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愿做一棵无影灯下的“不老松”

发布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1-06-30
字体:【

1921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恰逢百岁,与党同龄,6月29日,他被授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以表彰他们作为党员为党作出的杰出贡献、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他就是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之一——辛育龄。

微信图片_20210630142919.jpg

“距阵地愈近,愈能多救些伤员”

战争时期,他曾与白求恩并肩“战斗”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年仅16岁的辛育龄奋起参加了吕正操将军领导的冀中人民自卫军,做了一名宣传员。1938年,17岁的辛育龄参加了八路军,成为了冀中卫生部的卫生员。

1939年,辛育龄被派往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的医疗队,在白求恩身边工作,负责药品器材供应。由此,辛育龄在白求恩身边感受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当时,白求恩带领手术队,在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的手术室里抢救伤员,常常是白天黑夜地连续工作,有时候竟达69个小时!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和精湛的医术,无不令前线的战士们敬佩,也给当时年轻的辛育龄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10630142924.jpg

1938年5月,辛育龄参加八路军(左图);1939年5月,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辛育龄在现场负责伤员分类工作(右图)。医院供图

辛育龄回忆,当时白求恩不顾个人安危,亲自带领手术队赴前沿阵地,同志们劝他:“离敌人太近了,危险!”白求恩大夫却说,距阵地愈近,愈能多救些伤员。尽管简陋的手术室外炮火连天,手术室内的白求恩却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地把手术做完,展现了超人的胆量和精湛的技术。

在另一次战斗中,由于日本人的飞机轰炸,驮药箱的马匹受惊而导致药品撒了一地。辛育龄赶紧拽住惊马,整理药箱,左手臂却被划伤,鲜血淋漓。白求恩原本非常气愤,想跑过来斥责辛育龄,看到此景急忙叫住他:“小鬼!你也受伤了,来,我先给你处理伤口。我不是骂你,我是恨日本侵略者!”

1939年,白求恩光荣牺牲,辛育龄始终没有忘记白求恩的启蒙和教诲。白求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救死扶伤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如果将来能做一位像白求恩一样的医生,挺好的。”辛育龄想。

“辛老当之无愧是中国的肺移植第一人。”

从0到1,在胸外科领域多方面实现了零突破

1951年,辛育龄被我国政府首批派往前苏联学习胸外科技术。1956年他获得苏联医学院医学博士,并掌握了当时国内尚属空白的胸外科技术。

回国后,辛育龄毅然选择留在地方医院,“因为当时部队医院只接受军队病员,到地方上可以为更多病人做手术。”就这样,辛育龄来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中央结核病研究所(后改为北京结核病研究所),组建了胸外科。

由于传统的结核病治疗方法对大量的重症晚期肺结核,特别是空洞型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的病人治疗无效,常发生窒息性死亡。辛育龄经过仔细研究,创新出双腔插管麻醉下施行肺切除手术,用此方法治疗了200多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大咳血病人,均获得成功,并于1958年获卫生部技术革新奖。

微信图片_20210630142928.jpg

辛育龄在指导博士生的实验工作

当时,我国绝大部分省市尚未建立胸外科,为在全国普及推广胸外科技术,经卫生部批准,辛育龄牵头在中央结核病研究所举办胸外科医师培训班,为期一年,每期20名。从1958年到1980年,共为全国培养出300余名胸外科技术骨干。为了支持各省市胸外科的顺利发展,辛育龄还经常亲赴各地帮助胸外科医师做手术,有40余家医院的胸外科是在他的指导下建成的。

七十年代末,辛育龄又带领全科开展了肺移植的实验研究,并在全国首次连续做了两例人肺移植,而当时全世界也只做了42例。也正因为此,“辛老当之无愧是中国的肺移植第一人。”在辛育龄身边学习工作了29年的中日医院胸外科原主任刘德若如是说。

“尼克松总统要看他做手术”,

他是我国针刺麻醉的创始人和带头人

不只是我国创建胸外科的先驱,辛育龄教授还是我国针刺麻醉的创始人和带头人。他非常重视学习和运用祖国医药学,经过多年的实验研究,首次由40多根针变为1根针进行针麻开胸手术。

有人说开胸手术创伤太大,不适宜做针刺麻醉。为寻找经验,辛育龄在自己身上做试验,亲自体验“梨子的滋味”。他在针麻状态下实施自己的急性阑尾炎手术,又用镊子夹自己的皮肤,相继用仪器测痛阈,为筛选适合针麻手术的病例做比较。

胸部手术需扎16针,由4个大夫在术中不停地捻动。“这么复杂的操作,如何能够推广?”辛育龄运用华罗庚的优选法对每个穴位进行痛阈测试,终于在前臂外侧找到了镇痛效果最好的穴位——“三阳络”镇痛效果最佳,它是三条阳经的交汇之穴。

1970年6月25日,在辛育龄的主刀下,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三阳络透郄门穴行肺切除手术获得成功,震惊了针麻界的同行,开创了国内针麻肺切除新的水平。

微信图片_20210630142932.jpg

辛育龄开展针麻肺切除手术,术中病人清醒自然,无痛苦表情。医院供图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代表团特别要求参观辛育龄的针刺麻醉肺切除手术,这在外国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奇闻。

微信图片_20210630142934.jpg

1972年,辛育龄团队接待访问团参观针麻肺切除手术。医院供图

据悉,辛育龄先后用针刺麻醉做过1400多例肺切除手术,成功率高达98%,令国内外同行赞叹不已。针麻手术的成功揭示了针灸镇痛原理,推动了我国针灸镇痛原理的研究,为中国针灸疗法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为国家赢得声誉的同时,也让辛育龄成为“名医”。

“他开胸后总会要把手套洗一下,要让手很滑”

“病人对我们是非常信任的,要不然怎么会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这是何等的信任啊!”这是辛育龄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行医多年的行为准则。

中日医院胸外科袁主任刘德若回忆,辛老开胸后总会要把手套洗一下,要让手很滑,在触摸病人的肺时,动作极其轻柔。他说虽然病人在全麻状态,但是我们要像病人清醒时一样对待他。他还说,现在胸腔镜手术,用卵圆钳夹肺的时候要轻柔,能不夹最好不夹,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我们科一直保持这个好传统,对于不切除的肺尽可能不去钳夹。”刘德若说,“辛老是我的老师,对于我们晚辈来说确实是高山仰止,我们跟他学习望尘莫及。他的做人、做事和所取得的成绩大概谈几天也谈不完。”

直到90多岁,辛育龄办公室的灯光仍然每晚亮起。自从成为一名外科大夫,辛育龄从未放下过手术刀。他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棵无影灯下的‘不老松’。”毛圆圆、邱越/整理

责编:邱越

主编:寇晓雯

校对:毛圆圆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