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欢迎访问中日友好医院教育教学网络管理平台!

救治患者,守卫健康,我们在行动——中日青年医师抗疫小记

作者:

2022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值得记忆的一年。这个冬天因为一些青年人显得不那么冷。无论在复杂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还是在现在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筑起医疗救治屏障的时期,在中日友好医院临床一线经常可以看到一群充满热情、传递光和爱的青年医师,他们有的是来自各高校的临床研究生,他们有的是来自不同专业的规培医师。他们牢记医学誓言与使命,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为每一条生命全力以赴,争做健康的守护者,为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展示青年医者的责任与担当。

周晓怡医生为呼吸困难病人诊治

2忙碌中依然细致,李佳怡医生为肺炎病人查体

为了保证患者的诊疗需求,秉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信念,他们有的感染后没有完全康复就第一时间返岗,有的感染后仍坚持在岗,发烧了就躺下,烧退了就继续工作,奋力坚守,挺膺负责,日夜守护着患者的健康。

3一位刚刚康复的青年医生正在处理医嘱

4晚交班时刻,夜班医生认真记录交接患者病情

“发现自己抗原阳性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为明天不能救治患者而惋惜”

——2021级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专硕生叶子翔

考虑到新冠奥密克戎毒株的传染性非常强,中日医院早早就为抢救室一线医护升级了防护装备工作。但是初来抢救室的叶子翔医生却有诸多不适应,“防护面罩戴起来感觉就像头上顶着紧箍咒,眼前一片朦胧”。但是,为了更好做好诊疗工作,他还是尽量学着适应,最大限度减少职业暴露。

有一天夜班后,叶子翔医生出现了发热乏力,第二天抗原阳性,确诊感染。彼时,他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因自己不能上班,无法去救治抢救室里的患者。在恢复后,尽管还有些咳嗽,他立刻申请回科室。“我知道是时代选择了我们,国家和人民需要我们的付出,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使命。”

5叶子翔医生在急救科救治患者

“这场疫情让我感受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厚重”

——2021级北京大学医学部内科学专硕生韩乐

自去年十一月份以来,韩乐医生就开始在感染科、发热门诊及隔离病区等地积极参与救治,面对着极大的工作量,极高的感染风险,韩乐医生一直坚守岗位。从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开始,喘不过来的气,持续不断的汗水,让韩乐医生切身体会到了三年来所有医护人员的不易,也切身感受到了医学生誓言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厚重。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我们是有标准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的,而不是束手无策的”,这是韩乐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收治患者的最大感受。“看着患者们康复是我在临床工作中最快乐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临床工作虽然辛苦,但看着患者们一天天康复,韩乐医生便有了坚持的动力。

6疫情期间坚守的身影

7韩乐医生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

“重症监护室的工作让我

学习了不少

——2020级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科专硕生周洪春

去年年底,麻醉科专硕生周洪春轮转到重症监护病房,负责管理心脏移植和肝脏移植术后的患者。ICU患者情况复杂,病情多变,所以工作非常繁重,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周洪春工作起来逐渐地得心应手,也逐渐学会沉着冷静地应对每一种突发情况,“在中日医院学习救治患者的这些经历都将是我研究生期间最宝贵的回忆!”

“很开心可以发挥一下自身的体能优势,为需要帮助的同学们排忧解难”

——2022级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病学专硕生杜雅萌

在兼顾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有这样一群青年医生们,他们在教育处指导和支持下,组建了志愿服务队,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发挥互帮互助精神,为有需要的同学们配送三餐、递送药品等防疫物资,关注同学们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调适指南,为同学们提供了周到暖心的人文关怀,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志愿者队员首医皮肤病学专硕生杜雅萌参加志愿活动后说:“虽然都是无接触配送,和大家未曾相见,但每次收到同学们隔着门的谢谢都会让我心里非常满足,希望大家都能快快康复起来,活力满满!”

8杜雅萌为阳性同学配送餐饭

我们身后还有很多这样可爱的青年医生,他们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双肩担起责任、用生命守护生命,手套中的汗水、脸上及耳后的勒痕、隔离面罩上的水雾,都是他们成长的见证。他们以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用实际行动彰显出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