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李平教授等申报的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我国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功能损伤是中国导致死亡的重要风险因素。西医不能解决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而中药治疗有独到优势。李平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近20项基金支持下,开展了下述工作,相关研究成果申报的“五脏相关”理论的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21年度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创新点一:临床研究发现:“五脏相关”理论指导下,“从肝治肾”和“从脾治肾”法延缓CKD进展,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终末期肾病患者进入透析风险降低68%;5-甲氧基色氨酸等可作为CKD患者早期诊断标志物。
项目组开展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证明“从肝治肾”法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与西医一线药物比较具有明显优势。项目组牵头26家三甲医院通过814例患者的临床研究证明:“补脾益肾”法延缓进入透析中位数时间9个月,而西医方法为3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使患者透析风险降低68%。在AnnTranslMed发表,各大媒体报道的浏览率超过60万次。
针对CKD缺乏早期诊断标志物的瓶颈问题,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纠正色氨酸、脂肪酸等代谢紊乱是柴苓汤肾保护的生化机制;代谢组学技术检测临床2155例患者血清样本,发现5-甲氧基色氨酸等可用于CKD患者早期诊断。在NatCommun和RedoxBiol发表,入选ESI热点和高被引论文。
创新点二:基础研究发现:四环三萜和甾体是“从脾治肾”“从肝治肾”的物质基础;修复肾小球滤过屏障,改善多脏器损伤是共同机制;色氨酸羟化酶1是调节五脏功能,治疗CKD的作用靶点。
近二十年来,项目组围绕柴苓汤进行了系列研究,发现“从脾治肾”“从肝治肾”的药效基础是四环三萜和甾体;改善多脏器纤维化,其共同机制为抑制TGFβ/Smad3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工作发表在BritJPharmacol等。“从肝治肾”中药通过重建足细胞骨架结构,减少蛋白尿。色氨酸羟化酶1调节腑脏功能,是“五脏相关”干预CKD的新靶点。
该研究发表学术论文271篇,其中SCI期刊收录论文165篇,累计影响因子>650分,影响因子>10分论文10篇,>8分论文18篇,总被引5191次。获中国发明专利7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出版相关学术专著5部。首次增加甾体类化合物为《中国药典》收录,完善了猪苓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标准。起草并制定了《中成药治疗CKD3-5期(非透析)临床应用指南》在120家医院推广应用。基于“五脏相关”理论创建的“从肝治肾”治疗糖尿病肾病、“从脾治肾”治疗非糖尿病肾病CKD,在全国60家三甲医院推广应用,受益患者84万人。该项目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8名,硕士研究生31名,博士后7名。
科研处临研所
2021年度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