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医疗特色>呼吸中心实验研究部>研究情况

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在肺血栓栓塞症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发布来源:实验研究部
发布时间:2022-10-19
字体:【

由王辰院士、翟振国教授领衔的我国多中心肺血栓栓塞症注册登记研究(CURES)数据202110月在欧洲呼吸病杂志(EuropeanrespiratoryJournal,ERJ)发表。本研究基于中国肺血栓栓塞症注册登记研究(ChinapUlmonarythromboembolismREgistryStudy,CURES),首次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根据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sPESI评分进行危险分层,不同初始治疗方案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肺血栓栓塞症(简称「肺栓塞」)住院期间死亡率高,是全球重大健康问题之一。PE是继急性心梗和卒中后排第三位的致死性血管性疾病。在临床诊疗中,正确的危险分层及其指导下的合理诊断和治疗可降低PE导致的死亡。大量研究证实危险分层指导的治疗方案对急性PE的临床价值,能够改变临床实践,相应的推荐意见已经写入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呼吸学会(ESC/ERS)发表的系列PE诊疗指南。PE严重程度评分(Pulmonaryembolismseverityindex,PESI)和简化的PE严重程度评分(SimplifiedPESI,sPESI)已被广泛证实对于急性PE患者危险分层的有效性,并被ESC/ERS指南推荐。近年来,欧洲和北美的研究对临床诊疗指南和更精确诊断手段的应用,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死亡率的逐渐下降。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研究,也发现了PE死亡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这一下降趋势的可能原因包括指南推荐中合理危险分层指导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实施等。亚洲国家PE的发病率(或诊断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诊断手段的灵敏度提高相关。

本研究对CURES中的急性PE住院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1、报道了在真实世界的临床环境下,我国急性PE住院患者危险分层和临床诊疗现状。在7438名急性PE住院患者中,高危(血流动力学障碍)、中危(sPESI≥1分)、低危(sPESI=0分)患者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2%67.1%28.7%CTPA是最为常用的诊断方式(87.6%),抗凝是最为常用的初始治疗手段(83.7%)。

2、分析了急性PE住院患者死亡率的下降以及临床治疗策略演变的影响。20092015年,经年龄和性别调整后的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率呈显著下降趋势(由3.1%降至1.3%);同时发现接受初始溶栓治疗的患者比例也显著下降(由14.8%降至5.0%)。住院期间死亡率下降与初始治疗方案的变化趋势一致,提示危险分层指导下的治疗策略选择的重要意义。

3、揭示了与急性PE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合并肿瘤、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肾功能不全等。对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的死亡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均包括恶性肿瘤、高龄和肾功能不全。

本研究利用我国大规模PE患者注册登记研究数据进行了临床特征、诊疗情况和住院期间转归的趋势分析,发现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下降,初始诊疗方案同时也发生变化。这一结果提示合理危险分层指导下的临床诊疗可能与PE患者的预后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是继欧美RIETE研究和VTE-Garfield研究之后PE领域最大规模的注册登记研究之一,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在肺栓塞诊治与管理方面的数据空白。CURES作为一项持续进行中的注册登记研究,未来将针对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长期预后,不同亚组患者人群的临床特征、诊疗和预后等做进一步的分析。前期工作的开展与研究的发表为后续深入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CURES作为全球PE领域大规模临床研究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研究的发表使全球PE疾病负担及诊疗策略对比研究(欧美人群与亚裔人群)成为可能,为PE相关诊疗指南的推广及规范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中日友好医院 ©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