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研究所

最新公告

文字大小

研究生教育发展质量年度报告(提纲)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20 13:29:39

高校

(公章)

名称: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代码:84508

2022423

一、总体概况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临研所)建立于1984年,按照基础与临床结合中西医结合的办所宗旨,临研所设置了12个研究室,形成了支持临床医学研究的多学科、多方向发展平台。19851月,原卫生部批准将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更名为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成为国家一级研究所(独立法人),所长由中日友好医院院长兼任,可以独立招收研究生。

截止202012月,我所共有6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为:外科学、内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西医结合基础、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

内科学方向共有硕导33位,包含11个学科。各学科带头人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成果丰厚。医院的内分泌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老年医学科、急诊医学科、胸外科、疼痛科、中医风湿病科、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中医肺病科、肛肠科、临床护理专业等科室及专业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外科学方向共有8个临床科室及培养方向,共有研究生导师19人,指导教师173人,其中高级职称49人。每年申请获批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院级科研项目,发表大量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获得多项创新奖项,主办及协办高层次国内、国际会议,会议发言或参与展示,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的理论授课与临床实践。

检验诊断专业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检验中心,成立于198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专业配置合理,检验项目设置齐全的现代化检验科。拥有诸多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能完成近500项检测。现有博士10名、硕士10名,本科以上学历者50名占总人数51.5%

医学影像专业包含放射诊断、超声两个方向。放射诊断科是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综合科室,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均有较强实力,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教育基地。介入超声医学科成立于2013年,科室创建以来,本着发挥介入超声微创优势,解决患者病痛的原则,为大量患者进行诊治。

2021年,我所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各招收1名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树人。从多方面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把准育人时机,融合思政教育模式,优化和塑造育人空间,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拓全育人对象,完善思政教育制度;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融合医学人文,讲好思政课程。一是充分借助中日友好医院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氛围,把握好育人契机,将思政教育和医学人文有机融合。传递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医学信念,教育学生为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的医学情怀。二是党政一把手讲授思政工作开学第一课,引导学生树立、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无私奉献的医学精神。三是在临床专业课程中,时时刻刻传递思政。在临床专业课的实践过程中,在病患的诊治过程中,临床授课老师将专业与思政整合,使学生深刻理解生命和疾病的本质,激发学生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思想和情怀。四是文化教育代代传承。通过专家、杰出人才讲座,使中日昌明进取,正道力行的精神和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贯穿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与医学人文情怀。

创新育人,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学生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和立德树人工作的有力抓手,使学生在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学生们感受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社会调研,解决社会问题;开展健康义诊和科普,在医疗志愿服务工作中为社会贡献力量。

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文化育人。搭建学生文化平台,开展青年讲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事迹分享会、青年辩论赛、医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更加坚定为国家卫生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

春风化雨,做实学生党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把好党员入口关。学生党建与学院基层党组织融为一体。定期开展三会一课、谈心会、读书会、导师学生座谈会等活动,切实增强学生党员身份的认同感。

立足教师队伍,完善思政建设。建立以院长和书记为领导,团委、教育处、导师、辅导员和学生全员参与的思政队伍。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有序开展思政工作。明确辅导员岗位职责,出台辅导员培训与工作制度。加大思政教育设备、经费及师资等方面的保障投入,确保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思政教育环境。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

3.1课程教学

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2017修订)》,文件要求,硕士生要求完成32学分。为保证学生的课程质量,我所研究生均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完成课程的学习。

3.2导师指导

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2017修订)》,文件要求,研究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3.3学术交流情况

近五年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项目

计数

全国

性学术年会(次)

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

议上报告(次)

邀请境外专家讲座报

告(次)

资助师生参加国际国内学

术交流专项经费(万元)

累计

10

10

8

15

年均

2

2

1.6

3

3.4论文质量

按照《中日友好医学临床医学研究所硕士培养方案》文件要求,导师在研究生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工作阶段、学位论文撰写培养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和负责,教育处定期进行监督检查。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方可申请学位。

3.5奖助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补贴发放管理,改善研究生生活待遇,提高我院研究生质量,参照北京同地区同级医院研究生补贴发放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中日友好医院关于研究生补贴发放的暂行管理办法》(友办[2006]38号)。

3.6教学科研支撑

本学位点具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验室4个,北京市级实验室2个。医院图书馆藏书约19万册,医学检索系统数据30余种。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4.1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落实导师责任制

逐步建立起常态化、多样化的导师培训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导师尤其是新进导师的培训,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观念,帮助导师进一步明确自身职责,提升研究生培养及学位论文指导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师范和教育作用;深化导师的责权意识,实现人本管理的同时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进一步规范导师队伍的管理。

4.2加强研究生教育的校际、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对外交流能力

我院目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临床医学院。在校际间合作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大力推进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现在网络信息发达,邀请知名医学院校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讲座,逐步开阔研究生对外交流的视野。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5.1主要问题

1.受学校招生计划限制,研究生招生人数较少。

2.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较少,可增加联合培养、访学研究、短期交流等项目,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术氛围。

5.2评估专家对本学位授权点的意见

中西医结合硕士学位授权点整体实力雄厚,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突出,课题质高量多,实验室、图书馆等基本条件具备,科研产出高。学生培养过程较严格,科研训练充分,毕业论文质量较好,学生就业去向满意。

为持续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对以下问题提出如下改进建议:

1、近5年招生偏少,建议加强招生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适当扩大招生规模。

2、研究生的国际学术交流较少,可增加联合培养、访学研究、短期交流等项目,以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术氛围。

3、开展基于临床需要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中西医并重。

4、按照评估要求格式完善自评估报告。

5、凝练学科方向,以科研方向为主,突出中西医结合特色。

6、创建以服务临床、支持临床为特色的研究机构,基于临床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培养人才。

六、改进措施

1.积极探索研究生培养机制。进一步明确研究生是学科队伍的重要组成,认真做好学位与研究生培养工作。要积极争取学位培养政策,稳步提高培养规模,调整培养层次、培养类型和学科分布结构。要多种途径吸引和选拔优秀生源,优化培养过程,注重培养质量,为学位点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2.遵循“加强基础、提升临床、深化协作、强调转化”的原则,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学科科研团队的实力。一是强化基础研究的原始创新,坚持中医整体、综合、系统原创思维优势,利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开展高水平中医理论研究,形成创新性成果。二是注重应用研究的成果转化,创新基础与临床合作、多学科交叉隔合、高校与企业合作研发机制,针对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需求,充分利用学校转化医学研究平台及优质丰富的临床资源,形成可转化的创新性成果。三是完善科技人员分类评价、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科技成果转化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加强国内外合作交流。对外合作交流对加快学科建设、扩大学科影响和开阔师生视野具有重要作用。要支持优势学科作为龙头,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学科合作,扩大学校的国际国内影响;要鼓励发展中学科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合作项目,拓展学科建设的视野,促进学科水平的提高,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和锻炼师生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