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病学组介绍
间质病学组学术带头人为代华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兼总干事,间质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国际呼吸杂志》副主编,《ChinMedJ》,《BMJ中文版》编委,等。1985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1996-1999年留学德国Essen大学医学院,1999年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至2005年1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肺科及ICU进修学习肺移植技术。1988年7月至2015年7月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从事呼吸疾病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2015年8月至今于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是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移植。目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并入选为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工程呼吸病学学科带头人。以第一或责任作者在Chest、EurRespirJ、中华医学杂志等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副主编专著/教材20余部,参编全国高等医学教材《内科学》第8版、9版。作为主要完成者之一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各1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2名,博士研究生8名。
代华平教授带领的间质病学组研究团队,目前承担多项研究项目,包括主持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呼吸系统疾病专病队列研究”,基于此开展“中国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注册登记研究”、中国职业性尘肺病与粉尘暴露队列研究。此外,还承担多项药物临床试验,包括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II期临床研究,全肺灌洗序贯雾化吸入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治疗重度肺泡蛋白沉积症,伊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II期临床研究,杰克替尼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I期临床研究,Parmrevlumab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II临床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准备启动临床研究项目11项。
研究成果介绍:
间质病学组团队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专项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建立了呼吸系统疾病专病队列(项目编号:2016YFC0901100),首次整合全国有代表性的社区队列及四大呼吸病临床专病队列,形成临床-影像-生物样本库,其中包括间质性肺疾病专病队列(https://www.einmatrix.com,clinicaltrailnumber:NCT04370158),纳入间质性肺疾病(包含尘肺)的呼吸疾病患者2万人及风险人群3万人;开展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注册登记研究PORTRAY(BMJOpen.2020),覆盖全国40余家中心,对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全自然病程的随访;建立了系统的职业性尘肺病与粉尘暴露队列研究(PneumoconiosisandDustExposureChinaCohort,PANDECT),覆盖全国14个尘肺病防治中心。同时,本团队先后建立了基于体检人群随访长达9年3000余例的间质性肺病回顾性队列(AmJRespirCritCareMed,2022)以及随访长达30个月300余例间质性肺病前瞻性队列(RespirRes,2022),建成全国间质性肺疾病标准化网络平台、标准化生物样本库。
在此基础上,本团队描述间质性肺疾病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及疾病变迁谱(ERJ2018,ERJ2020),发现我国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住院率及诊断率呈逐年上涨趋势。间质性肺疾病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总人数比例呈显著上涨趋势,且以未知原因的间质性肺疾病增长为主,并进一步解析了我国IPF的经济负担,本团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是否接受重症监护、是否使用呼吸机和是否为北京居民的直接医疗费用存在显著差异,对直接医疗费用有显著影响的合并疾病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和肺动脉高压。上述研究发表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ChinMedJ,2020;EurRespirJ.2018)。本团队进一步对间质性肺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究,发现网状结构是进行性胸膜下非纤维化间质性肺异常的危险因素(AmJRespirCritCareMed,2022)。基于前瞻性队列,评价了基于锥形束CT引导的冷冻肺活检不同参数结合多学科讨论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效能和安全性,提出了提高ILD诊断效能和安全性的冷冻肺活检优化参数,创建了基于冷冻肺活检的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影像、病理的多学科诊断模式(EurRespirJ.2020;56:2000724;AnnTranslMed2021;9:20;FrontierinMed2022,Au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