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鸟巢孪生操作系统的创新性智慧医疗指挥工作报告
2022北京冬奥、冬残奥会期间,中日友好医院冬奥医疗团队承担着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医疗保障工作。鸟巢作为开、闭幕式共四场仪式的主场馆,将为本届盛会拉开帷幕、画上句点,具有至关重要的政治地位以及深远的文化和社会影响力。这其中,由中日友好医院统筹、120急救系统协作的医疗业务领域要面临保障数万人生命健康的巨大压力。来自急诊科的医疗官凌兰医生勇挑重任,入驻场馆后反复现场踏勘、多方考察,意识到传统的医疗保障体系已不能应对现代复杂建筑结构内的多类型聚集性人群。
鸟巢建筑面积巨大、功能分区复杂,各层内空间因对称而相似,辨识方位十分困难;其内共存以方向、通道等多种基准标记的数字、字母编号系统,身在其中的人凭借编号在整体空间自我定位需要思考和反应时间;其环形结构又决定了内部只有两个方向可行进,选择不同方向意味着抵达目标地点的用时可能相差数倍。本届奥运会因疫情防控需求,依据不同人群的工作需求和活动区域进了逐层精细分区,每一层都有多种身份人员共存、流动。医务人员需本着“分区诊疗”、“流线不交叉”的原则为所有类型对象提供服务。综上,场馆结构与人群类型之庞大复杂,为人员定位、设施取用、路线指引等带来了诸多困难,尤其对分秒必争的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经验型医疗保障体系依靠人工辨识场馆结构、标注人员活动流线、人力部署医务人员设立医疗站点,负责医疗救治的人员需要依据场馆内现有标识寻找路径,显然不足以承担复杂地形、场景、人群的医疗救治任务。特别是对于指挥者而言,不仅要通过接收到的信息在复杂环境中定位需要救助的对象、明确其身份类型、还原周围地形与设施等环境状况,还要给出清晰指令,引导医疗队员经最便捷可行的路径到达指定位置,及时将患者转运至医疗站或救护车位点。
医疗官凌兰医生创新性地想到利用场馆内3D地图导航,在场馆建筑、设施等基础上加载医疗救援信息,不仅可供医疗队员、指挥者实时操作,还可以帮助场内客户人群寻找医生及最近的医疗站,以实现简洁、高效、智能的医疗保障。
进驻鸟巢后,凌兰医疗官率领中日友好医院医疗保障队员护士刘微、医生王玥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踏勘。以双脚丈量、用双手测绘,对鸟巢各层的空间结构、区域划分全面了解后,联合北京智能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借助“鸟巢数字孪生操作系统”,在3D场馆结构图上标注医疗站、隔离室、12部楼电梯、半开敞楼梯及外挂楼梯、0层急救车位点、1层基座急救车位点。并且遵照区域性管理原则,与安保、防疫、交通、处突等部门合作,预设了各类型人群在不同位置发生意外时的医疗救助转运路线。
基于3D建筑图的医疗指挥系统使鸟巢在此次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所有场馆中独树一帜,也为中日友好医院的医疗保障增添了一抹亮色。医疗指挥与科学技术的这一创新性结合,首先可使医疗队员对局部及整体空间结构有更全面的掌握,在前期结合经验做出更完备的预案,以便紧急情况时迅疾反应;也便于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实时自我定位、辨别方向、寻找患者、前往医疗站点、转送至急救车位点。其次动态流线有助于各医疗站与120同行做更顺畅的交接。尤其可使医疗指挥者鸟瞰场馆全貌,对所有医疗位点、急救车位、各种情景下的转运路线一目了然,从而迅速判断、做出决策、调度自如,多领域协同联动,为抢救生命争分夺秒。
此外,凌兰医生还有更深远的构想,希望在此基础上对现代医疗保障系统做进一步革新。例如在模型中区分不同类别人群,将他们在场馆内的活动立体化、可视化,并与建筑本身的通道、走廊、楼电梯等空间结合,搭载消防、安保、防疫、交通、天气等体系信息,形成更规范、更完备的公共突发事件处置程序。一是有利于在筹备期斟酌修改医疗站、救护车等的点位落定;二是演练期可实现3D桌面推演,甚至智能计算出可选路线、最优路线,增加不同场景,结合医务人员携带救援用具的移动速度等要素,进行多种方案论证及模拟演练。三是实战期,指挥官可以通过软件提示精准调度医疗队员,施行搜寻、救助、转运,多领域协作应对复杂突发事件,以弥补人脑操控的局限性。在对讲机语音通话出现信息拥塞时,还可以软件内加载一对一、多对多的语音通话,使信息的传递更加迅捷、准确。四是特殊时期可用于公共卫生领域防疫管理,例如将闭环区标注特殊颜色,便于分区管理、意外破环报警。五是面向特殊客户群伤残人员、高级保健服务人群开放智能客户端,便于其主动寻求医疗救助。
总之,利用最新科技创新性实现智慧医疗保障,以期为“后冬奥时代”大体量建筑内的聚集性多样性人群提供精准、高效的医疗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