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院务公开>健康速递

新版糖尿病指南都有哪些内容和过去不一样?推荐了哪两类新药物?快告诉您的糖友!

发布来源:
发布时间:2022-07-16
字体:
《2022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

2021年底,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发布《2022版ADA糖尿病诊疗标准》。ADA指南是世界上最权威的糖尿病指南,在全球影响范围最大,这个指南每年会更新一次,2022年最新版指南又更新了很多内容。

一、监测血糖要靠“立体”新指标

新指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提出了一个新的血糖检测指标。

我们先来看一位患者的经历。

郝女士72岁,“糖龄”21年。她一直都是按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并且监测血糖,除了在家自测血糖,还每3个月去医院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都控制在7%左右。最近几个月,郝女士发现自己视力模糊,有时感到手发麻、脚发凉、头犯晕,非常不舒服。家人带她去医院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医生说她有眼底病变、尿蛋白、颈动脉狭窄、脑供血不足。这些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郝女士吓了一跳,自己这些年血糖不是控制得挺好的吗?

郝女士之所以觉得自己的血糖控制得很好,是因为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一直都不高。糖化血红蛋白被称为衡量糖尿病控制水平的“金标准”。

但是,是不是糖化血红蛋白不高,血糖就一定控制得好呢?

并不是这样。

虽然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可以通过这个“金标准”来控制血糖,但还是有20%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不能用糖化血红蛋白来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血糖波动的危害

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是既往两到三个月内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这个平均水平既包括了高血糖,也包括了低血糖,是一个平均数值,有可能会掩盖短时间内的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的幅度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具有相关性,主要会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危害:

加重视网膜病变、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等,这些都是糖尿病的并发症。

让胰岛功能衰退更快。血糖波动大产生的氧化应激会对胰岛B细胞造成损伤。

升高危重症糖尿病患者的死亡风险。

因此,糖尿病患者除了要监测血糖控制水平,还要特别关注血糖波动的情况。

“立体”血糖指标

平时我们检测的血糖值,只能反映出某一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是一个“点”;糖化血红蛋白反映的最近两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一个“面”。为了观察血糖的波动情况,我们需要一个能更立体、更全方位反映患者血糖变化的指标。

新指南提出的就是这样一个“立体”的血糖指标。新指标名为TIR(TimeinRange),全称是“24小时内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通常用占比来表示”。

TIR指标正常参考值的设定是:目标范围的血糖正常值定在3.9~10mmol/L(毫摩尔/升)之间,一天内的时间占比要达到70%。

一天24小时,70%是16.8小时,也就是说,TIR的正常值要求每天至少16.8小时内血糖水平要控制在3.9~10mmol/L之间。

TIR数值越高,血糖波动越小,说明在一天当中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体的血糖水平都是平稳的,这样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病率就越低,预后就越好。

反之,TIR数值越低,血糖波动越大,血糖越不稳定,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就越高,预后越差。

……

关于什么样的人需要检测TIR值,以及如何使用动态血糖仪检测TIR,可参阅《中老年保健》杂志7月刊的相关文章详细了解

图片

二、起始治疗有两类新药物

新指南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推荐了两类新药物作为糖尿病的起始治疗药物。

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新指南将一线药物又增加了两类,在一定条件下代替二甲双胍用于糖尿病的初始治疗。

两类新药是什么?

一类是“列净类”药物,全称为“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

另一类是“鲁肽类”药物,全称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

新指南推荐这两类药物可用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适用2型糖尿病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和(或)慢性肾病,或伴此类疾病高风险的个体。根据降糖需要,也可以选择联用二甲双胍。

新指南基于充分的临床研究证据,推荐这两类药物作为糖尿病的起始治疗,而不需要等待二甲双胍控制不好再加用其他药物这样阶梯式的治疗模式。

那么,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两类新药呢?

有三类糖尿病患者适合初始治疗就启动两类新药:

01

已确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外周血管病等;

02

有靶器官损害,包括眼底病变、左心室肥厚、肾脏病变的患者;

03

在5大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和肥胖)中有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

这样的人群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占比超过大家的想象,有三分之二之多!

每一次指南的发布,都是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对付”疾病。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更好的监测和治疗糖尿病的手段问世,为广大“糖友”带来更多希望。

————这里是高大上的分割线————

专家简介

图片

张波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肾上腺学组组长,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糖尿病学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糖尿病互联网联盟召集人、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和糖尿病学分会会长。

2011年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2012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文转载自中老年保健杂志

撰文张波宋璐璐王昕

编辑保健君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