严格把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质量关,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学位管理规定》文件要求,导师在研究生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工作阶段、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负责,教育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方可申请学位。

7.学术诚信及学风建设情况

本学位点高度重视学术诚信和学风建设工作,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文件要求,加强本专业的伦理规范,提高学术水平,严格要求研究生学术论文及学位论文,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8.学生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本学位点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从多方面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把准育人时机,融合思政教育模式,优化和塑造育人空间,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拓全育人对象,完善思政教育制度;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融合医学人文,讲好思政课程。一是充分借助中日友好医院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氛围,把握好育人契机,将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有机融合。传递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医学信念,教育学生为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的医学情怀。二是党政一把手讲授思政工作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三是在临床专业课程中,时时刻刻传递思政。在临床专业课的实践过程中,在病患的诊治过程中,临床授课老师将专业与思政整合,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和疾病的本质,激发学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思想和情怀。四是文化教育代代传承。通过专家、杰出人才讲座,使中日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精神和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贯穿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医学人文情怀。

创新育人,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学生在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学生们感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社会调研,解决社会问题;开展健康义诊和科普,在医疗志愿服务工作中为社会贡献力量。

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文化育人。搭建学生文化平台,开展青年讲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迹分享会、青年辩论赛、医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更加坚定为国家卫生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春风化雨,做实学生党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把好党员入口关。学生党建与学院基层党组织融为一体。定期开展三会一课、谈心会、读书会、导师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立足教师队伍,完善思政建设。建立以院长和书记为领导,团委、教育处、导师、辅导员和学生全员参与的思政队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有序开展思政工作。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出台辅导员培训与工作制度。加大思政教育设备、经费及师资等方面的保障投入,确保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教育环境。

四、社会服务贡献情况

中日友好医院“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将临研所建设成为国家级临床科研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为全院各学科开展临床研究提供服务支撑,全面带动科研能力提升,要深化教学品质建设和育人能力,为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

五、亮点、问题与改进

1.工作亮点

(1)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导师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常态化、多样化的导师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导师尤其是新进导师的培训,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观念,帮助导师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提升研究生培养及学位论文指导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师范和教育作用;深化导师的责权意识,实现人本管理的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导师队伍的管理。

(2)加强研究生教育的校际、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对外交流能力:我院目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在校际间合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现在网络信息发达,邀请知名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讲座,逐步开阔研究生对外交流的视野。

2.工作问题

(1)受学校招生计划限制,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少。

(2)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较少,可增加联合培养、访学研究、短期交流等项目,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术氛围。

3.改进措施

(1)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是学科队伍的重要组成,认真做好学位与研究生培养工作。要积极争取学位培养政策,稳步提高培养规模,调整培养层次、培养类型和学科分布结构。要多种途径吸引和选拔优秀生源,优化培养过程,注重培养质量,为学位点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遵循“加强基础、提升临床、深化协作、强调转化”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学科科研团队的实力。一是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坚持中医整体、综合、系统原创思维优势,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高水平中医理论研究,形成创新性成果。二是注重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创新基础与临床合作、多学科交叉隔合、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机制,针对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及优质丰富的临床资源,形成可转化的创新性成果。三是完善科技人员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对外合作交流对加快学科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和开阔师生视野具有重要作用。要支持优势学科作为龙头,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科合作,扩大学校的国际国内影响;要鼓励发展中学科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拓展学科建设的视野,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和锻炼师生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